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他是翩翩美少年,是红楼里最完美的贵公子

《红楼梦》塑造的是女性群像,男性在里面都是配角,而且,贾府的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点:阴柔,所谓阴盛阳衰,女人在各方面都胜过男人。

这很容易让我们忘了,宁荣两府是因军功起家的,”九死一生挣下这份家业“,他们的祖辈,是威风赫赫的武将。

似乎为了映照这个一代不如一代的家族,曹公用廖廖几个场景,为我们穿插了一个依然保持着英武的美少年。他活跃在宝玉的朋友圈,来去如风,若有若无,却把宝玉这个贵公子给比了下去。

他,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

1

冯紫英第一次出现,在第十回,秦可卿病了,换了好几个大夫,都没的起色。冯紫英给贾珍推荐了一个张先生,“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生死的。

这张先生果然厉害,一把脉,就知道了秦可卿得的是什么病,可惜前面乱用了太多药,就算是神医,也无力回天了。

此时出现的冯紫英,没有身份背景的交代,只知道与贾珍有来往,而且是个善于察言观色而又热心肠的人:“方才冯紫英来看我,他见我有些抑郁之色,问我是怎么了。

和贾珍有来往,很容易让人往淫邪里想,毕竟贾珍是个连儿媳妇和小姨子都不放过的人,淫邪就是他的人设。当然,这个只从贾珍嘴里出现的人,也很容易让我们忽略,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个神医张先生。

这张先生医术高明,却也不是随请随到的。所以“马紫英又即刻回家亲自去求他,务必叫他来瞧瞧。”冯紫英说话是管用的,务必来瞧瞧,就真的来了。这和我们熟悉的只知道在女孩堆里玩的宝玉,完全不同:一个是有处事能力的成年人,一个还是个只知玩乐的孩子。

这冯紫英,是不是就和贾珍一样是个油腻中年呢?

再次出现时,是秦可卿出殡,与贾府交好的权贵们都来送殡,冯紫英就在这些人群里,还附带点出了史湘云未来的夫婿卫若兰。“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就在这次公子们的聚会中,宝玉认识了北静王,但对于冯紫英、卫若兰等人,宝玉应该还处于陌生人阶段。

这可真是“犹见琵琶半遮面”,对这两位后面将有重头戏的王孙公子,曹公给我们做了简单的铺垫,但这种铺垫,很容易被淹没,难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冯紫英是什么时候进入宝玉的朋友圈的?书中没有交代,但从宝玉经常骑马外出,我们可以知道,除了在府里与姐姐妹妹们混,宝玉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自己的圈子。这也是贵族公子们必然的成长之路:现在的朋友,未来就是事业的助力。

冯紫英正式出场,已经是第二十六回了。薛蟠冒充贾政把宝玉骗了出去,以过生日的名义,约了一群人喝酒,冯紫英姗姗来迟,“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已进来了。”此处有段脂批:

紫英豪侠文三段,是为闺阁间色之文。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者,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

倪二对贾芸的仗义相助,我们能从书中读到;湘莲的玩世不恭以及与尤三姐的情感纠葛,也在前八十回中已写尽;蒋玉菡与宝玉的关系以及最终的结局,通过袭人的判词能够得知。唯独冯紫英,只能在现存的文字中看到一些侧面。

但这些侧面,就足够我们对这个贵公子产生好感。

且看他如何在这场宴会中表现。

薛蟠见他脸上有有些青伤”,笑问他是否又和人打架了。年轻公子,有些拳脚功夫,一言不合就开打也算是日常了,薛蟠就被柳湘莲打过。谁知冯紫英却说:“从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我就记了再不怄气,如何又挥拳?

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了,都是同朝为官,孩子们打架,难免让父辈们难做人。这件事应该是神武将军给了儿子教训,而冯紫英又记住了这个教训,所以不会再轻易挥拳了。

这样轻轻松松的一句话,却可以看出一个王孙公子的成长:在经历中成熟,不再用幼稚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一点,在宝玉身上看不到,即使被父亲打得半死,他依然好了伤疤忘了疼。

除此之外,冯紫英还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是酒品。

被薛蟠邀约赴宴,“论理,我该陪饮几杯才是”,知理的人才会论理,这冯紫英的教养和学识,仅从这一句话中就体现了出来。

可是,这个赴宴的日子和另外要处理的大事相撞,怎么办呢?“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回去还要见家父面回。”朋友们难得相聚,喝酒取乐,他却能保持清醒,处理得当。对于酒友们的挽留,冯紫英既没有扭扭捏捏,也没有为难,而是主动喝两大杯,表示歉意,并许下回请的诺言,然后快速离去。

做大事者,当有这样的爽快和干脆,并且不会给人以诟病。

冯紫英,既属于这个圈子,又远远高于这个圈子,至少宝玉和薛蟠都对他望尘莫及。

4

第二天,冯紫英果然就回请了。这一次的宴席上,少了詹光、程日兴等整天围着贾政转的清客,但多了一个蒋玉菡。这才是一个年轻人玩乐的饭局,只谈风月,无关利益。

在宝玉的提议下,他们以作词唱曲的方式行酒令:“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

这样的酒令,一是拼学识,二是拼素养了,比如薛蟠,就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只会拿女人取笑逗乐,属于低俗派。

通过这四个字,在座的每个人,都描绘出了心中女孩的形象。

且看冯紫英说了什么:“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这里有一句脂批:“紫英口中当如是。

紫英口中女儿的喜怒哀乐是什么?是与爱人的厮守,是母爱的光辉,是孩子般的可爱。这个女儿,不是谁的附属,不是谁的玩物,她有着安稳富足的生活,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小乐趣。最大的愁,莫过于“大风吹倒梳妆楼”,而她的乐,是可以偷偷地掏蟋蟀。

这太不主流了,却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该有的正常状态。

这可比一直自诩疼爱女孩的宝玉境界高多了。

这样的女孩,是冯紫英的追求,在他的口中,没有男尊女卑,只有两情相悦,只有尊重和平等。

再看他唱的曲:“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可人,多情,这并不难,可同时又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这就有难度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女孩被很多规矩所束缚,哪还能做到刁钻古怪鬼灵精?

只叫你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这句话的意味更深长,很多男人,当面对爱人可以做到呵护倍加,背地里,为了显示自己的大男人,就有可能把女人贬得毫无尊严了。在冯紫英的口中,背地里比明面上更疼女人,一个懂得在他人面前抬高女人的真男儿形象,跃然纸上。

5

自此之后,冯紫英就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但前面这么多的铺垫,应该后面还有作为,就像蒋玉菡“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始终(脂砚斋批语)”,在贾府败落之后,冯紫英也会有些不同于常人的行为,否则脂砚斋不会把他并入侠义序列中。

即使看不到后面的篇章,我们也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一个完美的贵公子,他英武、侠义、懂得尊重;他成熟、稳重,懂得进退。

只是,曹公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呢?

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作者的忏悔录,忏悔和谴责自己少年不知愁滋味,以致于眼看着家族败落姐妹受辱而无能为力。冯紫英,就是一个能挽狂澜的人,即使无法扶大厦之将倾,也能尽量护家人之周全。

居安不能思危,正是贾氏家族败亡的根源,以战功起家,后代却手无缚鸡之力。如果能像冯家一样保持神武的传承,懂得教育孩子为人处事,何至于树倒猢狲散、家亡人散各奔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