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内阁大臣黄淮:乐观、顽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受同僚排挤?

黄淮被朱棣选入内阁,成为明朝最早在内阁任职的七位文臣之一,他遇事聪明果断、见识非凡,受到朱棣称赞。

在立储之争中,黄淮主张册立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后来在辅佐太子监国时因为一些事与朱高煦意见相左,得罪朱高煦,后来受朱高煦诬陷,被关入锦衣卫诏狱十年。然而黄淮乐观、顽强,在此期间,写下诗集《省愆集》。

朱高炽即位后,黄淮被提升为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据说黄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受同僚排挤,没能成为宣宗辅政团队的核心成员。

一、被朱棣选入内阁

黄淮,字宗豫,是温州永嘉县人,吴元年出生(公元1367年),他的父亲黄性在方国珍占据温州期间,隐藏起来,不愿在方国珍麾下任职。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黄淮考中进士,被封为中书舍人。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黄淮分析事情,条理清楚,见解深刻,每次被宣召奏对,都让朱棣很满意。

朱棣经常让黄淮、谢缙侍立在御榻左边,以备随时询问。有时到了夜半时分,朱棣就寝时,仍然他们二人坐在榻前说话,机密要事都先让他们知道。

不久,黄淮与谢缙、杨士奇等六人被选入文渊阁任职,成为明朝最早的七名内阁成员之一,被改封为翰林院编修,后来被提升为侍读。

后来,朝廷商议册立储君,黄淮奏请册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后,黄淮被提升为左庶子兼侍读。

二、聪颖果决、见识非凡

《明史·黄淮传》这样评价黄淮:“淮性明果,达于治体”。

意思是 :黄淮聪颖果决,善于从大局考虑问题。

永乐年间,有人重提洪武年间胡惟庸、蓝玉案,向朝廷告发其同党,黄淮对朱棣进言道:”那件事洪武年间已有禁令,不必再审理了”。

吏部有的官员要追查靖难之役期间,没有立即归附朱棣的到北方任职的南方官员,应发配到边远地区戍边。黄淮说:“那么做可能显得陛下胸襟不宽广”,“如是,恐示人不广”(《明史·黄淮传》)。

这些建议全都被朱棣采纳,后来朱棣对身边的人说:“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明史·黄淮传》)。

意思是:黄淮分析事情,如同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很有远见。

三、辅佐朱高炽监国,得罪朱高煦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黄淮与金幼孜、杨荣、杨士奇等人一起辅导朱棣的嫡长孙朱瞻基,此时朱瞻基十岁。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北征,令黄淮、蹇义、金忠、杨士奇辅佐皇太子朱高炽监国。

在太子监国期间,长沙李法良起义,于是朱高炽令丰城侯李彬出兵征讨。汉王朱高煦担心太子立功,谎称李彬不能担此重任。黄淮直言不讳地说:“李彬是老将,必能剿灭,愿立即派他出兵”。不久,李彬生擒李法良。

这让朱高煦很没面子,被朱高煦记在心里。当初在立储之争中,黄淮便态度鲜明地支持朱高炽,朱高煦最终无缘太子之位。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回到京师。朱高炽派黄淮等人去滁州迎接,朱棣对黄淮十分赞赏,封了黄淮的父亲黄性同样的官衔。

四、遭朱高煦诬陷,被关入锦衣卫诏狱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再次北征,仍令黄淮辅佐太子留守南京。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七月,朱棣率军出征瓦剌回来,回师途中经过沙河,太子派金忠、黄淮等人前去迎接,其中金忠地位最高,是兵部尚书,朱棣当时接受了太子的贺表。

但是回到北京后不久,朱棣突然说迎接迟缓,而且贺词也欠妥,据说朱高煦趁机进言,说这是东宫官员的失职。这份贺词是黄淮起草的。

于是黄淮与蹇义、杨士奇、杨溥、金问等人被逮捕,后来在去北京途中,蹇义被释放,不久,杨士奇也被释放,而黄淮、杨溥、金问则被捉住关入锦衣卫诏狱,被关押十年。

此后,朱棣走到哪儿,就把黄淮、杨溥、金问等人带到哪儿,黄淮顽强、乐观,与杨溥、金问切磋学问,竟然写出了诗集《省愆集》,约两万八千字。

有一种说法认为,朱棣之所以听信朱高煦的谗言,打击太子的势力,是为了适当照顾支持朱高煦的武将的情绪,从而保持一种平衡。

五、受仁宗、宣宗重用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下旨让黄淮官复原职,不久被擢升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同掌皇帝诏令。

母亲去世后,黄淮请求回乡服丧,没有获得准许。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黄淮被提升为少保、户部尚书(虚职),还身兼大学士,与杨士奇等人共同参与机要事务的处理。

朱高炽去世时,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汉王朱高煦早有夺位的想法,朝廷内外疑虑恐惧,黄淮担忧而吐血。宣德元年,朱瞻基御驾亲征,令黄淮留守京师,可见,黄淮当时受到朱瞻基的信任与重用。

黄淮从早到晚,勤于公务,肺结核病情加重,经太医诊治,病情稍缓,黄淮请求致仕,得到朱瞻基挽留。

六、受同僚排挤?

《明史·黄淮传》记载了这样一句话:“然量颇隘,同列有小过,辄以闻”。

意思是:黄淮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同僚有小的过错,便上奏给皇帝。

有人说,解缙被贬,有黄淮的原因,“或谓解缙之谪,淮有力焉”(《明史·黄淮传》)。

或许,黄淮与同僚关系比较紧张,后来,杨荣对朱瞻基说:“黄淮身患痨病,可能传染人”,“杨荣言'淮病瘵,能染人’”(《明史·黄淮传》)。

后来,朱瞻基对黄淮逐渐有些疏远,黄淮最终没能成为宣宗辅政团队的核心成员。

黄淮比杨士奇小一岁,单从年龄上比较,并未处于劣势。

七、因病辞官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黄淮的病情再次加重,让次子黄采上呈《求退致仕疏》。

朱瞻基看后动情地说:“其疾若此,固留之,情有不可”(《明宣宗实录》),于是派宦官赏赐了上万贯大明宝钞,准予其回乡养病。

黄淮的父亲黄性当时已经九十岁,黄淮侍候赡养父亲,让父亲颐养天年。

黄性去世后,朝廷赐予安葬和祭祀的费用,黄淮去京师谢恩。当时正值灯节,朱瞻基让黄淮跟着游览西苑,下诏让他坐着轿子登上万岁山。

朱瞻基又让黄淮主持会试,临别时,朱瞻基在太液池为他饯别,并且做长诗送给他,还说:“朕生日,你再来京师”。

第二年,黄淮到京师朝贺。英宗被册立为太子时,黄淮再次到到京师朝贺。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黄淮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