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真是酷毙了,不仅“斩龙足、嚼龙肉”,还嘲讽秦始皇、汉武帝

“但阴曹之法,非若阳世懜懜,可以上下其手,即恐不能为力”。

◆ ◆ ◆

来源 | 《聊斋志异》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说起李贺,心中不禁就会升起“怨恨愁悲”或“空灵诡异”的感觉,杜牧在为李贺诗集作序时曾说“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愁悲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这是李贺诗最大的特点,也是其被称为“诗鬼”的原因。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李贺

我每说李贺,必提及《苦昼短》,因为我实在太爱这首诗了。第一次读我就拍案大笑,心想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多了,可没人像李贺这般,承认地光明磊落——这当然是个玩笑。

整首诗以劝酒开头,说飞逝的时光啊,请你停下脚步喝一杯酒吧!钱钟书先生评价说“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他已经明白了时光飞逝,岁月蹉跎。但是对天地之间的许多奥妙还搞不清楚,所以接下来的诗句,充满了对世界的疑问: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我知道日月轮回让人老去,知道食熊则肥、食蛙则瘦,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难道人生真的都难免一死吗?

世界上真有神仙吗,如果有,神君和太一在哪里,为什么我看不见?

为了解答疑惑,诗人提出了大胆的想法: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那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一条神龙居住在若木树下,它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飞光就是衔烛龙发出来的,那如果我斩断龙足、吃掉龙肉,昼夜便将不复存在,那时间是否就会因此凝固,人类得以永生,没有人在为死亡哀伤。

当科学不能对自然科学和人体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时候,诗人只能用天生的浪漫与多愁善感,来感悟生命,解读生命。

读到这里时,我惊心动魄,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李贺竟敢公然写屠龙,这不是赤裸裸的反诗吗?如果放在别的朝代,也许李家要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了,由此也可见大唐的包容气象,虽然盛唐已逝,但基因犹在。

对生命提出疑问,并用自己的幻想解答疑问之后,李贺又对流行了数千年的炼丹修道求长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所谓“服黄金、吞白玉”都是修道之人为成仙服用的丹药,《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但《古诗十九首》对这一说法进行了强有力的打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传说中的任公子,骑着碧驴得道成仙,但连个考据都没有,这是多么虚妄的传说啊!可世上那么多人,偏偏热衷于此,如秦始皇这般的千古一帝,竟然为了寻求不死神药,出海求仙,结果死于巡游途中,身边人为了掩盖腐尸发出的臭味,耗费了许多鲍鱼;又如汉武帝这般的雄主,也遍寻天下方士,结交所谓的神仙,祈求长生,传说他死后尸骨飞仙而去,实际上刘彻墓中不过是一堆枯骨罢了。

在李贺眼里,与其炼丹修道求长生,还不如做一个手持利剑的热血少年去屠龙,相比起嬴政、刘彻这些君王,只想着自己长生不老,享受万人之上的繁华富贵,李贺屠龙之后让全人类都得到了永生的机会,思想高度上已经把那些自私的君王按在地上摩擦了,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强行上价值,虽然有过度解读之嫌,但也颇觉有趣。

从敬酒飞光、到求仙身死,这首诗本意都是“感时”,以此为题而作的诗有很多,但大多都透露着悲切哀伤,甚至顿足捶胸,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居易说“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唯独李贺不一样,世人都说他怨恨愁悲,却不知在面对飞光之时,他竟如此豁达,充满了诗人特有的浪漫幻想,读来妙趣横生。

时光飞逝、生老病死大悲大痛,在李贺的浪漫瑰丽的想象下,似乎也被冲淡了许多。

————  / END /  ————

推荐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