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来新市,尝尝“烘豆”的味道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深秋来新市,尝尝“烘豆”的味道
作者:张明儿
据民国十二年由国民政府编修的《德清县新志》卷二(物产·烘豆):“秋初嫩黄豆煮而烘之,形似绿珠,也可磨粉,老少皆宜,城乡以为佳品,农家供客泡以佐茶”,这是关于德清“烘豆”的史载记录。这段时间,新市正是烘豆上市时节,早市的农贸市场上,总有三三两两的农家,拿着蔀袋或篮担,叫卖着自己亲手做的“烘豆”特产,颜色鲜绿,形如碧珠。
新市“烘豆”出产,源远流长,周邻古老的村坊大多有做“烘豆”的习俗。一是可以利用大豆青嫩期的价值,来卖个好价钱,多些收入;二是可以做了一些备供冬季农闲及春节家人安享闲趣,具有一定的民间文化休闲意义。“烘豆”是烘焙豆类,有咸味,清香可口,嚼劲舒爽,可以让人静下来慢慢品味。一杯茶,一把椅,一棵树,一个下午的太阳,一撮“烘豆”,便有无限闲趣,让你细品生活的优美和雅致。客人来访,你拿出“烘豆”来,客人吃到这食物,自然喜上眉稍,味道犹难忘怀。
大豆在北方是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而在江南浙北的东苕沿岸一带乡村,则是利用道侧河滩种植,它只是作为生活食用的补缀作物。家家户户屋前屋后,田埂的左右侧以及沿桑园或池塘边植些大豆,这里植豆俗称:“存曼豆”。“曼”的方言,应该是指相对比较晚一些的意义。植大豆是在夏初时植入,与蚕豆相比,大豆的收获季在初冬,比蚕豆晚一些。
江南有采摘青豆食用的习惯。相对来说,这里的大豆食用习惯与北方有所不同,食用青豆比较普遍一些,像青豆用来煮炒菜肴,制作“烘豆”食品等。而成熟的大豆,少量的用作煮烧肉类辅料,多半则用于豆制品类食品生产原料,或用于碾油和饲料。所以,从价格上来看,青豆价格往往高于成豆价格,市郊很多农户种植大豆都是以采摘青嫩大豆出售或制作“烘豆”为主要种植目的。
“烘豆”是将处于“青嫩”期的大豆进行采摘后,依序加工制作而成的。所以,“烘豆”制作有一定工艺性,其操作技艺往往因人对火候及配料把握的不同,而形成口感、色泽质量上的差异。“烘豆”以色泽、老嫩、咸淡、嚼感、粒形等几项为品质评判指标,从而得出食品优劣的评定。本地人对“烘豆”质量的检验很地道,随手抓一把,手指捡几颗放进嘴里,没几秒钟就有结论出来。尝到好的,就伸出大拇指加赞:“到门”;尝到不好的,就连连摇头和皱眉:“货色摊板”。
制作“烘豆”当然需要大锅和烘焙设施,它是由未脱豆荚的青嫩大豆,通过水煮及烘焙工艺制作而成的。“烘”是一种炭火近距离烤的烹饪工艺。初秋,大豆植物刚结荚,处于“青涩”期的豆子采摘下来,是做“烘豆”最好的原料。把采摘来的豆荚放在锅里水煮,放上盐,全家人围着炉,小孩子帮助炉子加薪添柴,让炉火保持旺势。
大人观察锅中豆荚煮到七分熟时,豆与荚壳差不多自动分离,期间少不了大人与小孩的吆喝声和逗笑声,把青豆摊在铁丝网的筛子上滤一下水,便开始用炭火焙烘。火热忌猛,以文火为宜,须不断翻拌筛内之豆,经数个小时左右熏制焙烘,青豆水份蒸发后便缩水成绉,即成颜色鲜绿的“烘豆”。随之可以藏于罐内,等待那些出门的人春节归来或家乡人旅外携带。
这个季节,浙北东苕沿岸一带水乡古镇已经叫卖起“烘豆”了,前来买的人呼拥着上来。烘豆一放进嘴里咀嚼,家乡的清香味道溢出来,让人挡不住想家,想父母,想亲人,而对寄身于异乡的人来说,看到“烘豆”更有怀念的味道,乡情绵绵,由心而起。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