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亦教育
梁增红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注:本文已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学)2020.10(卷首语)
朱自清先生在《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
“我五年来深感‘知的教育’的苦痛,觉得教师若只是贩卖知识,绝不能做出好事!他以为只要本科能够尽责,便可安然;殊不知世上竟没有这样容易的事!平日毫不过问学生的性行,要他用功你所教的一科,那是梦想!便是能对付几回考试,也只是敷衍而已;绝不会真的认识该科的目的的!他终于得不着‘自己的知识’!这真是‘教而不育’了!”
朱自清先生连用六个感叹号,痛陈旧教育中司空见惯的“教而不育”的弊端,足见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教育与教学其实不可能截然分开。教学貌似是一个流程,却蕴藏着“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教师不是直白地告诉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要怎样怎样”,学生也不是傻傻地跟着教师“天地玄黄”吼一通,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躬身实践、自我修炼和提升品格。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前提。教学本身就是教育,离开教学谈教育,就会“皆若空游无所依”。
会教、善教,并不是说教师只要做一个匠气十足、“教而不育”的“技术工”。“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我们对学科知识了然于心、纵横捭阖,对教学艺术驾轻就熟、运斤成风,方能在课堂上横槊赋诗、指点江山,进而让学生同频共振、观点共鸣、情意共生。倘若教师自身胸无点墨,工作三十年,重复三十年,甘为鹪鹩井蛙,又岂能带着学生向那明亮的地方进发?用发霉的奶酪去应对嗷嗷待哺的学生,令其味同嚼蜡,营养不良,精神缺钙;用一些僵化、机械、简单的方法培养“刷题机器”,使学生苦不堪言,学而生厌,都算不得教学。真正的教学,是依托学科特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心中播下成长的美好种子,激发“心系天下、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志趣与情操,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如果一定要分出哪是“教育”,哪是“教学”,无异于庸人自扰,胶柱鼓瑟。
有些学者,总喜欢拿着放大镜在课堂教学中寻找缺乏“教育意义”的细枝末节,煞有介事地告诫教师“此处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时刻关注学生精神成长”云云,似乎“教育意义”可以独立于“教学情境”而存在,或者是附着在内容之外,无中生有,凭空而降。上课,不可能“单纯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而忽略教育之义(其实,所谓好课,这些因素自然包括在内)。学生开小差了要提醒,学习习惯不好要及时帮助,认识偏颇要纠正,动作慢的要耐心等一等……你能说这些只有“教学”而没有“教育”吗?
教师就是一个高明的牧羊人,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盛的地方,然后守护着合适的边界,不至于让学生在自由寻觅的时候或迷路不返,或歧途徘徊,或面临险境。教学中,努力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功利不势利”……这就是教育。
教学与教育,二者一体两面,不可分割。所有的教学都是教育———除非,教师本身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