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振宇跨年演讲中整理出的26个作文素材,值得让孩子们看看
从罗振宇跨年演讲中整理出的26个作文素材
2020年12月31日20:30,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罗胖和全国人民一起“做时间的朋友”。
今年的演讲主题是——“长大以后”。我们从中整理出以下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
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旧的答案分崩离析,新的答案还没有着落。”
2、何帆:一个国家,其实就跟一座桥一样。桥修得越大,跑的车、过的人就越多。我们都想把桥修大。
3、香帅:数字化对你来说是蜜糖还是毒药,只取决于你是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
4、康德: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5、马克·吐温:历史不会重复,但总在押韵。
6、加缪: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7、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将全世界的年轻人召唤到运动场上竞争,而不是到战场上拼杀。
8、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
9、张泉灵:教育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帮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作家E·B·怀特: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1、今年,我们无数次凝视深渊,也无数次被深渊凝视。
2、学校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益——而且时间越长就看得越清楚的那部分收益——是同学。
3、我坚信中国未来会好,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悲观主义是个骗子,它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却不让我们参与改变。
4、武汉正在从“风暴眼”变成“风向标”。这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经济发展能力背后,其实是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5、从对人负责的角度,重新理解每个行业。
6、当一群人深陷在自己的社会分工中,只会对事负责的时候,总会有另一群人觉醒过来,能跨越出自己的社会分工,对人负责。
7、只要中国保持对外开放,只要中国人没有脱钩的意愿,只要中国人紧紧地拥抱自由贸易,谁也不可能把我们驱赶出去。
8、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擅长的事吗?
9、这就是长大以后的中国创新的样子:长大以后,我们能够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机会清单。
10、在真实世界里,制造一个容器,让走过路过的人能把自己的意义放进来,包括那些喜欢你的、无视你的,甚至是讨厌你的人,那个最初的价值才会被固化下来。
11、凡是选择,你就要给自己一个理由。每一次给出理由,都是在为自己创造意义。
12、在中国,先定目标,再拆任务,是一个更靠谱的途径。
1、冈萨雷斯的糖果
过去很多年里,有一堆糖果,曾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展览馆里。它是冈萨雷斯创造的一个“艺术作品”。
糖果的重量不多不少,正好是79.4公斤。这是他爱人生前的体重。糖果的周围,没有护栏。来参观的人可以随意拿走做纪念。
每天的展览结束,冈萨雷斯都会给这堆糖果重新称重,然后补齐被拿走的部分。日复一日,从不间断,这堆糖果的重量,始终是79.4公斤。
冈萨雷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命是那么甜蜜,就像糖果。但生命终会流逝,就像糖果总会被人拿走。但最重要的是不管发生什么,爱他的人,总会让他一次次重生。
2、索尔维会议的合影
有张照片摄于1927年,这就是著名的索尔维会议的合影。这张照片里面有谁啊?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普朗克、玻尔、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洛伦兹等等。
每个人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都会惊叹,真有这样的时刻啊,这么多顶级的大脑,居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可以在一起开会,一起研究,一起争论,一起通信,好幸福啊。
但他们开会的时候,其实并不会意识到自己身处在一个人类历史上什么样的群体当中。
他们只是在会后分头努力,各自向好,彼此认同、守望相助,最终一起成为“时间的朋友”。
在上升的国度中,英雄的密度超出我们的想象。
3、李希贵:把图书馆搬进教室
北京十一学校把十一学校图书馆大部分的书搬到了教室。
这个动作,表面看起来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孩子们看书。但李希贵校长告诉我,其实,他做这项改革的起点,是想改造一个职业,那就是:图书管理员。
李校长问图书管理员一个问题:假设有学生因为太爱看书,把书直接给拿走了,你会怎么办?
图书管理员说,这不是违反校纪吗?性质很恶劣,一定得严肃处理。
校长说,我想提醒你一个角度,作为一个图书管理员,你觉得这是在对你的工作负责,但是,你却因为负责,站到了一个爱看书的孩子的对立面。你不觉得这有点荒谬吗?
接下来,他提了一个灵魂拷问,下面这句话可是在我脑子里嗡嗡响了一年:身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你到底是对书负责?还是对人负责?
你要是对书负责,那当然,书得要干干净净的,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乱折页,最好别碰,甚至干脆别看,这书最干净。你对书负责,实际上是对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负责,不管你看没看完,规定的时间学生必须把书还给我。
在你捍卫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站到了读书人的对立面。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事情,最严重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图书管理员,那么你做这些事需要的职业技能,在你上岗以后,最多一个星期,就能完全掌握,然后一辈子就用这一点技能混日子。
那请问,你不困在系统里,谁困在系统里呢?那个数字化的系统,不代替你,代替谁呢?
好,我们再看十一学校后来是怎么做的。大量的书被送到班级,这绝对不只是给书换了位置。
你再去琢磨那个图书管理员,这时他变成了谁?其实他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为什么?因为他服务的不再是书,而是每一个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
我们算算账,就这么一个图书管理员,他每天要面对多少变量:
不同的班,上着不同的课;不同的老师,推荐着不同的书。为了能配合好每个老师,这个图书管理员需要不断地跟所有老师交流,动态调整这些书。
这堂课市面上还有哪些好书新书?在有限的预算之内,怎样到货更快?怎么优化登记流程,让新书第一时间送到教室,正好赶上学习进度?不用的书、撤下来的书,怎么处理?外面捐赠来的书怎么办?
你看看,从此以后,这位图书管理员就忙起来了,他再也没有一刻安生日子了。他面对的是无穷的变量,这个变量是谁带来的?是人,是大活人的需求带来的。听起来残酷吧?听起来挑战大吧?
4、先定目标,再拆任务
今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成功带回了月球的土壤样本。令人震惊的是,有人翻出了16年前的一张报纸。结果发现,整个探月计划,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叫“绕”“落”“回”三步走。
但是,假如你回到16年前,看到这个新闻,你怎么想?16年,好遥远啊。谁知道这16年里会发生什么?还有多少技术需要攻克?充满了不确定。
而且整个计划也太简单了吧,就三个字,绕、落、回。感觉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里分三步,打开门,装进去,关上门。
结果你猜怎么着?就在此后的16年里,整个计划被严丝合缝、半点不差地执行着。今年,完成了。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眼这三个字,绕、落、回。多么简单,又是多么坚定。
在中国,先定目标,再拆任务,是一个更靠谱的途径。
转自“语文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