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牟少华【散文】我的出峡梦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我的出峡梦


文//牟少华  主播//李建富
出峡,曾是我高中毕业走出山区的最大梦想。
那些年,对于身处鄂西边陲的老、少、边、山、穷(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贫困)的利川人而言,出峡,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经过三峡出差、游玩或走亲访友,而是只有通过高考走出三峡的人,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出峡。
出峡这个说法,究竟是从何而来,我们当时根本不懂。后来才知道,高中老师在高考前夕的备战动员中说:只有考出好成绩,才是出峡的唯一途径。老师的鼓励,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山区,即将面对高考,选择今后人生道路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诱惑力,大家都充满了好奇和渴望,饱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无限的向往。根本不像现在的学生,如果想出峡,只要成绩不是太差,出峡只是个轻松淡然的事情,最少也有恩施州以外的职业技术学院可读。而在我们那个年代,能够出峡的寥寥无几。有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出峡,几乎成为一种奢望,甚至是绝望。确切地说,犹如做黄粱美梦,堪比登天。
我是利川县中学79届高中毕业生,“那三届”亦称77、78、79届,是“文革”后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前三届。这三届正是经过十年浩劫和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历史转折阶段,79届便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那三届”中的最后一届。据资料公布显示,77届的高考对象基本上都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生源则主要来自上山下乡的知青、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工矿企业等等,录取率很低,只有4.8%;78届应届毕业生的录取率是6.6%,出峡学生少之又少;79届录取率也只有6.0%。
到了我们79届,这是利川县中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届,学生基本上全部来自城关镇内。全校共开设九个班,除了五个初中班的学生是城关二小成建制四个班,再加上城关三小一个班的学生进县中读初中外,其余四个班则是城关一小和城关三小“帽儿中学"的学生,共计约450多人。
说起“帽儿中学”,没有那段特殊经历的人,几乎闻所未闻,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是那个时代孕育出来的特殊产物。我也是后来才听说,“文革”结束的前一年,也就是1975年秋季开学时,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全县把城关一小和城关三小的四个小升初班,列为无产阶级革命教育试点,即小学里面办初中。教育方针是把学习课本知识,与学工、学农、学兵结合起来,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官方盖定为“戴帽初中”,社会上称呼为“帽儿中学”,我便成为城关一小“帽儿中学”的一员。我们这一届是试验的开始,也在这一届终结。
当时,我们“帽儿中学”的学生刚进县第一中学,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怎么分班也不清楚。只记得一进校,我被分配到了高107班。直到参加工作很多年后,同学聚会,加上有部分任课老师在,聊到当年的分班话题时,我们才略知一二。那时的校领导和老师,打心眼里瞧不起我们帽儿中学的学生。私下偷偷议论说:小学办初中,小学老师教初中生,那不是误人子弟吗?带出的学生可想而知,肯定不咋样?!现在听起来,话糙理不糙,似乎有点道理。所以,基本上都是城关一小“帽儿中学”的初中毕业生编排在6班和7班,城关三小“帽儿中学”的初中毕业生编排在8班和9班,只有极少数初中毕业成绩优异的,安排插班进了“占山为王”的1班至5班。师资力量的配备,理所当然也就把重点放在了1班至5班。好在对于我这个学渣来说,当时既不懂,也不去理会。心想,只要有学上,有书读就行。
