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彩塑的艺术宝库,以“不动”演绎“万动”,中国技艺的魅力

双林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座塑像。第一是释迦股后的渡海观音,侧身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整个身体突出壁外,神情慈样,不仅有东方女性端庄典雅之美,同时又表现出普度苦海的决心和毅力。背景是起伏的波涛,配以观音身上的飘带,与观音自若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对比。真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专家称之为利用观音和雕塑作品在空间位置中的变化产生以动寓静、以动破静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古代彩塑作品中实属罕见。

第二是罗汉殿十八罗汉。形体与真人等高,比例适当,解剖准确,造型优美。十八罗汉各具特点,以自己独特的体型、衣饰、表情、动作,显示了人间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这组罗汉群像面前,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触摸到他们肌骨的体温,感觉到他们呼吸的气息,仿佛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

千佛殿中的韦驮像,是全国同类塑像中之精品,备受海内外观者称赞。这些以其双重性格的深入刻画。韦驮像身体重心放在左足,下肢朝前,从腰都开始由头部带动整个躯干的右侧扭曲。这种S形曲线扭曲超出了人体生理限度,但人们从整体气势上看,不但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而是感到了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

韦驮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向外伸出,让人感觉肌肉紧张。左臂抬起,与右臂形成对比,使整个身体轮廓好似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在下部并呈倾斜状态,再加上身上飞舞的飘带,使观者心理上感觉到了一种说不清的不稳定感,反之更增加了塑像的动势和活力。又在韦驮头部、身躯皆向右扭动的同时,将其眼睛塑造为向左望着相反的方向。这样,整个身姿,从下肢的稍息站立,到上肢的扭转和头部的扭动,再到眼珠的反向转动,在时间上形成了三个节奏,极大地增加了动作的连续性。让这座塑像真正的“活”了过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