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写的一则新市古镇故事:新市狐仙(上)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清朝人写下一则新市古镇故事:
新市狐仙 (上)
原稿:(清)清凉道人 译文:张明儿
大约公元1741年左右,(乾隆六年至七年),新市有一位姓江的读书人,名叫“楼斋”,人称“楼斋先生”。他有一个儿子,叫南宫。楼斋先生家境富裕,难于计量它的财富。整个宅院里面造了十多间楼房,前后隔了一个很大的庭园。他的家人不多,所以前楼住人,后楼是用来储藏家杂用物的。
这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楼斋先生听见后屋有声音发出,以为是老鼠在作祟,也就不作理会。第二天深夜,刚开始听见后屋里有人说话,还有问答之声,然后又听见很多人的对语喧闹声便警觉起来。
于是他半夜起身,往后屋处走去看看。刚上后屋的台阶时,楼斋先生听见屋内有人在说话:“我们暂时住的房子主人来了。”接着屋子中间的门开了,一位年纪大的人走出来了。楼斋先生看那老人长得一头白发,却红光满面,衣着打扮非常庄重有礼,老人来迎接楼斋先生进屋。楼斋先生平时胆子比较大,知道眼前的那位老人必定是鬼,但楼斋先生对此并不感到害怕。
楼斋先生随老人进了屋,发现屋内原来储放的茶几、桌子旧物一应俱全。现在摆放起来,整个屋子打理得光亮亮的。楼斋先生仔细看了,茶几上放了一些古玩,墙壁上张挂着名人字画,整个内屋都用一种十分豪华的光明纸糊了起来。有花纹图案的毛毯铺在地上,所有的座椅和躺椅都铺上了古朴锦绸做的褥布。彩色灯上都挂着很美的丝索,灯光亮堂。而几只大书架上堆满了书籍。
楼斋先生在一只椅子上坐了下来,接着,那老人就自己介绍起来了:“我姓钟,叫紫霞,是陕西华阴人。这次带着家眷亲人计划到各地名胜之地旅游。昨天,我们从苏州虎丘那边过来,下一步准备到杭州灵隐和天竺,以及天台山、雁荡山等风景地去旅游,但妻子突然生病死去,丧痛不已。所以就借了您的宅居暂时停留一下行李,稍事安顿休息几天,再赶路,我在这里打扰您了,具体住宿费用会给您的,请放心。不过,这事最好不要外传,我希望不要让外人知道。”老人说话很诚恳和儒雅,表情也十分和蔼可亲。
楼斋先生点头示意,叙了片刻,就告辞走出屋来,回到自己的房间穿戴好衣帽,重新又去了后屋。只看见一位小仆人端茶过来,而楼上的说话声音很细杂,好像有十多个人。那老人对楼斋先生一边作揖,一边说:“麻烦你自己辛苦过来了,按理是先要征求你的意见才是,我自己性情比较懒散,不能及时到你家里拜谒,这事还得让你包涵啊!”楼斋先生连连说不必不必,觉得这老人也是礼仪之士,暗添了敬重之心。自从这次以后,空闲的时候,楼斋先生就去后屋与老人喝茶小叙,有时一待就是整整一天。
老人喜欢与人聊天,满腹诗书学问,对于古代经书非常有研究,说起来滔滔不绝。每次说到南宋、元朝及明朝的事情,细节之处就像自己亲眼看见一样的真实,说到北宋以前的事,相对比较笼统,描述大概。老人把自己人生经历过的名胜风景,全部说给楼斋先生听,津津有味,娓娓道来。但楼斋先生发现,老人就是闭口不谈自己一生中遇到的好事与凶祸的事,尽管几次问到这方面的事,老人也不回答,只是淡淡地说:“一个人顺从好的事物就会遇到好运,顺从恶的事物就会遇到凶险,道理本身就是这样简单,也不需要自己猜测的。”
老人一手好字好画,他特意送给楼斋先生自己亲手题画的折扇,这把折扇的一面,是临摹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段文字,另一面,是仿襄阳泼墨山水画家顾恺之的作品,书画合璧,精美无比。楼斋先生拿到这把折扇,视为希世珍宝,特意收藏起来。
