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在家后,你自以为是对孩子的好,其实并不适合他
导读:这是百篇【亲子教练日记】的第十六篇,我会秉承【少说道理,多讲故事】的原则,从日常生活中家长急于解决的具体问题入手,聊聊青春期的孩子教养中,身为父母的酸甜苦辣与教养盲点,今天聊的主题是《孩子厌学在家后,你自以为是对孩子的好,其实并不适合他》
许多父母亲遇到孩子厌学在家后,往往会想尽办法改变孩子厌学这个事实,而不是改变自己对孩子厌学这个事实的态度。
于是,许多父母抽出时间陪孩子外出旅游,希望通过旅游散心让亲子关系有所改善,这已经成为大多数厌学在家孩子的家长首选。
家长之所以这样选择,起心动念也是想用自己认为对孩子的各种“好”,想对孩子有所补偿。
阿云现在就是这样一位想尽办法“补偿孩子”的妈妈,因为她的儿子已经厌学快一年了。
阿云的儿子自从厌学在家后,因为时常感觉孤独无助,所以他整日躲在家中玩网络游戏或用平板刷小视频,不怎么愿意外出,哪怕是陪父母散步。
阿云担心儿子长期呆在家会憋出毛病,她用尽各种办法来表达对孩子的“好”,尽量去补偿孩子内心的空虚与匮乏。
阿云的起心动念就只有一个:哪怕委屈自己或压抑自己,也要让孩子尽量开心起来,早日重返校园。
某天,阿云线上私信我,她为了让孩子9月份能如期复学,半个月前她邀请孩子一起随她与丈夫去上海旅游。
起初,孩子是答应一同前往旅游的,根据阿云的判断,孩子在这半个月中对上海之行有些期待。
可是,临近出发的前一天晚上,阿云帮儿子收拾行李的时候,孩子明确地告知她,他不想去旅游了。
阿云感到非常不理解,告诉孩子第二天的机票早已经订好了,现在退机票会比较麻烦。
孩子沉默了好一会,跟妈妈阿云说,当初答应是因为顾及妈妈的感受,要不然他根本就不想去。
阿云强忍着心中的不快,想了片刻后告诉孩子:“谢谢你这么在乎妈妈,本来这次出去旅游就是想让你开心的,你既然不想去,妈妈也不想你不开心,不如我们就取消这次旅行吧。”
儿子听完后,很迅速地回答:“你们的旅游就不用取消了,下次有类似的事情,你都不用考虑我就行了。”
我问阿云,有没有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聊聊不想去的真正原因,比如:“哦,你原来是这样想的啊?那你给我说说为什么不想去的原因,好吗?”
阿云告诉我,事后她问了孩子,为什么会临时不想去的理由,孩子始终不肯说。
我又问阿云:“那么,你丈夫是怎么看待,孩子临时不想去旅游这件事情的?”
阿云的答复:“我老公说孩子不是不想去,他只是希望我们围着他转,达到重视他、关注他的目的而已。”
我听完后,想了好一会儿。我问阿云:“你是怎么看待孩子临时取消旅游这件事情的?”
阿云说,她实在想不通孩子临时取消旅游的缘由何在,目前只能乱猜而已。孩子厌学这一年来,她为了补偿孩子,为了能尽责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她实在付出太多了。
阿云的儿子其实一个月前就告知妈妈9月份会主动去复学的,但是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孩子的情绪明显有些烦躁和不安。
阿云担心孩子会在复学这件事上临时退缩,就跟丈夫商量,想在开学前带孩子去上海旅游,让孩子好好地散下心。
自从孩子厌学在家后,各种负面情绪的反复与亲子关系的日渐疏离,经常让阿云进退两难,这次孩子的临时变卦,让阿云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阿云觉得这一年来自己对孩子这么“好”,可是孩子始终是这种态度,她已经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我们看到很多像阿云这样的妈妈,在孩子厌学在家后看似对孩子更负责任,尝试用各种自以为是对孩子的“好”,去向孩子表传递自己的爱,可为啥孩子却总不领情?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里面亲子关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相信很多父母亲都没有去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绝大部分人都会像阿云的丈夫一样,认为孩子就是在故意而为,索取父母关注。
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其实你们如果这样想,就错得很离谱了。
当孩子能平静地跟自己的妈妈说,我其实是压根不想去的,当初答应只是顾及你的感受。
这里我们要看到,这个厌学在家近一年的孩子,学会对父母勇敢表达了,能够说出自己关于这次旅行的真实想法。
所以我告诉阿云,孩子这一年在家没有白熬,他对身边各种事物的看法逐渐清晰,他的行为呈现开始有了勇敢。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许多厌学在家的孩子,都不知道如何跟父母健康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厌学行为,还是感到羞愧,觉得对不住父母,总是被深深的罪恶感包围着。
所以,大多数厌学在家的孩子,太多的孤单、难受、烦躁积压在心里,很容易抑郁或焦虑,他们只能以整日玩游戏或外出找小伙伴玩,逐渐疏离与逃避父母亲。
为什么厌学在家的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呢?为什么孩子不能跟父母亲勇敢地说出真实想法呢?
