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规划 & 职业发展路径

个人号,更新不定,仅为一家之言。
从没有工作的打算到多次跨赛道求职,我的职业定位是在每次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的。
与大多数人不同,我是按照自己的职业时间线及需求来求职的,同时适当参考某个岗位的纵深发展路径,进而有针对性地跳槽并积累经验。
这么一来,每段经历都能是承前启后、紧密衔接的,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工作实际可收获经验的真实性,确保我可以学到最核心最有用的技能。
当然,有利也有弊,快速成长都是以不停歇的折腾为基础的,求职时自然逃不过HR“你怎么换工作这么频繁”的死亡提问。
可一旦你明确地知道,90%以上的工作最终都不过是重复地做一件事之后,如果你是个想要学更多成长更多的人,那这种折腾就值得一试,它是利大于弊的。
请根据自身情况评估,不建议所有人都这么做。
毕竟工作什么时候都能找到,也很好找,难的不过是找到合适的工作罢了
以下为我的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路径,供参考
没有工作的打算
也要实习
大三之前我都没有工作的打算,但本着无论选哪条路最后都会进入职场的想法,我还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实习了。
那时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所以我优先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岗位公司以知名度高的为上
主要是为了积累基础的职业素养,顺带了解下工作是什么,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进入职场
最终我在大学期间拥有了两份实习,一份是在国家大剧院做剧目助理,跟歌剧项目,做翻译,协助统筹项目的琐碎事宜。
由于岗位的限制,学到的以基本的职场规范为主,且大公司制度完善、人员素质高,所以在耳濡目染下,仅一个半月的实习也让我打好了基础,是职场生活的入门
另一份实习是在一家瑞士外企做项目助理,偏市场的工作多一点,例如搜集合作伙伴的信息,协助筹划客户答谢会等。
这份工作把我的潜力和优势都调动了出来,我做得还蛮开心的,加上公司是外企,领导也是外国人,和上份工作有着鲜明的对比。
外企本身制度的优越性和文化差异下的职场风格,帮助我在选择公司时多了许多新的视角。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份实习,我确认了我更适合实践导向的职场工作,而非原定的理论导向的读研。
就这样,虽然我只有两份实习,它们的风格还非常迥异,但正是这样与工作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我发现自己其实更适合工作,更适合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也因此才有了毕业要工作的打算,才有了后续的职业规划
但回过头来看,那时还是应该再多尝试几个岗位,多探索自己的可能性,那样的话,或许现在可以选择的路会更宽。
互联网还是风口
打算工作以后,我就开始积极的准备秋招了,但那时因为职业规划还不清晰,所以走了很多弯路。
一味盯着大厂,却没有对应的实习经验,完全是在空想着拿offer,结果可想而知,几乎零收获。
不过大量地投简历了解行业信息,也还是有点用的,让我意识到互联网行业还在风口上,作为一个网上冲浪的十级选手,我觉得自己还挺适合这个行业的。
于是,机缘巧合下我进入了一家传统公司的互联网事业部,开始真正地了解互联网行业及其工作属性。
做运营是进入互联网行业最快也是最容易的方法
我当时是这么猜想的,实际也证明了我的想法。
在那份短短六个月的工作中,我先后参与过产品运营、活动运营和新媒体运营的内容,对互联网行业有了一个基础且较为全面的认知。
我当时的领导放权放的非常多,所以员工有很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工作内容。
也是在那个阶段,因为活动需要引入外界的资源,而我先前的实习与此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领导给予我很大的空间去寻找外界渠道,并通过谈判达成合作。
从第一个小合作之后,我在找资源和谈判上越来越顺手,和B端打交道这种充满不确定性又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让我享受到了成就感,也让我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那就是to B的商务拓展。
鉴于在那家公司的主要诉求就是进入互联网行业,而我的目标也已实现。
所以在工作无法继续满足我的职业发展需求时,我就开始有针对性地找商务类的岗位,准备进入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了。
从运营到商务
提炼出第一份工作中的核心技能和成就,我又一次在机缘巧合加努力之下,找到了适合我的工作。
也是迄今为止,最让我满意的一份工作,从薪资到工作内容,从工作氛围到成长空间,哪都挑不出大问题。
别问,问就是曾经深爱过。
在这里工作的一年零两个月期间,我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挥到了极致,也证明了自己作为商务过硬的实力。
找渠道、谈判、维护客情等等,每一项都做得非常好,完成KPI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规划——
积累了大量特定行业的资源,了解了行业的运作模式以及该行业市场岗的工作性质,为自己将来的选择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大量的积累源于高强度、极度饱和的工作,也正是如此,让我更早地看到了商务拓展这个岗位的局限性
它要做太多前端的拓展,对于合作的多样性来说,几乎是没有的。
合作模式单一就意味着职业发展的单一性,后续只有转销售才能把之前的资源和技能都利用上,不然只能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进展。
但通过与无数家机构的合作,我看到了商务岗位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市场活动或者品牌合作的工作。
它可以将资源盘活,同时兼顾前端的开拓和中后端的策划及执行,非常符合我自己职业发展的时间线,能够继续将商务的工作递进和深化。
于是,在这家公司大受疫情影响并裁员之,我就在考虑往真正的市场和品牌上转,以进一步实现职业的递进规划。
但天公不作美,一来赶上疫情大部分公司缩招,二来是后续通过无数次试错才知道——
市场和品牌要的人要不是毫无经验的毕业生,要不就是资深的专家,中间半途转过去的岗位近乎没有,曲线救国的方法就是去乙方的公关公司,从头做起,积累经验。
从商务到真正的市场
这一步走得比较艰辛,我至今还没走明白,也没遇到特别合适的工作。
但无论是转销售还是继续原来的商务拓展,对我而言都是原地踏步的行为,无法实现我的每份工作都要递进向前的需求。
前期因为储备知识不够,在20年找工作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空闲了大半年,没有太多的实际工作收获。
但也正是这些弯路再一次让我回归现实,回归到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上。
其实要想彻底转市场也很简单,要不就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要不就从副业下手,区别是前者能看到成熟的模式和方案,而后者耗时更长,成本更高。
明确这些以后,又一次离职的我发现工作比之前好找多了。
有时候为了前进是要适当后退的,以退为进在求职中,特别是在跨行业跨岗位求职上极其有效
虽然我们找工作都是奔着最好的结果去的,但也要做好接受现实的准备。
前者是全力以赴,后者是卧薪尝胆
既然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也就无所谓用什么方法了。
不过,对于我这样自主性极强的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揭不开锅之时,前者永远是我的最优选。
至于能否拥有下一个最优选,就看我还能有多努力了。
职业规划说白了就是一个不断折腾的过程,你有了新的想要的,也能为了想要的努力,那就得规划。
如果没有这些需求,其实也不用太规划,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没必要非得折腾自己。
想好了、想明白了自己在职场中还想要些什么,就是职业发展中的规划,就这么简单。
今天先写到这,转岗成功后,再继续更新。
封面:来自刘雯的Weib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