某一天,老人安排了好酒邀请楼斋先生吃饭,非常豪爽,两人饮酒酣畅。这一天,楼斋先生因为喝得偏多,心里有点害怕起来。老人对楼斋先生安慰说:“别在意,尽情喝吧,我与你关系密切,可以不拘礼俗,高兴时就多喝一些,高兴就好,你千万不要客套,不要像一般酒宴上的往来应酬啊。”
那个时候正好是初夏时分,家中庭园里花开得非常绚烂,楼斋先生的女儿叫颖姑,年龄也仅九岁,一个人在庭园里拿了小篮在摘花。她突然看见一位女人正站在对面房子屋檐下的栏干旁,头上裹着一条漂亮的黑头巾,穿着紫素色的衣服,头发盘了起来,边上有一丫环伺候,真是一派富贵气。
那女人远远看见颖姑,喊话过来:“我家和你们是邻居,是不是可以到我家来坐坐啊?”小小颖姑怕陌生,当然不愿意,而那位女人走过来拉着颖姑的手,亲切地带着她走。颖姑心里感觉这位女人也挺温和亲切,就随她一起走了,他们去庭园和那楼的上面玩了很长一会,才依依不舍,拿着小篮子,送颖姑出门回到家里去。
颖姑回到家里,她妈妈坐在椅子上听着女儿把今天发生的事慢慢地说了一遍:“当时,我随那女人去后屋时,楼下坐着一位老人在看书,还对我笑了笑,他还叫得出我的名字:‘是颖姑啊,你过来就上楼坐坐吧’。当时,那女人带了我上楼。一上楼,就见楼上的装饰非常华丽,原来楼上、楼下屋子都这么豪华啊。那些仆人、丫环也都十多岁,大家都叫那位漂亮女人为‘夫人’。楼房东面,就是这位夫人的睡房。
我看见一位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小女孩,女孩的绕脚居然像手指般细小。夫人对我说:‘这是我女儿,比你小一岁,你就是她姐啊。’靠近屋子西面,有一人坐着看书,年龄似与南宫哥差不多,差不多20岁左右。夫人对我说:‘这是我儿子,你可以称其为大哥呢。’过一会,后房里走出一位女人,夫人对我说:‘你可以叫她为嫂子吧’。他们给我吃了点心,在我的篮子里放了一些礼物,就让丫环们带着我送到庭园前面,对我说:‘你要回去吃饭了,哪天有空,再过来一起聊天吧。”
颖姑妈看看这只篮子,不是藤也不是竹子做的,却编织得非常精致。掀开篮子上的遮巾,里面放着只有宫廷里才会有的苹果四只,来自于北方甘肃、蒙古一带非常名贵的紫色葡萄几百颗,新鲜得就像刚摘下来的一样。颖姑妈有点惊呆:“这个时节、这个地方,哪来这么珍稀的水果?”母女俩对此都露出惊奇的目光。自此以后,楼斋先生得到时鲜水果,总会让自己的女儿颖姑拿一些送给那位夫人,夫人也会以奇花异卉来送给他们作为送礼回报。
有一天,女儿颖姑到后屋钟家那里去,当时女孩出门是必须把自己的脚缠好的,保持传说中古代传统的“绕小脚”。因为绕脚会引起血脉不畅,有痛感,所以,颖姑走路的时候只能很慢地走。一路从前屋走到后屋,正好被站在后屋门口的夫人看到了,她笑着对颖姑说:“以后,我来帮你绕脚,一是不会有痛,二是能让脚小得更快。”,此后,颖姑每天让夫人帮助来绕脚,果然效果非凡,与以前相比更是大有改变,经过一个月之后,颖姑的双脚也变得非常细小漂亮,与夫人女儿姣美纤弱的脚,非常接近了。
颖姑妈妈觉得非常好奇,私下偷偷地把颖姑裹着的脚布打开来看看,发现里面的粉并不是传统用的明矾,而是白糖,颖姑妈这才明白其中的奥秘。颖姑说,夫人为她绕脚时,一边绕,一边还匀呵着气。呵气吹在脚上,温热像水蒸一样,感觉脚骨开始柔软起来,所以绕上去的布很舒服,没有疼痛感,这样绕脚的效果,自然让脚形变得很快。
那位称“嫂子”的妇人也常给颖姑教些针线女红的活儿,教得有条有理。端午那天,嫂子还做了“艾草虎”挂饰,上面挂下来的缨络则是用彩色的丝线做成的,非常漂亮。还有那只专门盛放雄黄,用于驱邪辟病的“雄黄袋”,也做得非常少见的精美。这些精巧的手工艺绣织之物送给颖姑,让颖姑爱不释手,非常喜欢。
(待续)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