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点】中国古代建筑史(图文版)82

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梁思成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以木结构体系为主。

今天选取了中国历史中一些重要的节点,让大家在轻松之余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旧石器时期

(原始社会)

约五十万年前

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

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

用来遮风挡雨和躲避野兽追击

▲山顶洞人遗址

新石器时期

(约公元前8000—前2000)

此期建筑基本可分南北两大系

南方潮湿地区从巢居

发展为架空的干栏

已发现的最早遗迹为7000年前的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

兼用榫卯和绑扎的干栏式建筑

▲后世的木匠工具

▲南方巢居的干栏式建筑

▲吊角楼也是干栏式建筑的一种

而北方的黄河中下游黄土地区的房屋

则由半地穴居式发展为

地上的木骨泥墙圆形房子和方形房子

如西安半坡遗址

随后才发展成

郑州大河村遗址的那种

两坡顶多间横排房子

▲西安半坡村遗址复原图

▲郑州大河村遗址复原图

先秦时期

(公元前 2070—公元前 1600)

夏朝的城市遗址有距今4000多年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发现的

我国最早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二里头遗址复原图

▲玉门关遗址和一些土楼也属于夯土建筑

商代城址主要有

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

其中已出现宫城、内城、外城的格局

宫殿区内的主殿是迄今所知

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商城遗址平面图

▲商城遗址复原图

西周建筑技术上

最突出的成就是瓦的发明

出现了半瓦当

此外还出现了铺地方砖

和三合土墙体抹面

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早期遗址

是我国已知最早

型制型制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

二进院落,中轴对称

前堂后室,大门前有影壁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平面图

▲复原图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势促进了

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

此时期建筑规模宏大,

组合多样,屋顶很大,

已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宇'

类型大多以都城、宫殿、

祭祀和陵墓为主

▲大坡式屋顶

▲秦汉时期住宅

▲高台建筑

到了汉末,佛教传入中国

开始出现了佛教建筑

祭祀建筑是汉代重要建筑类型

但其主体仍为

春秋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

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

尺度巨大,形象突出

最特出的特点是开始出现了木构楼阁

▲汉代祭祀建筑遗址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2—公元589)

这会社会发展较为缓慢

建筑上也比不上两汉时期的规模

但是由于佛教传入后佛教建筑发展迅速

高层佛塔、石窟、佛像开始出现

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圆润成熟

▲大同云冈石窟

此外,魏晋时期的建筑细节

有明显的“胡化”现象

其中诸多石柱类建筑都

流露出古希腊式的风格

▲江苏南京南朝箫景墓石柱

▲河南郑州始嵩岳寺塔(始建于北魏)

隋唐时期

(公元581—公元907)

隋代建造了长安和洛阳两座有

完整规划、规模宏伟的都城

并且运用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

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还吸收了南方先进的建筑技术

同时结合了北方粗犷元素

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东都洛阳遗址(始建于隋)

▲赵州桥遗址(始建于隋)

▲山东济南四门塔遗址(始建于隋)

唐朝吸取了隋朝建筑上的经验

在建设上较为谨慎

为控制建筑规模

订立了法规《营缮令》

规定建筑等级

体现出了尊卑贵贱

同时佛教建筑也愈加成熟

▲(唐代)大明宫复原图

▲南禅寺大殿(唐)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唐)

▲西安大雁塔(始建于唐)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始建于唐)

宋辽金时期

(公元960—公元1227)

宋代建筑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块化

采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

跳出了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

▲《清明上河图》中的木质桥

▲河北隆兴寺(宋)

▲河北开元寺塔(始建于北宋)

元朝时期

元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放荡不羁

多用原木作梁,外观粗放

且多用白色琉璃瓦,颇具特色

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缓慢

所以建筑发展也比较缓慢

大多简单粗糙

▲元大都布局复原图

▲元代戏台遗址(山西)

由于元朝统治者推崇藏传佛教

导致元代宗教建筑异常兴盛

▲北京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

明清时期

(公元1368—1911)

