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研究人员提出新思路,功率模块采用全铜工艺,产品性能全面提升 2024-04-26 22:28:45 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征文专区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EVS34)征文通知燃料电池│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储能前沿交叉│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电机系统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有序充电与车网互动│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制氢-储氢-加氢技术│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论文征集|电动智能载运工具国际学术会议(ICEIV2021)征文通知│2021国际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会议(ICWPT) 高压大容量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内部异质材料热膨胀系数失配是模块疲劳老化失效的主要机理。为了降低模块异质材料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提高其功率循环能力与长期运行可靠性,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刘国友、罗海辉、张鸿鑫、王彦刚、潘昭海,在2020年第21期《电工技术学报》上撰文,提出功率模块采用全铜材料实线电学互连的思路,系统地研究了IGBT芯片铜金属化、铜引线键合与铜母线端子超声焊接等新技术,实现了IGBT功率模块全铜化封装的成套工艺,研发了基于全铜工艺的大容量高性能750A/6500V IGBT模块,首次实现了全铜工艺的高压模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是电气化轨道交通装备中负责电能转换的核心部件,高压大容量IGBT模块长期运行可靠性对牵引变流器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1500A/3300V、1200A/4500V和750A/6500V等级的高压大容量IGBT模块已经广泛应用在“复兴号”高铁、“和谐号”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中。随着轨道交通高速、重载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电子装置绿色、智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大功率IGBT模块的性能与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工作温度、更高的运行可靠性来满足新一代牵引动力的应用需求。传统半导体工艺基于铝金属化与互连工艺,相应的主流大功率IGBT模块大都是沿用铝工艺技术,如芯片表面铝金属化、芯片互连铝引线键合、功率端子与陶瓷衬板焊片焊接等。由于功率模块内部异质材料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热膨胀系数失配,加上铝材料热膨胀系数较高,大功率模块内部因长期处于温度循环和功率循环的冲击而出现焊点开裂、焊层退化现象,影响了模块长期应用的可靠性。功率半导体封装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材料与制造工艺的发展。铜金属比铝具有更优良的导电与导热性能,有良好的抗电迁移能力和可靠性,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淀积(PVD)和电镀工艺实现沉积。 如果将铜作为一种新型电极材料替代IGBT正面铝金属电极,可以降低IGBT模块的功率损耗、提高模块功率循环能力,成为高性能IGBT的一种技术发展趋势。由于铜离子在芯片内部是一种有害杂质,以及工艺平台兼容性等问题,阻碍了铜工艺在IGBT等功率器件制造中的应用发展。大功率IGBT模块封装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芯片之间的引线互连工艺可靠性水平,因为引线材料及其键合点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模块应用过程中的功率循环能力。采用铜引线取代传统的铝引线实现键合互连,相同线径的铜引线载流能力可以提高70%,是IGBT技术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等高端应用领域。要实现铜引线的互连,首先必须确保芯片表面的金属化电极是铜,因此芯片铜金属化是铜引线键合互连的基础。新一代全铜工艺技术主要包含芯片铜金属化、铜引线键合互连和模块铜功率端子超声焊接三部分技术。与封装结构相同的铝工艺模块相比,铜工艺模块主要有两方面的改进内容:首先是在芯片表面生长厚铜层,不仅有利于降低芯片通态损耗、改善散热,同时还可以缓解铜引线键合过程中的冲击力,提高键合点的可靠性;其次,芯片之间的铜引线键合互连,可以降低模块寄生电阻损耗,减小键合引线自热效应的影响。Infineon公司提出了包括IGBT芯片铜金属化、铜引线键合等新技术的.XT技术,通过应用在中低压模块,对比说明了该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模块的使用效率及寿命。 图1 750A/6 500V全铜IGBT模块封装工艺流程 图2 全铜工艺750A/6 500V IGBT模块SOA性能在整合上述先进工艺的基础上,并基于先进的8in(lin=0.025 4m)IGBT高压芯片工艺平台,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株洲中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铜金属化IGBT/FRD(快恢复二极管)芯片和铜引线键合工艺,这是一种包括芯片铜金属化、铜引线键合互连、铜端子超声焊接的全铜工艺高压大电流IGBT模块技术。 