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于肺结节的十大误区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体检发现肺结节,怎么办?

肺结节的科普,很难写。容易让患者断章取义。科普文章写的太放松,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写的严重,又会带来不必要的紧张。

很多患者反馈,看了网上的科普:“肺结节文章,越看越紧张”。在网络或非专业人士中,确实流传着很多有关肺结节的不太靠谱的常见“说法”,在此做一总结。

误区1:肺结节都是肺癌前期

这个是完全错误的,CT发现的5mm以下的微小结节,99%为陈旧性结节,不用处理。陈旧性结节不会转变成肺癌。观察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误区2:肺结节大于8mm,都要手术切除

这也是完全错误的。没有任何一项指南建议大于8mm以上的结节就要切除。关键是看CT形态,CT上怀疑恶性的结节,大于8mm,才要考虑切除。

误区3:肺结节做低剂量CT最清楚

这个误区来自于断章取义。低剂量CT用于筛查降低了射线剂量,虽然可以发现早期肺癌,但低剂量CT也牺牲了清晰度,无法看清结节的细微特征。

误区4:磨玻璃结节都要手术切除

磨玻璃结节,第一次发现,先观察,如果持续存在,可能是早期肺癌。但这个早期肺癌恶性程度非常低。CT中密度均匀小于-600,直径小于8mm,没有毛刺分叶等其他危险因素的纯磨玻璃结节观察是安全的。

误区5:多发肺结节没得治了

体检中发现多发肺结节,多数是多发微小实性结节,这种多数都是陈旧性病灶。如果多发磨玻璃结节,需要警惕。即使是多原发的肺癌,目前也可以用手术+消融的方式处理。

误区6:增强CT看肺结节更清楚

这也是个误区,时不时会有患者自动要求来做增强CT的,个别患者不给他做还和你急。其实所谓“增强CT”不是更清楚的CT意思。而是通过注射造影剂来观察组织的密度变化来鉴别结节的良恶性。纯磨玻璃结节做增强CT基本没有意义。实性结节大于8mm以上可以考虑做增强CT。

误区7:芋艿/肺结节素可以消肺结节

芋艿有营养可以吃。但芋艿消除肺结节是个美丽的传说,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但是这个完全没有任何可能。同理可见于网上某宝来自于各大发达国家的所有的所谓“肺结节素”。个别吃了以后肺结节有消除的,那也是炎症结节,即使不吃药也会被身体免疫功能消除。

误区8:有'血管穿过'的结节必须切除

“血管穿过”目前很受关注。很多人认为血管穿过,马上就要转移了。实际上磨玻璃结节几乎都有血管穿过。对于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很小,不会穿透血管发生转移。重要的是观察“异常血管”。

误区9:各种咳嗽,胸痛,肩膀痛,胸闷,结节变肺癌了

科普上说,肺癌的症状有一个就是肩痛。很多患者都了解了。但那是晚期肺癌。实际上,肺结节都很小,几乎都不会有任何症状。

误区10:术后病理是浸润性腺癌,没救了

有些患者术后病理为浸润性腺癌,认为自己没救了。实际上浸润不等于晚期。即使是浸润性癌,只要病理分期是IA期,都属于早期。而且磨玻璃成份为主的浸润性腺癌,术后复发概率也非常低,几乎等同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

本文作者:张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