在豆瓣小组,没有一个青年是轻松的

曾有人问豆瓣创始人阿北,如果不做豆瓣会做什么?阿北答:可能会研究社会学。
现实是,阿北可能是通过做豆瓣研究了社会学。过去一年,疯狂攒钱小组、负债者联盟、985废物引进计划等豆瓣小组相继出圈,省钱年轻人、小镇做题家纷纷成为当季新款“青年标本”,引得大众或啧啧称奇或观摩感叹。
无论怎么“花呗”,都追赶不上消费的潮流;纵然读书上进,阶层跃迁不过幻梦一场,人生的无意义感随之蔓延。而在完成最初的情感宣泄后,豆瓣青年们又以糊弄、推辞、逆行等方式,“非暴力不合作”的对既定现实重新接纳。 
从疯狂攒钱到拒绝消费,从考学考公到摸鱼糊弄,从社会性死亡到社会性复活,动态变化的豆瓣小组,是当代青年最激烈的呐喊,也是最剥去体面的自白。
在三月死去,在八月复活
2020年5月,“985废物引进计划”豆瓣小组落地。这座为985、211失学失业者建起的新校园,可供组员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
在普遍认知里,考进985、211怎么也算高考赢家了。但现实是,高考赢家和人生赢家还差99步,在校学子仍在内卷,学霸前辈却失意颓废。
“985废物引进计划”建组刚满1个月,便迅速聚集了近6万位“five”。内有“做题家没生对年代”“five真是天生的”“父母辈理解不了现在的竞争程度吧”等热帖轮番滚动;外有同期成立的“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小组助推,集体焦虑无限放大中。
村镇出身、埋头苦读、高考突围,却缺乏广阔视野和社会资源的青年学子,纷纷认领起小镇做题家的标签。从朋友圈到社交网站,到处都在讨论城乡教育差距。数万网友涌进“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倾倒苦水、发帖求助……交友相亲。 
顺理成章的,吐槽没能解决问题,“five”们倒先被群众灼热的目光杀到了,恨不得连夜爬去“社会性死亡小组”发帖:尸体火化|名校毕业没工作的事儿,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一切伟大的事业已完成。80后失去了书写大时代的可能,但仍能勉力完成阶层跃升。而在90后生活的充裕时代,改变个体命运都已变得很困难,只是上热搜更容易了。没有大事可想可做,他们只能将注意力转移到日常琐事,在反复的自我确认中获得存在感。他们心思敏感细腻,非常注重公众形象,甚至有些自我意识过剩,极易心理破防。
成立于2020年3月的“社会性死亡小组”,主要用于记录尴尬的社死经历,目前组员已经突破30万。“女生拔出厕所门”“搓澡怕痒一头扎进大妈胸前”“全校都知道我想白嫖避孕套”“领导吃饭我转桌”等红遍全网的精华帖,皆出自此组。
根据组规,社会性即亲密关系。而我们面对情侣、亲友、同事时,有着不同的几幅面孔。翻阅帖子,不难发现形象错位、割裂最易导致现场混乱,造成社死瞬间。
在多数情况下,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只是觉得太好笑。“为下班装晕笑场”“暧昧对象给我拔腿毛”“误把酱油当酒送人”等热帖里,主角深受社死困扰,吃瓜群众却在评论区“哈哈哈哈”。
写手型组员更是打着“社死”的旗号,编出了诸多快乐源泉。久而久之,社死原教旨主义锐减,小组已有转型成“哈组”“沙雕组”的趋势。
这一过程中,组员们也重新确立了“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共识,“社会性复活小组”应运而生。半年时间,该组成员成功冲破10万大关。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大量强行挽尊的成功案例,学习克服丢脸、出糗带来的负面情绪。
年轻人就是矫情。过去我一天三五遍的社死,很麻烦!现在有了复活小组,心大了,脸也厚了。年会跳舞掉出护垫、当面吐槽老师、亲戚尬聊爆出脏话……都不慌了。
“不是在别人的社死中永生,就是在自己的社死中复活”。死去活来,才是戏精青年无奈又自洽的生活。
糊弄学、推辞学,都是社畜的生存哲学
现在人与人的关系啊,嘴上全是情谊,对话框却只见“链接”。砍一刀、组团拼、分享满减的社群玩法,是危害当代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有段时间,硬糖君一睁眼,就会看到无数条“帮我点点吧”的夺命私信。遭受迫害的年轻人,只能全网寻求婉拒链接党的办法。
2020年3月,“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横空出世,堪称社恐患者的福音。该组分为经验分享、在线求助、情感事务几大板块。组员遇到棘手的社交话题,便可来此寻求帮助。最初,大家主要交流婉拒砍价、拼单的心得。随着组员激增至14万,热议话题逐渐延伸至家庭、职场、两性情感等领域。
但“不知道如何回复”小组的经验比较散碎,没能总结成系统性套路,注定只能成为社畜暂时的落脚地。两个月后,“糊弄学”这一新建小组弯道超车,火速招来近20万学员,至今仍在稳健增长。
糊弄组的“语言艺术家”们苦心钻研,将社交套路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成一门独立“学科”,教会学员强硬而不失礼貌的拒绝无理要求。这些笔记讲究图文并茂、实用万能,理论和实践并行,追求的是高水准的糊弄舞台。
“马克思糊弄学派”令人拍案叫绝。老师谆谆教诲:当别人问及升学、就业等重要抉择,应当善用辩证思维。讨论考公,咱就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怎么想”;被迫劝架,咱就说“人哪有不吵架的,想办法解决就好啦”;对方强求鼓励,咱就说“我觉得人可以改变命运”。
当然,思维导图派、孙子兵法派、厚黑学派等也都在认真糊弄,各有侧重和优势,可灵活运用到不同场景。组员在百家争鸣之后,整个糊弄学的理论体系日渐清晰。
比如“糊弄学学科新分支——道歉论”这一精华帖,楼主围绕对象、观点、环境等要素详细讲解了第一节、第一讲,如何糊弄对长辈的道歉,并附上示例、效果,治学相当严谨。可惜该教材的第二节至第一百零八节,因某些不可抗力,在流传中不幸失散。
但硬糖君更愿意相信,老师是被隔壁“推辞学小组”挖走了!该组成立于2020年7月,目前拥有14万“推辞学家”,设有举手提问、拒绝成功、拒绝失败、学术探讨等专区。招生情况不如糊弄学,胜在学习氛围浓厚,颇有反超势头。
在学术探讨区,推辞学家已经发起过技巧初探、模板大赏、反向思考、人格诊断一系列讨论。心理学硕士、情感学导师的热情参与,更是增加了文本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老实说,随手顺几篇内容优化优化,完全可以去抖音当情商、恋爱的网课卖了!