图3 750A/6 500V IGBT模块的功率循环测试结果与传统铝工艺技术相比,铜工艺IGBT模块具有更低的通态损耗、更高抗浪涌电流能力和更长功率循环寿命。全铜工艺模块不仅使导通损耗降低了10%、浪涌电流能力提升了20%,而且功率循环能力提高了16倍,提升了功率模块的运行韧性与应用可靠性。 图4 750A/6 500V IGBT模块HTGB/HTRB试验前后结果比较在此基础上,他们首次研制出了基于全铜工艺的750A/6500V高性能IGBT模块,并将其性能、温度循环和功率循环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具有优良的动/静态特性和高可靠性,满足了新一代牵引变流器的应用需求,有望推广到柔性直流输电等高端应用领域。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2020年第21期《电工技术学报》,论文标题为“基于全铜工艺的750A/6500V高性能IGBT模块”,作者为刘国友、罗海辉、张鸿鑫、王彦刚、潘昭海。 赞 (0) 相关推荐 IGBT专家电话会议 IGBT专家电话会议 IGBT模块焊料层空洞的形成及常用的无损检测方式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由于其高输入阻抗,开关速度快,通态电压低.阻断电压高.承受电流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而成为当今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发的主流.其应用领域广泛,已广泛应用于高铁及轨道交通,汽车电子,风 ... 等离子清洗机在LED封装和半导体封装工艺中都有哪些应用? 我们都知道LED封装工艺和半导体封装工艺在其所在行业是很重要的一大环节,那在这生产工艺环节当中,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我们很难想象到在这两大工艺中会使用到等离子清洗机,其实在很多行业的工艺环节当中都会使 ... IGBT模块的功率循环 为了保证产品的耐久性能,也就是产品使用的寿命.IGBT模块厂家在产品定型前都会做一系列的可靠性试验,以确保产品的长期耐久性能.一般常见的测试的项目如下图所示. 这出自一份英飞凌关于3300V IHV- ... 做出电影级的 CG 渲染!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提出神经光图渲染 新智元报道 来源:unite ai 编辑:yaxin [新智元导读]近日,斯坦福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对现有的2个数量级图像进行了改进,展示了通过机器学习管道实现实时CG渲染的几个步骤. ... 【行业观察】美研究人员提出新算法来快速预测新型材料在特定温度下的性能 导读:据today.tamu网站4月12日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英語:Texas A&M University,缩写为A&M或TAMU)已经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可以快速预测新型 ... 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提出BETA:面向SSVEP-BCI应用程序的大型基准测试数据库 更多技术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中科院半导体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联合推出BETA数据库,BETA数据库--面向SSV ...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新的源定位算法: SilenceMap,寻找大脑的静默区域 大脑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为整个身体提供调度指示,让我们能够与世界互动.因此,快速检测大脑活动的变化是很重要的.一种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的危险变化是神经静默(neural silence)[注:这个词 ... 研究人员提出农村光伏交易的新模式,切实支持农村发展 自2015年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当前该项工作正进入收口阶段,扶贫方式已由早期的固定补贴形式转变为以发电收益为主导的村集体经济形式. 然而,当前光伏扶贫建设正 ... 船舶环境舒适度的好坏,如何评价?研究人员提出新方法 针对传统船舶有线的通信方式需铺设大量的电缆,抗干扰性差.维修难度大,以及舒适度评价系统需要广泛采集全船舱室温湿度的问题,东南大学.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卢泉篠.王之民.陈松涛.时斌,在2 ... 失聪个体的情绪感知与非听力障碍者一样吗?研究人员提出新模型来识别失聪个体的情绪状态 天津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大脑网络的框架,用于识别失聪个体的情绪.该成果发表在<IEEE Sensors Journal>中.具体来说,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一种称为堆叠集成 ... CMU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的深部脑刺激方法,可延长帕金森病治疗效果 目前用于临床环境例如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深部脑刺激并不能区分不同的神经回路.因此,针对特定神经元群的选择性刺激可以取得相当大的改善.Spix等人利用光遗传学开发了一种巧妙的电刺激方案,可增强细胞类型的特异 ... Nature子刊 | 研究人员提出神经脆性可作为癫痫发作区(SOZ)的脑电图(EEG)标志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Adam Li研究组发现神经脆性可作为癫痫发作区 (SOZ)的脑电图 (EEG)标志物.他们通过使用注释 SOZ 的神经脆弱性作为预测手术预后的指标,在对 91 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 ...