明开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晚期

此时的建筑上承宋朝的营造法传统

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做法

建筑规模宏大,气象雄伟

明朝中期建筑开始风格严谨

晚明则趋向繁琐

▲山西皇城相府内明代建筑

▲互助县明代鼓楼

明代继续大力修筑长城

长城许多重要段落的墙体和

城关都用石砖砌成

▲明长城遗址

清代建筑大体沿袭明代传统建筑

但建筑方面更崇尚工巧华丽

善用琉璃瓦雕琢

▲北京故宫

▲颐和园佛香阁

▲清朝中期一品武官任赞的府邸(北京)

▲常家大院 清代传统建筑风格(山西)

总体来看,明清建筑已经达到了

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峰

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

▲1880年,清代建筑

▲云南省腾冲和顺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徽派的清代建筑群

文章来源:可视化星球,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文化旅游院”,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我们学习古建枋类的知识,在古建木结构中柱和梁是最主要的承重构件,而枋是起辅助稳定柱与梁的构件。

分类

枋类构件很多,如:

1、额枋(檐枋);2、金、脊枋;

3、箍头枋;4、承椽枋;

5、天花枋;6、间枋;

7、棋枋;8、关门枋;

9、平板枋;10、花台枋;

11、穿插枋

✦檐枋、金枋及随梁枋、穿插枋是用于下架,联系稳定檐柱头和金柱头的;

✦中金枋、上金枋、脊枋是用在上架、稳定梁架的;

✦箍头枋是用在建筑物转角部分,稳定角柱的。

额枋也叫檐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的石窟建筑中可以看到此种结构,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宋代始称为“阑额”。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叠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金枋一般是指明清建筑位于额枋(阑额)和脊枋之间的枋,走向与梁垂直,与建筑的正立面平行。清式建筑构架名称之一。它们又分为为:下金枋、中金枋、上金枋。

脊枋是在正脊位置的枋。

箍头枋的头饰对带斗拱大式建筑常做成霸王拳形状,无斗拱小式建筑则常做成三岔头形状。梢间或山面转角处,做箍头榫与角柱相交的檐枋或额枋。分单面箍头枋和搭交箍头枋两种。

承椽枋指重檐建筑中上下层交界处,承托下层檐椽后端的枋木,在枋木外侧,安装椽子位置处剔凿有椽窝。截面高为5斗口,截面宽为4斗口。

间枋是楼房建筑每间房的面宽方向,楼板之下联系柱与柱之间的木构件,明清式称间枋。高按檐柱径,厚为高的五分之四。高按檐柱径,厚为高的五分之四,用半榫与柱相交。

棋枋是指承椽枋之下,为安装槛框而设置的辅助木构件,两端做半榫与棋枋重檐金柱相交。

穿插枋是檐柱与老檐柱(金柱)间之联络辅材,此为小式建筑中的称谓,大式建筑中称为桃尖顺梁枋。

天花枋是位于老檐枋下安放天花的枋。与天花梁一起构成室内天花的主要承重构架。断面与天花梁不同,但其上皮应与天花梁同高,一般两端做半榫交于金柱。有斗栱时,天花架于斗栱里跳的井口枋上。

大式带斗拱的建筑中,置于外檐额枋之上,承接斗拱的扁枋称为平板枋。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在中国的古建筑上,多缀有匾额。
匾额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匾额按用途分类
官匾、寿喜匾、门匾、庭院匾、牌坊匾、商号匾、文房匾

官匾  是官员为表白为官初衷和抱负,喜用悬金匾形式昭示民众,并以此为鉴自勉。官匾多悬于公堂之上,内容则以表白为官清廉勤政者居多,如“明镜高悬”、“公正廉明”、“明察秋毫”等。

