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多的国人是如何惹上糖尿病的?医生一文解释清楚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超过了10%,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之中,至少有1位就是糖尿病患者,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的话,我国的糖尿病人数是超过1亿人的。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这1亿多的国人是如何惹上糖尿病的?为何在建国初期糖尿病患者没有现在多呢?今天医者良言好好跟您聊一聊这个问题,具体的总结如下。
1.我国的人均寿命延长了:
在古代,由于医疗水平不发达,而且卫生条件也不好,所以人均寿命比较低,大约在30岁左右。即便是进入了中华民国,人均寿命也仅仅在35岁左右。
建国以后,国人的人均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957年人均寿命达到57岁,1981年的时候人均寿命达到了68岁,而2017年的时候人均寿命达到了77岁。
可能大家对于上述的数据表示怀疑,如果有不信服的,可以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我国有一句话俗语,即七十古来稀,稀就是稀少的意思,但是现在放眼望去,7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也不少见了!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为此还放开了三胎。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老年人人数比较多,而年龄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之前有一个观点认为人一辈子分泌的胰岛素是有限度的,只要人活的足够长,必然都会得糖尿病的,这个观点虽然不全正确,但是却有一定的道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各项机能也是下降的。我们都知道,胰岛素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唯一物质,老年人的器官或者组织的功能都有一定的退化,这样的话胰岛素的分泌量肯定就会相对减少,自然人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
2.肥胖人群的数量增加:
在古代的时候,物资匮乏,很多人都在为温饱发愁,这种环境下肥胖的人群肯定是不多的。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只要努力,就很容易解决掉温饱问题。
大家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就都在追求吃的好。很多人都过过苦日子,一旦生活条件提高以后,就开始了大鱼大肉。
与此同时,我们现在的食物都是精制的,而且食物的能量也比过去高,再加上运动量减少,所以肥胖人群的增加也就不足为怪。
大量的调查发现肥胖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这个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也是能够解释地通。
对于肥胖者来说,他们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要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就必须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古代调兵遣将的虎符。
胰岛素抵抗主要是指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人体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需要注意一点,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就相当于让胰岛细胞加班工作。可能一两天的加班,胰岛细胞还能承受,但是长期超负荷工作,胰岛细胞也会有累死的一天。当胰岛细胞累死到一定程度,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这个时候自然就会引起糖尿病。
3.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增加:
不得不说,现代人的饮食和过去相比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较显著的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
现在我们吃的很多食物的糖分都比较高,比如饭店做的饭、喝的饮料、水果、零食等。这就算了,而且由于我们的饮食太过于精细,所以这些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一个人从正常到糖尿病是需要过程的,即糖代谢功能逐渐变差的过程,主要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两大状态。
大量的调查发现,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太多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会对糖类的代谢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经常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升糖指数这个词语主要是用来表示食物对血糖影响大小的一个量,升糖指数越高,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也就越大。
升糖指数比较高的食物包括果汁、含糖饮料、葡萄、稀饭、蜂蜜、炸薯条、爆米花等。一般来说,越精细的食物,其升糖指数也就越大;食物的糊化程度越高,升糖指数也越大;水果的成熟度越高,升糖指数也是在升高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能看出,我们吃的很多食物的升糖指数都是偏高的,长期保持这种生活模式,胰岛细胞休息的不够,自然也就容易得糖尿病了。
4.运动量不足和熬夜:
我有一个亲戚,他糖尿病20多年了,平时的时候他不注意控制饮食,但是由于每天干很多活,也按时服用降糖药,所以血糖控制的一直很好,而且也没有并发症。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让糖尿病患者不控制饮食,而是为了说明运动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意义。主流的观点认为,运动依然是控制血糖的重要的一个方式,大家可以坚持一段时间,相信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家都很忙,所以不少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这就使得很多人的运动量不足。运动量不足,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无法被消耗完,长期下来容易造成糖耐量降低,最终形成糖尿病。
还有一点,现在的人都喜欢熬夜,殊不知这样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我们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这样的话会打破生物钟,造成内分泌紊乱,进而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少了以后,自然就会引起血糖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