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知行||探访王维、马致远故居
探访王维、马致远故居
王维在辋川的鹿苑寺,手植银杏树一棵,至今根深枝茂。王维终老,也永眠辋川。
马致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之一。马致远(1250~1324?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元代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出生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功名,曾出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隐居故里,人称“马神仙”。
马致远故居在北京西边京西古道旁。
王维一生充满跌宕起伏,“安史之乱”之后,他心有深感。将进入晚年的王维,选择了隐居终南山辋川。
隐居的岁月,王维没有政事干扰,心静坦然,写出了一首经典之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为经典名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了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王维幽居辋川十四年,参禅悟理,多咏山水田园,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诗佛”之称。苏轼言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一生最美的诗句,多数都写于辋川。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世事浮云何足道,不如高卧且加餐”
唐诗中有很多送别诗,王维写出了典范之作《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CCTV1《经典咏流传》经陕西籍曹轩宾用陕西方言配上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琴会会长赵家珍用穿越八百年南宋时期的古琴演译,掌声四起,绝了!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马致远的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写的是他的故乡京西古道悲凉的秋夕。这首元曲小令是“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多方面体现出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被赞为“秋思之祖”,选入了部编语文教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有赏析说,马致远在这首诗歌里,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全曲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苦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现在存留下的京西古道上还能找到马致远描写的故乡沧桑。“枯藤老树昏鸭”。
能看到枯藤老树旁古道石头铺路上被瘦马经年累月踩踏出的凹凸痕迹。
距离京西古道很近的马致远故居门前,能分辨出当年的“小桥流水人家”。能想得出,当年山间道路边上的小沟中流淌着山中蓄水,山民屋前简易的小桥棚架在水沟上。
这支感人肺腑的元曲小令毛泽东主席也曾书写。
有书法爱好者枯藤体书榜。
令我费解的是,今天还能看到有人在描写江南景色时引用“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元曲杂剧创作闻名古今,有“曲状元”之誉。作品世存的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黄粱梦》、《陈抟高卧》等等。元末清初杂剧作家贾仲明诗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在马致远等《元曲四大家》的影响下,元曲杂剧作家王实甫写的《西厢记》成为著名京剧剧目。《西厢记》讲述了洛阳书生张珙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争取婚姻自主的动人故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饰张珙)“西皮原板”:“行来不觉黄河上……真乃是黄河之水从天降,你看它隘幽雁,分秦晋,带齐梁。浩然之气从何养,尽收这江淮河汉入文章……”。这精彩唱段的回味又把我们带到了故事发生地秦、晋、豫交界之壤黄河东岸的普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