就在高一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是才第一次听到高考这个“字眼”。从那时起,学校开始狠抓教学质量,在全年级考试选拔产生一个新的4班,被称为“快班”,4班是一个动态班,考试成绩好的进来,反之被淘汰到别的班。我在冬季调班时,稀里糊涂地考试进入了快班,这个班能进的很少,淘汰出局的同样不多,我算是两者兼备。高二上学期,学校又分班,4班仍为快班,5班为中班,1班为文科班,其余六个班为平行班。我在快班还没过上瘾,就被淘汰到了中班,也许是当时少不更事,没有想到学习的重要性,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所以,打心眼里也根本没在意快班还是中班,用现在时髦的选拔使用干部的用语,就是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但用在学生读书上,实在是很不合适。世上没有后悔药,不好好把握当下,失去了就会永远失去,很难让你再有翻身的机会。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许由此,正因为如此,便给我出峡的愿望划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
转眼到了1979年高考。高考结束,我只上了中专录取分数线,按当时的高考成绩,只能填报恩施地区内的中专学校。我们中班的51人中,只有4人考取了大专(含一名复读生),分别被恩施医专和师专录取。考取中专的27人分别被卫校、护校、师范、工校、财校、农校、林校录取。全市高考出峡的大专生只有20多人,中专出峡的微乎其微。说来也巧,中班考中专,真可谓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可以说,我们班全军覆没,一个出峡的都没有,理想全部破灭。
后来有的晚生们都纳闷地问我:你们当时在全市五所高中毕业生中,至少也排在前150名之内,怎么出峡就那么难啊?我开玩笑说:现在肯定考不过你们,但在当时,能上大专院校的,都是醒事较早,绝顶聪明,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即使当年的中专生,放到现在利川的升学率,说不定还能上一本之类的大学呢?!岀峡是肯定不成问题的。
在读书增长知识,高考改变命运的年代, 我们也曾经抱怨过当时的政策不公,录取率太低,但同时又庆幸命运的眷顾。当年的高考录取从本科、专科、中专、技校,按分数线,依次由高到低录取。也就是说,国家统招统分,只要被这几个层次录取,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都有一份“铁饭碗”工作,只是中专以上是干部身份而已。分配工作也只是分层次的高低、城市的大小,单位的“好坏”,都能吃“商品粮”,拿“国家工资”。只是在当时,城镇户口才能报考技校,所以,农村学生想要跳出“农门”,更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
书没好好读,却从骨子里仍不甘心放弃出峡的“美梦”。心想,出峡有三条路,一是大中专考试无望,只能断掉念想;二是报名参军。我曾瞒着父母,偷偷到当时的县政府第二招待所征兵办报名参军。却在体检时,仅视力一关就被刷了下来,把我挡在了军营之外,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唯一的希望就只有第三条路了,那就是填报江汉石油管理技术学校,虽然是技校,但校址在湖北的潜江县,只要能去,就算走出大山,也算出峡。在当时,我上中专的分数线,报考技校肯定是百分之百可以录取,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感觉这应该是把稳着实的了……
正当我心里暗暗窃喜,准备填报志愿时,父母亲的一顿臭骂断了我的念想。母亲不容商量,武断地说:“读技校绝对不行,必须读中专。”并且读中专的专业都给我圈定死了,师范和卫校只能二选一。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爸爸妈妈当了一辈子工人,没日没夜的辛劳,又苦又脏又累,很少利利索索地穿过几天干净衣服,一年四季都是满身的油味。”母亲又劝慰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当老师和医生最受人尊重,这个职业吃穿不愁,永不过时。”或许是我心理上的阴影作祟,我一口咬定绝不当老师教书,父母亲只好依我,同意选择学医。后来,我被恩施地区卫校录取,自然而然也就彻底打消泯灭了出峡的幻想。
谁知造化弄人,最终我还是没能随母所愿。1981年卫校毕业,在医院工作两年半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改行进了政府机关工作,可出峡的念头一直难以从我的心底完全抹去。1985年开始,党和国家要求培养革命化、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干部。没学历、或者学历低了,想在事业上有所进步和发展是很困难的事情,学历应该是个人进步成长的“敲门锤”,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在职函授,知识更新,争捞文凭,在各级机关年轻人中蔚然成风。我在市民委工作两年后,又调到市政府办公室工作。而命运又一次眷顾了我。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为了为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中南民族学院开办了两年制全脱产大专班,带薪学习,学费全由国家民委承担。1987年7月,在全国成人高考中,我报考了中南民族学院,很幸运被中南民族学院干训部行政管理专业录取,成为利川当年唯一被中南民院录取的成人大专生。
有梦想就有希望,逐梦方可前行。我的出峡梦虽然与全国普通高校招考出峡的莘莘学子,不能相提并论,档次也差了一大截,更没有走出大山,但或多或少也总算是圆了我的出峡梦,给我内心深处莫大的慰藉!
编审:代传玉