寿喜匾  是民间的礼节和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常用来赠与,如祝寿时的“寿比南山”,建屋落成时的“华堂永昼”,添子的“文曲星耀”等等。
门匾、庭院匾、牌坊匾  实际上是建筑物的一部分,用来指代地址,或者当地的自然与人文风光,如故宫每个大殿的殿名匾,“钟灵毓秀”、“紫气东来”之类。
在闽粤台等地民居的大门口、厅堂或楼房上,往往悬挂有与姓氏堂号有关的匾额,如姓张的家族一般用“金鉴千秋”、“渔阳惠政”;李姓用“西陇望族”、“北海名流”;林姓用“西河世泽”、“九龙衍派”等等。
商匾  是商家字号用来招揽生意的“广告”,其用字遣句皆寄寓吉祥如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美好愿望。如绍兴酒楼上挂有“太白遗风”、“刘伶停车”匾。
现代商家所悬匾额更是推陈出新,巧构妙句,如饺子馆题匾“无所不包”,当铺题匾“当之无愧”,音响电器行题匾“一呼四应”等,都含蓄多趣,耐人寻味。
而我们今天主要谈的是文房匾
严格意义上讲,文房匾额并不算在家具的行列,但是因为其材质和木器总有扯不断的关系,加之历代文人的玩味,逐渐成为了家具、文房类收藏家们关注的对象。
文房匾,即书斋之匾额,约产生于唐宋时期,但其悬挂之风兴起却是在明清两代。
古时的读书人,尤其是出仕做官的文人,其读书治学,都会辟一间清静小室作为书斋。
出于审美需要,或者是标榜自我之所需,通常会在书斋的大堂或者墙壁上悬挂匾额,这便是文房匾。
古人为了彰显意趣和文化品位,还会结合书斋的实际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际遇,为书斋起一个很个性化的名字。
用木板镌刻,悬挂在书房门口或墙壁上,既可以起到警觉戒慎和自勉的作用,又可标榜主人的高远志向和节操,展现出一种平和典雅的芸窗之美。
明代中后期城市兴旺,工商业繁荣,财力雄厚的商人大力营造私家园林的同时,又“与贤士大夫倾盖交欢”。
有钱又有文化追求的商人,聘请名士为自家的亭台楼榭题匾,为造景增色,一时蔚然成风。
这种做法也被文人效仿。为书斋题匾,高悬于门户或书房的墙上,发激扬之义,立奋发之志,渐成时尚。
不少文人出书结集,也是沿用自己的斋名作为书名,如祝允明的《怀星堂全集》,顾元庆的《夷白斋诗话》等。
斋名甚至成为许多文人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别号,文房匾也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书斋文化的一个独具韵味的组成部分。
文房匾多用长方形木板,也偶有石板或竹子。
文房匾以素面为主,文字多为镌刻,也有镶嵌鎏金铜字,或以腐蚀、烙烫等工艺制作的匾额,字体古朴,俨若石纹,称之为“擘窠书”或“署书”。
除了书斋名,一些匾额还会在旁边用小字镌刻题跋,阐述斋名的来由及出处,或加刻一段诗文短语,并在落款处,把书写者加盖的钤印也以镌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些诗文短语、题跋印章,精而不繁,朴而不简,配以斋名的擘窠大字,有丰富整体、增强艺术魅力之效,可以很好地起到点缀与美化书斋的作用。
因文房匾有修身自省、陶冶情操、丰富艺术修养的作用,清代的文人名士、贵族之家都把文房匾视为不可缺少的装饰,否则便觉寥落无趣。
近代的许多文化名人,其风流才情,也在各自的斋名匾额当中有所展现。
如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塾挂“三味书屋”木质横匾,用语切当,意味深长;如林则徐书斋悬有“制怒”匾额,自警待人处事要冷静慎重;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两块匾额,更是寓意深刻。
与其他的书房文玩相比,文房匾除了审美赏玩,并不具实用性,而且也不是每一块文房匾都值得收藏,故选择要以精品为主。
现在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把过去的文房匾额悬挂在自己的居室之内,搭配以传统的古典家具,整个空间环境隽永弥香。

如果有幸淘到文字寓意极佳的牌匾,更是视为珍宝,以匾额上的文字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把对生活的理想与信念永远挂在墙上。

更多文房匾额欣赏

唐朝诗人韩愈的《马说》里有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讲的是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将这句话放在文博界同样适用:“宝贝常有,而识宝人不常有”,不是每一件宝贝都会有伯乐将其相中。

我国有众多珍贵的文物或被收藏于各大博物馆;或长埋于地下;或散落在民间的各个角落;或流失海外;还有一些由于人们文物保护意识薄弱,被误认为是普通器皿甚至被损毁,成为考古史上的重大悲剧。

国宝云纹铜禁被修复前的样子

今天要讲的是我国文物史上最憋屈的三件国之重宝,它们分别被用来腌过菜、烙过饼、当上下课铃敲过,令人惋惜痛心,好在最后都被发现,重新收藏保护了起来!