因为通常绝大多数父母都不会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不上学,大人嘴里说着“接受”、头脑中想着“接受”,其实内心却是很无奈,感觉很丢脸,这点孩子看得比父母更透彻。
于是,我告诉阿云:“你其实很在乎自己是负责任的妈妈这个角色,孩子厌学后,你用自认为是对孩子的好去补偿,但是你从未停下来,好好地去觉察孩子在说什么、在想什么,自然孩子就会抗拒,因为他很清楚你所做所说都不适合他,不能帮到他。”
阿云不解,她反驳我说:“这一年来我一直在反思过往教养的错误,我也一直在学习改正,为什么孩子总是感觉不到我对他的好?”
这里,阿云其实混淆了“对孩子好”的概念。我告诉她,“妈妈认为对孩子的好”不等于“孩子感觉妈妈对他好”。
前者属于妈妈的理性评价,后者属于孩子的感性认知,两者完全是不同范畴。
我总是强调,青春期的孩子,他更需要父母能专注地倾听他对人、事、物的看法,并能获得父母的支持或同理,而不是跟他讲道理、给建议、给答案或空洞的安慰。
所以,我经常说:“能好好聆听孩子说话的父母,才会好好地跟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好。”
父母亲只有做到内心柔软,才能自然流露出对孩子的好,这本身就是慈悲心对另外一个生命的关怀体现。
当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深度沟通或拒绝父母的某些要求,我认为这是孩子内在自我建构的正常过程,只要孩子表达这种不愿意或者拒绝的方式是健康的。
因为亲子沟通本来就不是——孩子应该听大人的话,孩子应该主动跟大人沟通。
亲子沟通更多的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亲其实一直以来都在认真听他说,孩子如果不想说或拒绝连结,父母也要尊重他的选择,允许他有这样的行为。
这样的亲子沟通才会是一个自由、平等的连结,这让孩子真正感觉到父母的关怀与对他的“好”。
当阿云的孩子表达“不想去旅游,当初答应只因为估计妈妈的感受”这样的观点,大人无需去纠结孩子的观点是否“不应该言而无信”,更加不要去评价孩子是否“没有看到父母对他的好”。
这里,我对阿云的建议就是,先觉察自己当初的起心动念是“我们带孩子旅游”还是“我们陪孩子去旅游”。
如果是后者——“陪孩子去旅游”,那么这次上海之行的旅游攻略与订票订房等具体事项,就会让孩子充分参与进来,甚至可以以他为主导,大人仅仅是协助他完成即可。
这样的做法就是尊重孩子的一种具体体现,如果阿云提前这么做了,也许就不会出现孩子临行之前突然拒绝旅游的行为了。
其次,阿云还要觉察她自以为是对孩子的好,是否真正适合孩子?
这里的“真正适合孩子”具体指的是大人的所言、所行、所想 ,让孩子感觉到温暖,让孩子愿意保持“向上求好”的心态。
后来,阿云问我:“教练,如果是你面对孩子这样勇敢的表达,你会怎么回答?”
我笑了笑,然后告诉了我的答案:“孩子,原来你是考虑妈妈的感受才答应一起去上海旅游,对不起啊,这半个月让你受委屈了,你可以当时就拒绝妈妈的旅游建议的,因为这是你的权利,你是可以自由选择跟我们去还是不去的。”
时隔几天后,阿云发了一段感想给我:“教练,昨晚正念练习完成后,我发现自己口头上常说要对孩子好,头脑中想着我可以接受孩子厌学在家,其实我自己是很在乎自己面子的,身体的感觉告知我,我并没有做到接受这些,我其实一直在生孩子的气,同时也在生自己的气。”
最后,我想跟大家提醒一点,当你自认为对孩子好的时候,请你静下心去自我觉察,因为你有这样的想法就意味着在乎的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好。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亲子关系教练,父母心灵成长咨询顾问,70后禅修者,1对1指导叛逆厌学的孩子父母在智慧教养方面,不仅知道并且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