           

           

           

作者:牟少华,湖北利川人,1962年11月出生,现从事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为人真诚随和,喜欢旅游,追寻自由和理想,旨在放飞自我,放松心情。
主播:相逢一笑,原名李建富,天津市滨海新区退休干部,曾多年从事广播电视和汉语言文字工作,并经常主持各类大型活动,其播音主持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和市级奖项。

           

           

           

1. 凉城文苑公众平台不介入任何版权纠纷。坚决反对抄袭、洗稿等违反创作道德的行为。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因此,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征稿的范围仅限原创作品,如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开展示过的作品,平台一律不予采用,一经发现,直接删除。
2.平台征稿的体裁为散文(随笔)、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及现代诗歌)、杂文、小说等。文章一般以两千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每次1-4首,长篇小说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20年10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以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100以下的,按赞赏金额6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500的,按赞赏金额的7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500-1000的 ,按赞赏金额的80%计发稿费,阅读量在1000以上的按赞赏金额的90%计发稿费,发布的文章无赞赏金额则无稿费。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红包或转账的方式发放,逾期未领视同放弃。10元以下(含10元)的赞赏及文章发布一周后的赞赏不发给作者,留作平台运行经费。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如有疑问,请点击《凉城文苑》公众号“联系我们查看详情。
(0)

相关推荐

  • 学校分了快慢班,但教重点班的都是“好老师”吗?过来人透露实情

    最近几天,各地高中会陆续进入开学状态,孩子们进入校园,家长们的工作生活也将进入新常态. 与老生家长相比,新生家长更显得焦虑,他们担心孩子会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也担心孩子会结交一些不合适的朋友.为了让孩 ...

  • 802期B|| 张妥系列散文:学校( 十三)在六十六中学 /杨莉诵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上期结尾: 也看各种对"文革"控诉的小说,其中中篇小说<我应该怎么办>每天让我泪水涟涟.小说叙述了一对 ...

  • 我是学勉中学的住校生

    1984年,我勉强考上了学勉中学,我认为这是命运对我的眷顾.事实证明,读书的确是农民的孩子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我终于不用去学手艺了.是的,如果不读高中,我肯定会走这条生活路线,譬如做个木匠佬,做个泥水 ...

  • 【方志四川•记忆】杨青林 ‖ 我的高考之路

    我的高考之路 杨青林 农村小学校办"戴帽"初中   我和广大农村同龄人一样,童年是在农田里度过的,幼儿园于我曾是陌生的词汇.小学毕业,正赶上相邻两个大队(现在的村)移址合建的小学校 ...

  • 高中苦读:我的人生高光时刻

    上学三部曲之二: 高中苦读:我的人生高光时刻 2021.08.02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就在这一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但没考上中专,当时初中毕业考中专是很令人 ...

  • 【往事悠悠】闫国胜‖中小学的记忆

    作者简介 闫国胜,男,于1964年9月13日出生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一农民家庭,1980年考入巴盟农机校,1983年毕业分配到临河新华镇政府工作,1988年12月调临河区委宣传部,后又先后在临河住建局. ...

  • 城关中学吕军良:追梦·筑梦·圆梦

    追梦·筑梦·圆梦  --走在扶贫路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题记 时光如梭,岁月无痕.弹指间,一学期的扶贫工作即将结束,回想三年来的扶贫经历,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因病致贫是自己三年来 ...

  • 实中变迁

    1981年,东关完小东南角的那六间青砖瓦房, 承载着实验中学最初的梦想, 那时他还叫城关中学, 我的求学梦从那里起航. 第二年,青瓦房前面盖了六间红瓦房, 那里坐着实验中学的第二届希望. 城关中学还是 ...

  •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又过了一年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又过了一年 文//牟少华 时间过得真快,再过几天,又将迎来新的一年 ...

  •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妈妈纳的布鞋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妈妈纳的布鞋 文//牟少华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 ...

  •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我与《凉城文苑》的结缘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我与<凉城文苑>的结缘 文//牟少华 我与<凉城 ...

  •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平平淡淡才是真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平平淡淡才是真 文//牟少华 平淡是真,是我微信名的呢称. 回想起 ...

  •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靠近你温暖我 美丽的西双版纳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靠近你温暖我 美丽的西双版纳 文//牟少华 来过西双版纳的人不在少 ...

  •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礼让斑马线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礼让斑马线 文//牟少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上行驶的 ...

  •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金秋胡杨林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金秋胡杨林 文//牟少华 赏金秋胡杨林,"错过便要等一年 ...

  •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我眼中的同学聚会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我眼中的同学聚会 文//牟少华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同学聚会 ...

  • 平台作者:牟少华[散文]妈妈您在那边还好吗

    凉城文苑祝您中秋快乐 美             文             品             读             妈妈您在那边还好吗 文//牟少华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看暗夜织上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