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神的居所
一,契子。
由西向东,看到的是一片广阔的,经济普遍不那么发达的地区,如今的东方像是被抛弃的异域旧神,被视为野蛮与邪恶的代表。西方强行打开了通向东方的大门,用粗暴的方法去理解这片古老的,甚至忘记了自己姓名的土地。不理解的既是落后的。
时值世界遗产大会期间,我们尽量用一颗不那么自傲的心,从被西方世界所认可的“文化遗产”出发,去望望这片“旧神注视着的”土地。
二,印度。
印度最古老的文字记录大约可追述到公元前10世纪。吠陀,被认为是印度文明的核心。但事实上,吠陀只是上古时期西北印度文明的核心。吠陀时代的中印度、南印度甚至孟加拉邦的文明是怎样的面貌,难以得知。
写吠陀的人,被称为雅利安人,印度本土学者认为“雅利安”只是一个普通的梵文发音,意思是“先生”。吠陀时代之后是长达1000年的史诗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后5世纪,这十个世纪间,传统的婆罗门文化从森林走向尘世,两部伟大的史诗被不断传唱。而北印度大陆短暂统一,时常战乱,小国林立。由于较为分裂的政治局面,文化和宗教在印度趋于多样化,佛教、耆那教走向兴盛,而婆罗门文化传统仍处于“休眠”状态。但西北印度的文明,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区域,包括印度东、西海岸和孟加拉地区。之后的500年是大乘佛教的哲学达到顶峰,而势力迅速衰落的五个世纪。自10世纪开始,突厥人进入北印度,自此,印度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三,昌德拉与克久拉霍。
9-13世纪昌德拉斯王朝横扫北印度,定都克久拉霍。如今的克久拉霍地区,仍旧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昌德拉王朝时期的遗迹,透过他们,我们可以依稀窥见昌德拉诸王昔日的荣光。
克久拉霍西部寺庙群。
整个克久拉霍地区的遗迹,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克久拉霍村为中心,遗产大概可以被划分为西部印度教寺庙群,东部耆那教寺庙群,和南部朴素风格的印度教寺庙群。
西部寺庙群是知名度最高的,以“性庙”闻名的古迹群落,全部寺庙均是印度教寺庙,其中甚至有一个至今仍有祭祀。
克久拉霍西部寺庙浮雕。
西部寺庙群最大的看点是其梦幻般精美的浮雕,以及浮雕对于性爱以及女体的表达。昌德拉王朝时期,国教定为印度教,从现今克久拉霍博物馆里面的藏品看,国王应该对舞王湿婆和象头神Ganesha格外情有独钟。但当你凝视西部寺庙群那露骨的,但却美丽无比的性爱表达的时候,也许你会感觉这里面混合进去了某些原始的欲望。
性力崇拜,发自人类古老欲望的崇拜型式,在昌德拉王朝时期融入印度教信仰,成为了一种“印度教化”的性力崇拜型式。而这种性力崇拜型式,对后续印度文明,以及印度文化圈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印度学者所言,性力崇拜本自山区信仰,在史诗时期开始逐渐和印度教结合,而到了10世纪以后逐渐成型,性力崇拜印度教分成两个极端:上层社会的享宴传统,以及底层社会的巫术传统。克久拉霍浮雕所展现出来的便是前者:优美、超然,令人向往。
克久拉霍东部寺庙群游客不多,却非常的重要,因为它影响了时代上稍晚的拉贾斯坦邦的耆那教寺庙艺术风格。我们不难发现从感官上,东部寺庙群的外观、浮雕和内部修饰和西部的印度教寺庙群并无太大差异,密室里面大多也供奉着湿婆林迦与尤尼(男性、女性生殖器)。这是由耆那教后期的发展形势所定。5世纪以后佛教、耆那教开始衰落,而婆罗门传统抬头,逐渐形成所谓的“印度教”,因此耆那教在大雄耆那之前追认了24代上古祖师,其中的第一个祖师为Adinath(Adi是第一的意思,字面直译为初祖),相传他便是湿婆本人。
克久拉霍的传统影响了拉贾斯坦山堡众王,乌代布尔不远处的小城,Nagda湖畔坐落着一处修建于12世纪的被忘记了姓名的耆那教寺庙,这座寺庙承接了克久拉霍的传统,启发了15世纪修建于Ranakpur的“千柱寺”Chaumukha mandir。而拉贾斯坦山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Nagda。
“千柱寺”。
拉贾斯坦山堡之一的Kumbhalgarh,“宝瓶城堡”。其城墙程度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长城。而城内有360座寺庙遗迹,其中300座是耆那教寺庙,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寺庙是公元前2世纪的印度教寺庙。
于克久拉霍地区达到其盛行顶峰的“性力崇拜派”印度教,不知何时便早在孟加拉地区,而在勐拉加地区兴起的却是略显神秘、凶残的“低层教派”,崇尚密修与巫术,而孟加拉地区的传统,对东南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本是两幅南印度细密画,但其内容和风格可以片面地反映性力崇拜“低层教派”的巫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