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新市:一座古镇静静发光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篇图片大多来自于网络,如有不规,请予指出并删除

冬日的暖阳,照见浙北的新市,一座古镇在江南运河的中段静静闪光,历史岁月像风一样刮过,带走了一些人,留下了一些故事。风雨一遍遍吹,日月一天一天轮换,草木荣枯,居落更新,这运河千年不息,这古镇炫闪出亮目的历史光芒。
一千七百多年以前,这里就兴建了一座人工水利工程——西河口水利工程。一条河流横斜于新市南北,它在漾溪河与江南运河的大水流之间,以弧线完成了贯穿,并以中间两大水潭进行河水蓄排,成功进行镇区内的水涝与水旱的缓解与排除。
有一座庙宇建了将近一千七百年,那时东晋初,这里就宣告儒家文化进驻新市。朝廷以“民族英雄”的名义,百姓以“治水英雄”的敬仰,为朱泗将军立祠纪念,让英雄魂归故里,血食庙土。
有一个传说流传了一千五百多年,让道教文化扎根于新市。“仙潭”之说是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大师陆修静所演绎。为避“太初之乱”,陆修静先生选择了新市东面的一个水潭,造了小屋进行读书修性,写了大量的书,在新市收徒布道,影响特别大。大约住了七八年后,在大明五年(公元461年)才选择去庐山的东南瀑布下修筑精舍,终老修行。
有一位北宋高僧出于新市,他的名字叫“若愚”,他是苏东坡的好友,在新市觉海寺中,建“墨妙亭”,弘扬本地文化,建“弥陀阁”,传扬佛教宗义。在“弥陀阁”开坛讲课三十多年,听课的人数不胜数,朝廷了解到这件事,皇帝特意为不遗余力弘扬佛法的若愚法师赐号:“法鉴”。
一位在北宋担任新市“监酒使”的葛书思,是一位感动当年朝廷皇帝的“仕不离亲”的孝子。葛书思认为,一个人做了官,也应该一刻不放弃对父母的照顾,所以,他是携着年迈父亲到“新市瞻军酒库”上任。
南宋时期,这里是理学派政治交流中心,赵如愚、吴柔胜、刘光祖,游似等名士都是一代天骄,是南宋朝廷的达官至宦,他们都来新市建别业,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誉为理学家重要人物的朱熹,他的第二个儿子朱埜也来到新市,迁家入住。
七百年以前的十三世纪中叶,新市诞生了第一座书院。身居南宋丞相高位的新市人吴潜,在家乡的新市状元桥堍,办起了一家“履斋书院”。这是湖州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三座书院,这座书院由当年皇帝亲自御批提额。书院是古代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它在百姓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元末明初,新市王升家族成为全国廉政教育道德基地。新市人王升为明朝初年人,它的儿子当官后,他写给了儿子一封家书,此事引发当年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高度重视,推崇表彰,为他们家树立“旌贤”坊,轰动全国,成为当年道德模范教育基地。
五百多年以前,一位叫陈霆的新市人,写下了《仙潭志》,开了乡镇一级撰写志书的新风。把新市百姓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传说、名人传记、建筑物、民俗物产、文化遗迹都一一列述。在此基础上,全面整理和修复新市各类古建筑,对名胜古迹进行文旅规划,创造了“十景”说,又在新市范围内铺设了石板路。
明末清初,这里就是全国芯梗产品重要市场,以新市为轴心而建成了约五十里方圆的“芯梗加工产业园区”,年生产量达数千万支,源源不绝向苏州、上海等地提供商品。成为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雏形。
三百年以前,新市诞生了一位享誉海外的大画家沈铨。他的家就在新市南汇街,目前依然保留着他的旧居。他的画有一种写实与写意的高度结合,花鸟秾丽脱俗,敷色精美,勾勒工致,树石坡草配合天机自然。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年底,沈铨偕弟子高钧、高干、郑培、费汉源等数十人赴日本传授画艺。居长崎不满三年回国,他带出了许多日籍嫡传弟子,这些弟子或再传弟子逐渐在日本开创了一个新的画派——南蘋画派。
一百多年以前,新市诞生了中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赵紫宸先生。由于他一生投身于基督教的传教事业,在国外的影响更是巨大,曾担任1948年8月普世基督教协进会成立大会的六位主席之一,在西方基督教界享有很高声誉,为基督教的东方化、诠释东方文化的信仰定义,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自来遗迹漫西东,千古豪华慨叹中。”新市古镇以其“大码头”的雄姿,成为了江南运河上重要的商埠,南来北往的物流与客流,养育了这一古镇,江南丰盛的物产与宜人的气象养育了这一古镇,在浙北,一座古镇静静发光,如今的新市美食如林,糕团垒城,而文化遗存遍布,让这里充满文化旅游的巨大吸引。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