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药|治疗阳虚泄泻的中成药
01
四神丸(片)
【处方组成】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主治肾阳不足证。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泄泻、久泻不止、大便稀溏、腰酸肢冷、食少不化、面黄肢冷、舌淡苔白、脉虚。
【现代药理】具有抑制小肠运动、止泻、抗应激、影响肠道菌群等作用。
【临床应用】慢性腹泻、非特异性结肠炎。临床以五更泄泻、肠鸣腹胀、腰膝酸软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重在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兼能温中祛寒。用药具有温补收涩兼顾、先后天并补的特点。适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所致的泄泻。
【用法用量】丸: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片: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湿热痢疾、湿热泄泻者忌用。清淡饮食,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规格贮藏】丸:9g/袋。密封。片:0.35g/片。密封。
02
固本益肠片
【处方组成】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补骨脂、赤石脂、木香、炮姜、当归、白芍、玄胡、儿茶、地榆炭、炙甘草。
【功能主治】健脾温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阳虚证。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及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
【现代药理】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进食欲、提高耐寒能力、抗炎、止泻、止血等作用。
【临床应用】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等。临床以腹痛绵绵、大便清稀、腰酸乏力肢冷为特征。
【用药特征】本成药重在健脾益气,补肾助阳,涩肠止泻,兼能温中散寒,养血止血。用药重在甘温补脾肾,其涩肠止泻作用较强,具有脾肾同治、收敛行气兼顾的特点。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30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
【使用注意】急性肠炎及急性痢疾者忌用。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实证、热证及阴虚证者均忌用。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规格贮藏】0.6g/片。密封。
03
参倍固肠胶囊
【处方组成】五倍子、肉豆蔻(煨)、诃子肉(煨)、乌梅、木香、苍术、茯苓、鹿角霜、红参。
【功能主治】固肠止泻、健脾温肾。主治脾肾阳虚证。症见久泻不止、腹痛腹胀、肢体倦怠、神疲懒言、形寒肢冷、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
【现代药理】具有止泻、抑制肠运动、镇痛、抗炎等作用。
【临床应用】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慢性久泻、以疲倦乏力、腰酸肢冷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重在收敛止泻、健脾益气、温补肾阳,兼能燥湿行气。用药酸涩收敛与甘温补益共用,收敛止泻作用显著。适用于脾肾阳虚,偏于气滞者,泄泻较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2~4周为一疗程。
【使用注意】肠道狭窄或占位性病变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腹胀。
【规格贮藏】胶囊:0.45g/粒。密封,置阴凉处,避光。
04
肠胃宁片(胶囊)
【处方组成】党参、白术、黄芪、赤石脂、干姜(炭)、木香、砂仁、补骨脂、葛根、防风、白芍、延胡索、当归、儿茶、罂粟壳、甘草(炙)。
【功能主治】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主治脾肾阳虚证。症见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腹胀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坠胀、腰酸肢冷、舌淡苔白、脉虚。
【现代药理】尚未检索到本成药相关的药理资料。
【临床应用】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临床以久泻久痢、腰酸肢冷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在健脾温肾、涩肠止泻,兼能补气疏风,温中散寒。用药具有甘温辛温并用、脾肾兼顾、补敛兼施的特点。适用于偏于虚寒兼有气滞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片,1日3次。胶囊:一次4~5粒。一日3次。
【使用注意】儿童禁用。严禁用于食物和饲料中。运动员慎用。禁食酸、冷、刺激性的食物。
【规格贮藏】片:0.3g/片。密封(5~30℃贮藏)。胶囊:0.3g/粒。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