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一)

造反的念头如同种子,在刘濞的心头种下,现在虽已休眠,只要机会合适,它仍会发芽。

在长安,有一个人坚信这一点,并一直密切注视着刘濞。

这个人,名叫晁错。

晁错,是学习型干部。他的第一专业本是法学(刑名),却因为文章写得好,被吸纳入政府。

小晁同志从基层起步,在祭祀部门当一名普通干部(太常掌故)。

这是一个十分不起眼,也没什么大前途的岗位。

野百合也有春天,不起眼的年轻干部晁错某天时来运转,得到了一个公派学习的指标。

学习的课程是《尚书》。

所谓《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文件汇编,据说是由孔丘老师编辑而成,因此,《尚书》是儒家学派的五经之一(其它四经是《礼记》、《周易》、《诗经》、《春秋》)。

固然是儒家的经典,但大家都只是听过名字,具体内容是啥,谁都语焉不详。

原来,《尚书》经过暴君嬴政的焚书坑儒、粗货项羽的火烧咸阳,经历了几十年的兵荒马乱,在当时已经失传。

皇帝刘恒以拯救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心,在全国寻找通晓《尚书》的专业人才,值得庆幸的是,居然被他找到了,仅此一个。

这人名叫伏生,济南人,原先是秦帝国时代的教育官员(博士),当年秦始皇下令焚书时,他老先生留了一手,把收藏的《尚书》砌在自家墙壁里,存下孤本。

刘恒原先打算请活宝伏生出山,到长安讲学,后来发现,太不现实。

伏生很老了(年九十),老到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万一在路上挂了,将是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于是,政府选派了一位青年才俊上门向伏生学习。

晁错光荣出场。

大约900多年后,唐朝天才的诗人、书画家王维凭想象画出了当年伏生向晁错传授《尚书》的情景,是为《伏生授经图》。

我看过影印件,图中伏生肋骨分明,瘦骨嶙峋却又精神矍烁,最为怪异的是,伏老汉竟然穿的是时下最流行的吊带女装,颇显时髦。

遗憾的是,这图,现在不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也不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却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呜呼!

晁错不辱使命,通过学习,他掌握了《尚书》的精髓,被伏老师批准毕业。

回到长安,晁错的学习体会文章得到了皇帝刘恒的高度评价,于是重新分配工作:为太子刘启当秘书(太子舍人)。

这是个充满前途的岗位,固然级别不高,但接近帝国未来的最高统制者——太子,晁错知道,自己出人头地,施展抱负的机会就要来到了。

晁错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他加强和刘启的沟通,用丰富的知识贮备和对政局的敏锐分析为刘启参政当好参谋,他逐步得到了刘启的信任。

在刘启的推荐下,晁错的级别待遇不断提高,最终升任刘启办公厅主任(太子家令),同时,刘启还送给晁错一个很响亮的外号:智囊。

乌角道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铁路职工,本名李康

爱沽酒,间读史

闲散散,懒洋洋

生无异象,世居襄阳

少无大志,安享小康

闲说古人,不问沧桑

游手好闲的无赖,最后也能当皇帝

秦始皇和他的短命帝国

秦朝要亡于“胡”?

大秦帝国要亡于“WHO”?

大秦真的亡于“胡”!

热火朝天的反秦革命运动

走自己的路,无路可走时就不走了

造反起义,也不耽误竞争上岗

楚霸王隆重上场

他就是为夺权而生的

从被忽悠到楚霸王

最开始投奔项羽的三员大将是谁?

刘邦的艳遇

到底谁杀死了陈胜?

张良是怎样炼成的

大将章邯的郁闷(上)

大将章邯的郁闷(下)

帝国丞相李斯之死(上)

帝国丞相李斯之死(中)

帝国丞相李斯之死(下)

项羽为什么坑杀二十万秦军?

“先入关中者为王”,怎样忽悠住了刘邦?

刘邦为数不多的屠城事件

大秦王朝停牌退市

当皇帝才是最大的欲望

刘项原来不读书啊!

汉朝是汉王刘邦建立的,刘邦的汉王又是谁封的?

被项羽赶走的刘邦

韩信对项羽的点评,堪称经典

刘邦也吃过项羽的霸王餐

陈平为什么死心塌地辅助刘邦?

好虎架不住一群狼,项羽也是一样

刘邦和项羽的战斗力差多远?彭城大战让人一目了然

大难不死的刘邦,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人才为什么都出在刘邦手下?