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征文专区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EVS34)征文通知燃料电池│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储能前沿交叉│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电机系统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有序充电与车网互动│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制氢-储氢-加氢技术│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专题征文论文征集|电动智能载运工具国际学术会议(ICEIV2021)征文通知│2021国际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会议(ICWPT)
高压大容量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内部异质材料热膨胀系数失配是模块疲劳老化失效的主要机理。为了降低模块异质材料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提高其功率循环能力与长期运行可靠性,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刘国友、罗海辉、张鸿鑫、王彦刚、潘昭海,在2020年第21期《电工技术学报》上撰文,提出功率模块采用全铜材料实线电学互连的思路,系统地研究了IGBT芯片铜金属化、铜引线键合与铜母线端子超声焊接等新技术,实现了IGBT功率模块全铜化封装的成套工艺,研发了基于全铜工艺的大容量高性能750A/6500V IGBT模块,首次实现了全铜工艺的高压模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是电气化轨道交通装备中负责电能转换的核心部件,高压大容量IGBT模块长期运行可靠性对牵引变流器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1500A/3300V、1200A/4500V和750A/6500V等级的高压大容量IGBT模块已经广泛应用在“复兴号”高铁、“和谐号”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中。随着轨道交通高速、重载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电子装置绿色、智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大功率IGBT模块的性能与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工作温度、更高的运行可靠性来满足新一代牵引动力的应用需求。传统半导体工艺基于铝金属化与互连工艺,相应的主流大功率IGBT模块大都是沿用铝工艺技术,如芯片表面铝金属化、芯片互连铝引线键合、功率端子与陶瓷衬板焊片焊接等。由于功率模块内部异质材料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热膨胀系数失配,加上铝材料热膨胀系数较高,大功率模块内部因长期处于温度循环和功率循环的冲击而出现焊点开裂、焊层退化现象,影响了模块长期应用的可靠性。功率半导体封装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材料与制造工艺的发展。铜金属比铝具有更优良的导电与导热性能,有良好的抗电迁移能力和可靠性,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淀积(PVD)和电镀工艺实现沉积。 如果将铜作为一种新型电极材料替代IGBT正面铝金属电极,可以降低IGBT模块的功率损耗、提高模块功率循环能力,成为高性能IGBT的一种技术发展趋势。由于铜离子在芯片内部是一种有害杂质,以及工艺平台兼容性等问题,阻碍了铜工艺在IGBT等功率器件制造中的应用发展。大功率IGBT模块封装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芯片之间的引线互连工艺可靠性水平,因为引线材料及其键合点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模块应用过程中的功率循环能力。采用铜引线取代传统的铝引线实现键合互连,相同线径的铜引线载流能力可以提高70%,是IGBT技术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等高端应用领域。要实现铜引线的互连,首先必须确保芯片表面的金属化电极是铜,因此芯片铜金属化是铜引线键合互连的基础。新一代全铜工艺技术主要包含芯片铜金属化、铜引线键合互连和模块铜功率端子超声焊接三部分技术。与封装结构相同的铝工艺模块相比,铜工艺模块主要有两方面的改进内容:首先是在芯片表面生长厚铜层,不仅有利于降低芯片通态损耗、改善散热,同时还可以缓解铜引线键合过程中的冲击力,提高键合点的可靠性;其次,芯片之间的铜引线键合互连,可以降低模块寄生电阻损耗,减小键合引线自热效应的影响。Infineon公司提出了包括IGBT芯片铜金属化、铜引线键合等新技术的.XT技术,通过应用在中低压模块,对比说明了该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模块的使用效率及寿命。 图1 750A/6 500V全铜IGBT模块封装工艺流程 图2 全铜工艺750A/6 500V IGBT模块SOA性能在整合上述先进工艺的基础上,并基于先进的8in(lin=0.025 4m)IGBT高压芯片工艺平台,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株洲中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铜金属化IGBT/FRD(快恢复二极管)芯片和铜引线键合工艺,这是一种包括芯片铜金属化、铜引线键合互连、铜端子超声焊接的全铜工艺高压大电流IGBT模块技术。 图3 750A/6 500V IGBT模块的功率循环测试结果与传统铝工艺技术相比,铜工艺IGBT模块具有更低的通态损耗、更高抗浪涌电流能力和更长功率循环寿命。全铜工艺模块不仅使导通损耗降低了10%、浪涌电流能力提升了20%,而且功率循环能力提高了16倍,提升了功率模块的运行韧性与应用可靠性。 图4 750A/6 500V IGBT模块HTGB/HTRB试验前后结果比较在此基础上,他们首次研制出了基于全铜工艺的750A/6500V高性能IGBT模块,并将其性能、温度循环和功率循环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具有优良的动/静态特性和高可靠性,满足了新一代牵引变流器的应用需求,有望推广到柔性直流输电等高端应用领域。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2020年第21期《电工技术学报》,论文标题为“基于全铜工艺的750A/6500V高性能IGBT模块”,作者为刘国友、罗海辉、张鸿鑫、王彦刚、潘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