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战争之满城之战
战役背景
高梁河之战后,宋军输得很是难堪,宋太宗料定辽国必定会复仇,于是派兵驻守各关隘,防止辽兵南下。辽国方面,虽然赢了战争,但对于宋人敢主动进攻,辽国方面觉得很没面子,辽景宗气得牙痒痒,决定要找回场子,于是在公元979年9月,辽国决定伐宋。
双方阵容
宋朝
殿前都虞侯崔翰与定武节度使孟玄喆屯兵定州,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屯关南,云州观察使刘廷翰为都钤辖与彰德节度使李汉琼屯镇州,并使诸军都由刘廷翰指挥且可便宜行事,总兵力在8万左右。
辽国
辽景宗耶律贤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自南京(即幽州,今北京)分两路南下,企图进攻镇州。东路由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领,沿平原开进;西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沿山后南趋,总兵力10万左右。这里多说一下辽军主帅韩匡嗣,韩知古的儿子,韩德让(率军守住了幽州,赢得了高梁河之战)的父亲,此人精通医术,但没有军事才能,不知道辽景宗怎么想的竟以郎中为帅。
战役过程
太平兴国四年九月三十日,辽军进抵满城西集结。满城前线,宋军主帅是刘廷翰,监军是六宅使李继隆(赵光义的小舅子),部下分别为右龙武将军赵延进,崔彦进、以及崔翰。赵光义远在开封,给每个将军特快专递了一份阵图,图上面画得清楚明白,皇上要他们分为八阵,每阵相隔百步,而且强调不管敌军怎样,都必须要这样做。我们从高粱站之战结果知道赵光义不知兵,一个军事发烧友而已,可他倒把自己当做大宋第一战将了。手捧图纸,面对10万辽军,大宋的将军们面面相觑,心想死定了。如果按阵图对阵凶多吉少,但如果变阵就是违命,后果必死,刘主帅犹豫不决,赵延进急了,“倘有丧败,延进独当其责。”众将依然手捧阵图,一脸的无动于衷。这时候监军李继隆终于说话了--好了,变阵,抗旨的罪名由我承担(违诏之罪,继隆请独当之)。
话一出口,众将官应变神速,八座大阵迅速合而为一,一前一后,互为依托。这哥儿几个还弄出一个诈降之计,遣人诣辽营约降,虽然有点损,但为了争取战场上最宝贝的时间不得而为之。还有更厉害的招数,命崔彦进自关南潜师出黑芦堤北,沿长城口(今徐水县西北)衔枚蹑敌后。此时,李汉琼及崔翰引兵自镇、定继至,与刘廷翰会合。
没过多久,对面辽军主帅韩匡嗣就接到了宋军的投降信。韩将军以为宋军形势孤单,十分欣喜,乐呵呵地就要接受其纳降。但耶律休哥不同意,他说:“彼众整而锐,必不肯屈,此诱我耳,宜严兵以待。”这是诈降,要做好准备。但韩匡嗣是主帅,坚决要求受降。
结果突然之间,对面的宋军猛扑过来,韩匡嗣吓傻了,一点反应都没有,就这样被宋军打败了。契丹人一阵猛跑,刚跑到西山,突然又拥出一队宋军,为首的就是崔彦进。宋军一路追杀,等到契丹兵终于逃到了遂城,已经被砍了一万多人,丢失了1千多匹马,三个将军被抓了当俘虏,俘老幼三万口,及获兵器军帐不可胜计。韩匡嗣弃旗鼓连夜北遁,余众遁易州,宰相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只有耶律休哥整兵而战,徐徐引军退回辽境。大宋打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胜仗。
结语
经此一战,宋军士气打振,顺带着赵光义的心情也平复了很多,也没有追究违诏之罪,并封赏了有功战将,宋辽仍然以益津、瓦桥、岐沟三关为界,宋军这边暂时占据了一段时间的优势和主动。辽国方面回吐了幽州之战的彩头,辽景宗气得差点把韩匡嗣弄出去咔嚓了。对宋朝唯一不好的地方,耶律休哥总统南京及南境上戍兵事,大宋的日子从此以后就没有这么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