随着春节到来,社恐青年对糊弄学、推辞学的需求更是激增。亲戚和老同学已经取代室友、同事和领导,成为重点推辞对象。这轮竞争中,哪个小组最先提供“如何拒绝放假带孩子”“如何逃掉年夜饭”“如何回避催婚、催生话题”的解决方案,便能借着春节流量稳占山头。
社会咋糊弄我,我就咋糊弄回去。逃避可耻但有用,我们没办法苛责是青年变软弱了,只能说是世道变艰难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去几十年中建立起的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信念,恐怕要变一变。你不变,就只能自己别扭。
还攒钱呢?咱都搞消费逆行了 
年轻用户的消费习惯始终是商家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他们疯抢潮牌、热衷打卡,经不住“买它买它买它”的诱惑。另一方面,他们负债累累、抠门至极,带火了“负债者联盟”“抠门女(男)性联合会”等豆瓣小组。
其实倒也没那么悖论。出身优渥的都市丽人始终追求精致,在微博、小红书分享“sa特意留给我的包包”。而家境普通的打工人,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存款两万五,再怎么努力攒钱,也只能靠拼单住进宝格丽酒店。
既然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盖茨比式的浮华梦,于是,原地躺平、消费逆行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被年轻人追捧。他们开始坦然接受现状,不再用潮服、潮鞋、名牌包来自我武装,试图从平凡生活点滴里感受美好和快乐。
2020年9月,“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小组成立,是青年群体普遍的消费主义反思情绪的具象化。12万“消消乐”相聚于此,探索“不消费型快乐”。他们以假想拥有、变废为宝、寻求平替,尽量降低、转移自己的物欲,从而减少不必要开支。
枯叶写诗、闲庭漫步确实能够给人精神愉悦,但也像是在刻意躲避消费主义,决裂的并不彻底。相较之下,“不要买|消费主义主逆行者”“土味穿搭践行者”两个豆瓣小组,则希望直接建构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范式。
“不要买|消费主义主逆行者”创建于2020年10月,小组简介明确指出直播带货、网友分享、网红种草,都在刻意煽动焦虑情绪,从而刺激用户消费。号召组员分享踩雷、交智商税的消费故事,在互帮互助中避免盲目跟风,摆脱消费主义的裹挟。
目前,该小组包括心得分享、不要买、已劝退、咨询区四个板块。组员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因消费而困顿、因逆行而解脱的故事。纠结的购物狂们,可以将种草已久的潮鞋、瑜伽服、网红化妆品晒出来,在劝退和冷静后再做购物决策。
“土味穿搭践行者”的“土孩儿”更坦荡直接。他们承认曾经也想变得时尚,认真学习高级穿搭。直到有一天,其发现拥有两柜子衣服,也变不成想象的模样。大家厌倦扮演潮人,只想做回土孩儿。从此,时尚归时尚,土味归土味。
13万土孩儿破除时尚迷信,晒出普通、土味甚至有些奇怪的穿搭,任由组员点评。在这里,没有“不会穿”“真丑啊”的嘲笑,只有“家人欢迎回家”“土的别致”“竟然很顺眼”的赞赏。
“土味穿搭践行者”甚至掀起比土之风,相关热帖空降豆瓣热门,被搬运到哈组、微博、知乎等地。不乏闻讯而来的网友,故意在组内秀凡尔赛操作,拿着时尚硬照求安慰。土孩儿们可不吃这套,戳穿伪装、发帖整顿、公开举报,把时髦的“敌对势力”驱逐出组,将土村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底。
可见空谈审美多元,倒不如多建几个土组,“黑胖美学践行者”“素颜出街践行者”“社畜光荣践行者”请速速抱团。既然焦虑无处不在,那么消除焦虑的力量也在潜滋暗长。
只是硬糖君仍忍不住有些陈腐念头:就像川普疾呼的“让美国再次伟大”,什么才能让青年再次鲜衣怒马、笑傲江湖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