渎山大玉海——被用来腌过菜

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有一座蓝色琉璃瓦的石亭叫玉瓮亭,亭中汉白玉的石座上放置着一个元代大酒瓮,堪称我国体积最大的传世玉器——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 又名“大玉瓮”、“酒海”,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长4.93米,重约3500公斤。渎山大玉海的“渎山”二字,通假“独山”。独山在河南南阳的西北,是中国传统的玉材产地。独山玉和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湖北的绿松石一起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渎山大玉海” 相传是元二年(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为犒赏三军而制。它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巨型玉石雕刻而成,周身雕刻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海涛之中,又有龙、猪、马、鹿、犀、螺等神异化动物游戏其间。整体略呈椭圆形,内里被挖空,可储酒30余石,大约相当于三千六百瓶一斤装的白酒。

元朝灭亡后,元大都的宫殿大多被拆毁,放置大玉海的广寒殿却被幸运地保留下来。明万历七年(1579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广寒殿失火,继而倒塌,“渎山大玉海”被紧急转运到了皇家的御用监。御用监是专门制作宫廷器玩的地方,清代时改为道观,名真武庙。道士们不知它的来历,将它作为腌菜缸使用了100多年。

直到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真武庙重修时,道士们才发现石钵实为玉制,于是将菜掏出,清洗干净,在里面储水,并放入山石,置于观音大士前,以示南海普陀之意。

乾隆年间,赐居在这一带的翰林院学者来庙里游玩,看到这一不凡的玉钵,认为绝非民间的器物。他们翻寻资料,反复考证,惊喜地发现这就是丢失数百年的元代广寒殿前的大玉海。于是报告给乾隆皇帝,通晓历史文物的乾隆喜出望外,于乾隆十年(1745年)命内务府拨银十万两买回玉钵。但他没有同时移回底座,而是另刻汉白玉底座改置玉钵,一同置于北海团城承光殿前。

“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且在我国传世至今的数十万件玉器中,它是唯一一件可以辨认的蒙古时期的玉器(公元1271年忽必烈才定国号为元),并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当之无愧为“镇国玉器之首”!

兮甲盘——被用来烙过饼

兮甲盘制作于约2800年前的西周,是传世的国宝重器。相传“兮甲盘”曾于南宋时出土,藏于绍兴内府,后因战乱流出内府,逐渐不为人知。辗转至元代,大书法家、鉴藏家鲜于枢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此盘时,它已被其家人折断盘足,用作烙饼炊具。再后来又历经数代收藏传递,至清末民初辗转入大收藏家陈介棋之手,随后“兮甲盘”不知下落。

真器下落不明,于是赝品时有出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传闻日本书道博物馆收藏有兮甲盘。然而,经多位专家鉴定,这是一件民国时期伪造的兮甲盘。八十年代,又传香港中文大学也有一件兮甲盘,后经专家鉴定,发现这件所谓的兮甲盘,盘体确是周代的真品,但盘中的铭文却是后人伪作。

兮甲盘

2014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展出一件兮甲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邀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数字专家进行鉴定。经鉴定,不论从形制、纹饰、皮壳锈色、铸造遗痕,还是铭文书体,都可以确定这就是失传已久的赫赫有名的西周重器兮甲盘,特别是这件兮甲盘铭文拓本与陈介祺的原始拓本丝毫不差。

兮甲盘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敞口浅腹,窄沿方唇,内底微向下凹,一对附耳高出盘口,两耳各有一对横梁与盘沿连接,圈足残缺。腹部饰窃曲纹,耳内外均饰重环纹,简洁朴实。依据传世文献,器主兮甲名尹吉甫,是当时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大诗人,文武双全。他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保留和弘扬了中国早期文化,被认作“诗祖”。

在兮甲盘上,共有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载了中央王朝西周倒数第二王周宣王的历史,是已知国内拍卖市场中字数最多、级别最高、分量最重的青铜器。正如王国维所说:“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诸鼎之上。”

兮甲盘拍卖现场

2017年7月15日晚9点,杭州西泠春季拍卖会“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专拍暨中国青铜器专场”上,西周青铜器兮甲盘以1.2亿元人民币起拍,1.85亿元人民币落槌,2.1275亿元人民币成交。

兮甲盘从宋代至今,屡遭不幸,时隐时现。辗转数百年后,失而复得的兮甲盘重归故土后再遇新主,这也是一种圆满吧!