背水一战的由来

幸运的叛徒

韩信的一次经典水仗

在韩信的军营,刘邦唱了一出大戏

刘邦和韩信都曾经是无赖

韩信的智商

刘邦和项羽的逗你玩游戏

楚河汉界

十面埋伏的现场版什么样子?

霸王别姬,英雄末路

汉朝的诞生

刘邦的“一国两制”

野兔和猎狗

一起来看看刘邦的选人用人

关于匈奴那些事

刘邦的烦恼:搬家

刘邦的无间道

吕氏肉馅启示我们,千万不要得罪女人

淮南王英布

萧规曹随

父子皇帝两朝臣(评书版)

桃色事件

集体上位

汉室乱局(上)

汉室乱局(下)

将相和

节外生枝

即位(上)

即位(下)

清  宫

打工仔的类型(上)

打工仔的类型(中)

打工仔的类型(下)

辞职

外交(上)

外交(下)

名臣的风范

名将的风范(上)

名将的风范(下)

牢狱之灾(上)

牢狱之灾(下)

不问苍生问鬼神(一)

不问苍生问鬼神(二)

不问苍生问鬼神(三)

不问苍生问鬼神(四)

不问苍生问鬼神(五)

兄弟二人不相容(上)

兄弟二人不相容(下)

一夜情引发的血案

袁蛊的算盘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

(0)

相关推荐

  • 汉景帝刘启:年轻时代

    文 / 子玉 年轻人血气方刚未经过社会世事的打磨,有棱角属于正常,过于圆滑又稍显离谱. 不羁放纵爱自由,面对不公,年轻人难免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感受过不同季节的温度与风景,沧海桑 ...

  • 窦婴:带着脚镣舞蹈的外戚

    窦婴,字王孙,窦太后从兄子,也叫侄子,祖辈世居观津.为人特点:好宾客,广施财,行侠义,好儒术.职位变迁:汉文帝时,曾当过吴王刘濞国相,后称病免职:刘启上台,任皇后宫总管(詹事). 总结窦婴一生,一句话 ...

  • 历史潮流(西汉)之文景之治

    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后,统一天下,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非刘姓称王,天下共诛之的"白马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九)

    窦婴和晁错性格不合.政见不同.曾经翻脸. 袁盎连夜跑到窦婴府上:奸人晁错公报私仇,诬陷我是叛贼同伙,要把我赶尽杀绝,老兄,这次你一定要帮帮我. 在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中,赵辛楣自作聪明地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八)

    对于封国竟然叛乱,晁错也大感意外,他拿不出象样的主意. 然而智囊晁先生是不会交白卷的,面对刘启的咨询,晁错开始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晁错的建议是:请刘启向他英雄的爷爷刘邦学习,御驾亲征,上前线和叛军玩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七)

    所谓"七国之乱",听起来反方阵营出场人物众多,场面庞大,其实倒也未必. 好比大家一起合伙投资做生意,固然参与投资的股东众多,但大多数底子薄.本钱小,真正准备充分,本钱充足,能够撑起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六)

    既然大家的意见统一,对削藩的目标和方法也已明确了,那就着手实施. 晁错按照"拣软的捏"的吃柿子原则,先从削减小国入手. 第一个对付的是楚国(首府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晁错弹劾,楚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五)

    刘启固然相信晁错,但对待削藩这种大事,他认为还是发扬一下民主,广泛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才好. 于是召集高级干部.侯爵.皇室成员一干人等开会讨论. 与会人员都明白,削藩建议是由晁错提出来的,晁错现在炙手可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四)

    气死了申屠嘉的晁错继续升级.他被皇帝刘启任命为御史大夫,这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和宰相.太尉并称"三公",是帝国最高行政长官之一. 这充分体现了刘启对晁错才华的欣赏和对他能力的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三)

    读完了晁错出言不逊的<举贤良对策>,刘恒的表现让大家知道了什么叫涵养. 他不仅不责难晁错口吐狂言,给当下的和谐局面抹黑,反而将晁错升官,升其为中大夫,另行重用. 中大夫,贾谊曾经干过,秩比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二)

    智囊这个词很有生命力,直到现在还被使用. 打小时起,我一直认为智囊应当是褒意词,被人称为智囊是好事,直到,认真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魏明帝曹睿身死,年仅七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和谈

    晁错已被处死,刘濞等人是否会如约退兵?刘启心里不踏实. 恰好有从梁国睢阳前线归来的武官,刘启立即召见,询问情况. 此人姓邓,先前任皇宫接待办主任(谒者仆射),现任军职校尉. 刘启问,现在我已经把挑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