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从贾母到宝玉再到王夫人,袭人到底忠心于谁?

袭人一出场,作者就说她“心地纯良,克尽职任”,因此得到贾母的喜爱,“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于是把袭人给了宝玉。不过人事关系还在贾母那里,她依然是贾母身边的一等丫头。

心地纯良,克尽职任”,这是个很高的评价。而且,自从来到宝玉身边,袭人对宝玉也特别忠心,书中说她“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个宝玉”。

然而,这样一个善良且忠心的人,却因她对王夫人有过一次进言,就被安上了背叛贾母投靠王夫人的罪名。别有用心之人为了强调贾母和王夫人的婆媳宅斗,把“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袭人拉了进来,形成了广为流传的谣言,使得不愿意认真读原著的人信以为真

没错,袭人确实经历了三个主子,她先是贾母身边的丫头,然后来到宝玉身边,又因为对王夫人有过一次进言而被王夫人暗升为姨娘,人事关系也从贾母处转到了王夫人处。但因此就认定袭人背叛了贾母却完全违背了原著对袭人的肯定和赞美。

其实,想知道袭人是不是投靠王夫人,只要看她那次进言的动机就很清楚了。

所谓动机,就是目的,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是不是为了讨好王夫人?很显然,不是。

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是为了避免宝玉犯错误。

袭人所有的言行,都有一个前提,“如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个宝玉”。套用现代的一句话,一切为了宝玉,为了宝玉的一切。如果脱离了这个前提,对袭人的评判就会走偏。

向王夫人进言,正是袭人为了宝玉而做出的决定,目的是避免宝玉犯错误。

让我们用一个长镜头,来看看进言事件的前因后果。

首先,是第二回袭人出场时作者用一句话表明了袭人在宝玉身边的心绪:“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

宝玉乖僻,袭人规谏,这已经成为了二人之间的日常。为了具体说明,接下来有两个情节来展现,一是第十九回的“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袭人借宝玉舍不得她离开的时机,对宝玉约法三章,希望她走正道;二是第二十一回的“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只因宝玉不顾男女大妨,一早跑到黛玉和湘云的房间梳洗,袭人便用赌气的方式,让宝玉进行了反省自思,并悟禅而写出了一首偈子。

但是,宝玉实在太过乖僻,袭人想方设法的规谏不但没见到效果,宝玉反而变本加厉,和黛玉闹出了私情,并阴差阳错地让袭人听到宝玉对黛玉的表白。

对于一直想要规谏宝玉走正道的袭人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雷。所以,袭人的第一反应是“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该怎么办?如何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宝玉的名声不保,黛玉的名声更不保。

这成了袭人的一块心病,必须找机会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因为金钏跳井、宝玉挨打,王夫人找人问话,袭人意识到机会来了。

这个机会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王夫人是能管束宝玉的人,二是金钏之事是个警醒,王夫人一定会引起重视。

这个机会抓得很好,袭人通过金钏之事,暗示王夫人,宝玉已经到了青春期,如果还和宝钗黛玉两个表姐妹走得太近,难免做出出格的事来。“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多,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大家子的体统。

话说到了点子上,“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说明袭人这个机会抓对了。

此时此刻,袭人终于放下了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埋藏在心里太久的担忧,终于有人分担了,而且是个有解决能力的人来与她分担。

这就是袭人向王夫人进言的目的,她发现了宝玉和黛玉的秘密,却又不能明说,只能通过王夫人来避免事态恶化,以保全宝玉和黛玉的名声。

这是个很冒险的行为,万一王夫人究根问底问她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苗头,她该怎么说?还有,如果王夫人护犊子说她生事又该怎么办?

即使冒险也要去做,这正体现了袭人“克尽职任”。注意这个“”字,我们常说尽职尽责,但真正能做到“尽”的人极少。“尽”,就是不会瞻前顾后,只想着如何把事情办好。既然发现了问题,就一定要解决问题,哪怕解决的路上困难重重,也必须去做。

只有这样,才当得起一个“尽”字。

有人说,袭人要尽职尽责保护宝玉没问题,但她是贾母的人,为什么不向贾母进言?向直管领导寻求解决办法,才是职场法则。弃贾母不顾,转向王夫人进言,这不是背弃贾母另投新主吗?

