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谯城到亳州(2)·华佗之死与七十二疑冢

华祖庵与药材市场

华祖庵是亳州城里另一处古迹,位于永安街北,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是祭祀东汉医药学家华佗的庙祠,因历代住持皆为女僧,故称为庵。华佗生于东汉末年,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他在1600多年前就创用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术,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又创编“五禽戏”以养生保健,开辟了中国体育医疗的先河,后人颂为神医。

河蚌绘·神医华佗。

华祖庵·山门。

据史书记载,征战一生的曹操晚年患上了头风之疾,谋士华歆举荐曹操的老乡华佗为其医治。华佗借治病为由想谋得一官半职,多次暗示未果后便借口妻子有病辞曹而去。此时曹操狡黠多疑的性格终于爆发了,切齿道:“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当下将其逮捕,后以欺君和不从征两罪将华佗害死。华佗死后,曹操的日重一日头风再也无人可治,不久后病故于洛阳。

华祖庵·元化草堂,相传是当年华佗故居的位置。

华祖庵·元化草堂。

华祖庵历代多有重修,现存建筑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民间集资修缮,由山门、耳房、大殿、东西殿、禅房、元化草堂、存珍斋、益寿轩、课徒馆、自怡亭、五禽戏台、药圃、洗芝池、碑廊等建筑组成,来亳州旅行的游客大都来此拜谒以祈求身强体健。庵内的元华草堂即为华佗故宅遗址,后院药圃为华佗当日培育草药的地方。华佗把野生的草药引入田间种植开辟了第一块药圃,大大提高了药材的产量。回廊一侧的洗药池是华佗洗涤药材的地方,药圃内遍植菊花、芍药花、射干、曼陀罗、白术等中药材。

华祖庵。

华祖庵·侧人明堂图。

传说中的刮骨疗毒。

华佗对于后世的另一大贡献是编制“五禽戏”,他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五禽戏的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庄子》中就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记载,可见当时已有多种模仿动物形神的运动导引图文。华佗将这些健身动作整理作为一套体操推广,成为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持续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2011年,华佗五禽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蚌绘·五禽戏分解图。

自东汉以降,由于一代名医华佗的影响,亳州种药之风绵延不绝,仅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药材就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等。清人刘开曾题诗曰:“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描述了当地农人种药的盛况。到明、清时期,亳州发展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亳州附近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药材达两千多种。如今亳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中药交易市场,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年成交量达一百多亿元。

亳州药材市场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面积达20万平方米。

亳州药材市场。

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

关于曹操的身后之事,其实他在《遗令》中早已写明:“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文中所说的西陵就是安阳高陵,2009年曹操墓已经发掘确认,陵墓没有封土,没有随葬的金玉器物,也没有高大的祭祀建筑,与曹操在《遗令》中所说的完全符合,数百年后,这座简葬的陵墓就泯灭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了。

曹四孤堆老照片,位于亳州城南的巨大坟冢。

曹四孤堆老照片。

曹四孤堆·拍摄于2014年。

在曹四孤堆旁边,拍摄婚纱照的年轻人。

但后人总也不相信狡黠一生的曹操能如此淡定的处理后事,于是自宋代以后,著名的“七十二疑冢”传说开始悄然风行。然而传说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在亳州南门外确实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处坟冢,当地人称之为“孤堆”。如今能叫上名字的尚有薛家孤堆、观音山孤堆、刘园孤堆、姜家孤堆、曹四孤堆、张园汉墓等多处,因为年代久远,体量巨大,地面上有没有明确标识,这些神秘的孤堆被说成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传说曹操生前树敌太多,怕死后被人掘墓,于是表面上在邺城修了高陵,实际上遗体被运回故乡,筑起了七十二座坟冢,让人分不清他到底埋在了哪里。

薛家孤堆附近的薛阁塔·老照片。

薛阁塔·拍摄于2014年。

不过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确定了亳州城外的孤堆为东汉末年曹氏家族的墓群,埋葬着曹腾、曹褒、曹嵩、曹炽、曹胤等宗族成员。位于魏武大道西侧的董园二号汉墓于1974年发掘,墓主身份确认为曹操祖父曹腾。