努尔哈赤云板——被用来当过铃

努尔哈赤铁质云板铸造于后金天命年间,距今已有380余年的历史。云板作为八旗官兵守边报警的工具,以及后金宫廷内传递信息的器具,为维护其政权稳定发挥过重要作用。

努尔哈赤云板全板为生铁一次浇铸而成,全高55.5厘米,厚1.2厘米,重12.5千克。上、下部分均呈云朵形状,板身为长条形。云板上部有一圆孔,为穿系挂绳所用,一面铸纹较少,仅在下部云头内铸有少量花卉纹饰;另一面上下云朵表面铸卷草花纹,云头内各铸有一朵凸起花卉,两面下部中心均为圆形敲击凸点,周围饰有花瓣纹。板身中部一面铸有汉文文字,右侧为楷书双勾体“大金天命癸”,左侧为楷书阳文“亥年铸牛庄”,两行字底下有楷书阳文“城”字。

努尔哈赤时期所有的云板,全部都是用生铁来炼造的,这种云板非常容易生锈,而且特别不容易保存,因此努尔哈赤时期的云板价值非常高。意想不到的是,让专家们苦寻多年未果的云板最后竟在一所小学中被发现,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地的人们因为并不清楚这块云板的来历与价值,因此只是将它当做学校上下课的铃铛来敲打。

(0)

相关推荐

  • 【艺术长廊】郭晶荐:匾额书法,挂在墙上的文人理想

    谈及当代匾额, 又称扁额.扁牍.牌额, 简称为扁.匾或额. 在中国的古建筑上,多缀有匾额. 匾额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 集字.印.雕.色的大成, 以其凝练的诗文. ...

  • 中华门上有一块匾,用了数百年,摘下之后,发现背后藏有3个字

    尤帅齐聊娱乐关注2021-05-18 12:53如今人们去北京游玩,必定会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天安门广场,如今的天安门广场和古时候的已经大不相同,现在的广场是1952年扩建而来.在明朝至民国,曾经最瞩目的 ...

  • 文房老匾额上的书法,竟然如此风雅

    文房匾材质多为木质,文字多为阳刻,也有用烙烫等其它工艺的,字体多为名仕手迹或个人书写,除了书斋名或名言名句,有些文房匾额还会在后面用题跋,说明斋号出处,或是一段诗文,并落款,把书者名字及印章也以镌刻的 ...

  • 沈阳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沈阳博物馆又被称之为沈阳故宫博物院,这座博物馆一开始本来是清朝时期皇帝们居住的地方,它的位置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的171号,里面珍藏了非常多种古代宫廷艺术品,上排行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沈阳博物馆 ...

  • 一篇文章读懂,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传统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不同的时期为我们留下了同样精彩的建筑遗产,本期推送就带领大家穿越历史的长河,解读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 先秦时期:瓦木油石初具规模 当时已经出现了一些建筑遗存,在陕西 ...

  • 高中生物:18个重点实验总结(图文版),满满的技巧和套路!一遍过!

    今天小秘给大家带来了18个重点实验的原理+步骤+总结+实验注意事项!图文并茂呦~ 实验题是高中生物中的一类重要题型,实验题考查的点很多,不仅有你对课内课外知识点的积累,还有你对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解 ...

  •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以木结构体系为主.今天选取了中国历史中一些重要的节点,让大家轻松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史. 旧石器时期 ...

  • ​图解《中国古代建筑史》

    文化传承| 营造视野 传播前沿中式资讯,助力营造技艺 <三国演义>中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分合之变,饱含哲思,它在历史中,也在当下.历史总会给人 ...

  • 秒懂中国古代建筑史

    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梁思成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相对于西方 ...

  • 一篇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史

    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梁思成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相对于西方 ...

  • 一篇文章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史

    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梁思成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相对于西方 ...

  • 一组珍贵老照片,中国古代刑具真人版,看后令人不寒而栗。

    历史时光观察局关注2020-10-06 16:04原创大图模式一组珍贵老照片,中国古代刑具真人版,看后令人不寒而栗.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广告晚上睡觉若有这些表现,或是肾脏强健的标志,男性占一个也要恭喜 ...

  • 【移动图文】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动态图]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片博览 2010-02-19 13:56:27 阅读111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