理论上确实如此,但问题就在于,袭人非常清楚,这件事没法跟贾母开口。

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不明,注定了没人敢对她说真话。

宝玉挨打,是两件事凑到了一起:“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事情闹得很大,惊动了贾母。但奇怪的是,事情过后,只有王夫人找袭人来了解事由,并不见贾母询问宝玉为什么挨打。难道老太太一点也不在乎宝玉挨打的原由吗?

其实,并不是贾母不在乎,而是宝玉挨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时,见到了幻境里的美景,有过这样的心理活动:“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

再看贾代儒对贾瑞的惩罚,以及赖嬷嬷说贾珍的祖父教训儿子如同审贼,说明严苛处罚是贾府的家教传统。所以,贾母以为宝玉这次挨打,又和往常一样,是学业上让父亲生气。

即使是遵循传统的正当行为,贾母也因为对宝玉的溺爱,尽量让宝玉逃避学业,远离严苛的父亲。

正是大家都知道贾母对宝玉溺爱不明,于是都不敢对她说真话了。宝玉平时的所作所为,能瞒则瞒。比如枫露茶事件因宝玉喝醉酒而起,贾母听到风声派人来问,袭人只说是自己不小心摔碎了茶杯。还有贾环因不满宝玉撩拨彩霞而烫伤宝玉,王夫人吩咐不准告诉老太太,老太太便相信宝玉是自己烫伤的。

为什么不能对贾母说真话?因为贾母对宝玉过于偏爱,真话只会让更多人遭殃,宝玉作为始作俑者,反而会得到更多的维护。

所以,金钏跳井这种事,不会传到老太太耳朵里。没有这件事做铺垫,袭人的进言就没有开口的时机。

袭人以沉稳著称,没有任何时机,她不可能主动跑到贾母面前递话。即便是向王夫人进言,也是因为王夫人主动问起,“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袭人这才觉得时机到了,可以把藏在心底已久的担忧说出来。

袭为钗副,宝钗的特点是“随分从时”,善于把握时机也是袭人的特点

这便是袭人只向王夫人进言的原因,完全没有背叛贾母投靠王夫人的意思。

不过,还有一个疑问需要分析,书中说袭人“心中眼中又只有个宝玉”,她向王夫人进言,有背着宝玉向王夫人告状的嫌疑。宝玉那么喜欢呆在大观园,袭人却希望王夫人把宝玉从大观园搬出去,这算不算背叛宝玉?

克尽职守的袭人,忠于宝玉,更忠于良知。

忠诚分为两类:愚忠和良忠。愚忠指的是唯人是忠,只忠于某个人或某群人,良忠则是对人的忠诚是基于良知。

简单来说,愚忠就是主子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不分是非善恶,良忠则是以良知为准则,违背良知的事坚决不干,宁肯违背主子的意愿。

袭人对宝玉的忠,就属于良忠。

第十九回,袭人明确告诉宝玉她对良知的坚守:“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你)罢。”你是主我是奴,你做什么我都应该跟着。但是,如果你要去做违法乱纪的勾当,我绝不跟从。

这就是袭人基于良知的良忠。

所以,当袭人意识到宝玉在男女大妨上处于危险的边缘,她便不可由着宝玉的性子来,必须从良知出发,拉宝玉一把,哪怕违背宝玉的意愿。

这就是她要克尽的职守,不是唯宝玉是从,而是站在良知的角度,保护好宝玉,尽量拉住宝玉不往歧路上走。

由此可知,袭人的忠,既忠于贾母,也忠于宝玉和王夫人,但更忠于良知。她不会背叛任何人,也不想投靠任何人,她只凭良知行事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给了她一个“”字为定评,她是一个贤良之人,无论处于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会坚守良知。

这才是袭人向王夫人进言的真正目的,良知告诉她,她必须这么做,无关背叛和投靠,只为把宝玉拉到正道上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