董园二号墓老照片,据考证为曹操祖父曹腾之墓。

曹腾墓坐西朝东,飨堂为近年重修,从中间的入口可以进入墓道。墓室为青石筑砌,墓门两侧有石雕羊头门砧一对,墓门为辅首衔环,门边石上刻神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这是汉代墓刻的流行款。我曾在榆林汉代时刻博物馆看到过当地出土的大量汉代墓刻,图案大抵相仿,这些时刻虽时隔千年,但因深埋地下,历久弥新,连勾线的朱砂和刻刀的痕迹都清晰可辨。亳州地处平原,石料缺乏,而曹腾墓全部用青石砌成,从这上千块青石的长途运送就可以看出曹氏家族雄厚的实力。

曹腾墓墓室。

曹腾墓石刻。

曹腾墓中复原的银缕玉衣。

曹腾墓北面不远的董园一号墓也在1973年进行了发掘,其间出土了一件银缕玉衣,经考证墓主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曹腾墓西北方的薛阁塔下,还有座更大的坟冢——当地人称为观音山孤堆。按照古代丧葬习俗来看,观音山孤堆与已经确认的曹腾墓和曹嵩墓恰好构成了一个携子抱孙形式,所以一直有专家推断墓中埋葬的就是曹操,只不过还没有考古发掘。随着安阳曹操墓的确认,亳州也开始申请对观音山孤堆进行考古发掘,不过这座墓为衣冠冢的可能性较大。

张园汉墓墓室。

道德中宫·涡河之滨的道家思想

道德中宫位于亳州城东北老子殿街,始建于唐,是当地纪念老子的道观。

关于道家创始人老子是哪里人,学术界尚有争论。目前主要是两种说法,一是河南周口鹿邑县,一是安徽亳州涡阳县,这两地都位于涡河岸边,相距不过一百多里地,再加上年代太过久远,考证起来实在困难重重。不过道家学说起源于涡河文明这一点并无异议,当下各方所争论的无非是个旅游标签,说白了就是商业利益。

亳州县志上道德中宫图。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者,是中华文明具有世界级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道德中宫·山门。

西汉初年,统治者将黄老之学奉为圭臬,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治国方针了成为“文景之治”理论基础。东汉末年,道教正式建立,老子的道家学说成为经典,老子被尊为“道”的化身。唐朝奉道教为国教,皇家将老子奉为祖先,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号,宋真宗则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号,太上老君的名号由此而来。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道德中宫正殿·混元殿。

亳州道德中宫又名老子殿、中清宫,始建于唐代。到了宋朝,中清宫与鹿邑县的上清宫、涡阳县的下清宫合称涡河三大老子庙,可知宋人对于老子故里的认定偏向于鹿邑县。据亳州县志记载,道德中宫唐宋时期占地广大,唐太宗、宋真宗都曾来此拜谒,之后道观逐渐衰败。明万历年间,知州马呈鼎重修道德中宫,建著经堂,内刻有《道德经》五千言。又在左侧建春登台,供游人登临游赏,成为亳州城一大胜景。清代至今,道德中宫经多次修缮,现保存有山门一间,上题“道德中宫”四字,中殿礼人祖,后殿奉老子,有高3米高的老子像。东院有殿三间,敬鲁班,门题“紫气东来”,西院有殿三间,敬财神,门题“青牛西渡”。

道德中宫·南华殿,供奉庄子。庄子也生于涡河岸边,蒙城人。

道德中宫·南华殿,供奉陈抟。陈抟,唐末隐士,亳州人,后人称为“陈抟老祖”。

道德中宫门前的问礼巷,拍摄于2014年。

山门正对的一条小巷名为“问礼巷”,是为了纪念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专程携弟子向老子求教的故事。从各种史书记载记载可知,孔子一生曾四次求教于老子。第一次在鲁地时,孔子大约17岁;第二次在周都洛阳时,孔子34岁;第三次在在沛地时,孔子51岁;在亳州附近的宋国求教是他们平生最后一次会面,孔子时年已经57岁。老子与孔子的相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华夏文化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后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壁画、画像石,这条问礼巷的得名也正是为了纪念这次重要的文化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