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缘何参拜退位后的武则天时泪流满面?
姚崇是唐朝的名相,他曾五朝为官,三居相位,特别是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救时宰相”。
据史料记载,当姚崇随百官到上阳宫拜见退位后的武则天时,看到武则天满头白发,境遇凄惨,不顾群臣的告诫,泪流满面。
姚崇是武则天提拔的官员,而且担任了长达六年的宰相职务。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为了安抚人心,巩固自己的政权,她革故鼎新,清理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一天,武则天召见朝臣,说“以前被杀的人有没有被冤枉的”,其他官员心存疑虑,缄口不言。这是姚崇却挺身而出,说到:“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告者特以为功,天下号为罗织,甚于汉之党锢。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将军张虔勖、李安静等皆是也。赖上天降灵,圣情发寤,诛锄凶竖,朝廷乂安。”他大胆向女皇建议说:“今日已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保见在内外官更无反逆者。乞陛下得告状,但收掌,不须推问,若后有征验,反逆有实,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由于姚崇敢讲真话,敢于担当,“则天大悦,曰:‘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闻卿所说,甚合朕心。’其日,遣中使送银千两以赐元崇。”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蒲州“两池”之盐产量下降,影响了长安、洛阳等十五州食盐供应。有人乘机散布流言蜚语,说是“女主当政,过蒲州则盐政败”,京城人心慌慌。武则天下令让姚崇去处理此项事务。姚崇便率领僚吏一行按察了蒲州盐池,他不仅详细询问了“两池”榷盐史的官吏、畦户、盐贩,了解到盐池产量下降的原因,而且还制定了修复盐池工程计划。开工后,姚崇亲自深入工地,检查开拓盐源、疏决水道、整修盐池的工程进度,“稽其绳具之准,较其繁省之机”。工程竣工后,盐池恢复了产量,缓解了盐供困难,流言蜚语不攻自破。事后,姚崇回长安向武则天面陈。武则天听了非常满意,对姚崇公而忘私、敢作敢为、勤劳为国的精神大加赞赏,当即赋诗一首,赐予姚崇,诗云:“依依柳色变,处处春风起。借问向盐池,何如浐水游?”姚崇当即奉和唱咏:“归来朝帝京,忽疑钧天响。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后来,蒲州刺史李千里听到君臣唱和的事,感到这是蒲州的荣光,就写了一篇《六绝记文》,把姚崇整理盐池、武则天与姚崇的诗作都镌刻于碑,树于蒲州栖岩寺。
因为姚崇为官清廉,秉公无私,在狄仁杰的推荐下,武则天任命姚崇为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入宰相行列,开始了他第一任宰相的生涯。经查阅史料:姚崇第一次担任宰相的时间是从圣历二年(698年)10月至神龙元年(705年)2月,时间长达6年又3个月。姚崇能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担任宰相职务6年多的时间,足见他和武则天之间深厚的君臣情谊。
但是,由于武则天晚年宠幸张宗昌、张易之兄弟,二张插手朝政,飞扬跋扈,制造事端,使武则天与她的子女以及群臣的关系十分紧张,武周政权也陷入动荡,人心不稳。为了让武则天将权力回归李唐王朝,李显、李旦、太平公主等这些李姓子孙以及宰相恒彦范、张柬之等共同密谋,联合起来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将权力交给了李唐王朝,姚崇也参与了此次政变。
但是,姚崇为人心底坦荡无私。他参与政变只是想让武皇退位。因此,当随百官拜见武则天时,看到武则天老态龙钟,状况凄惨时,他不怕得罪中宗,泪流满面。 据《册府元龟》卷三百十五记载,“后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就宫起居,王公以下皆欣跃称庆,元之独呜咽流涕。彦范、柬之谓元之曰:‘今日岂是啼泣时邪?恐公祸从此始’。元之曰:‘事则天年久,乍此辞违,情发于中,非忍所得为。昨从公诛凶逆者,是臣之常道,岂敢出言?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忠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无几出为亳州刺史。”
常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纵观姚崇一生,作为唐代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正直耿介,坦坦荡荡,始终坚持高洁的操守,秉持信义,正气浩然,具有优秀政治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姚崇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一个仁者的爱心,一个智者的理性,一个真正的政治家的气度,一个君子的本色和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