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绘画之女史箴图卷

女史箴图卷(唐摹 绢本 设色 24.8x348.2cm大英博物馆藏)

“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态。文人张华便以历代女贤事迹撰《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溉、庄言警世”的名篇,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正是据此编绘而成。
    该图现有两个传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该本原为清朝内府所藏,庚子年间被英军从颐和园劫去,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的《女史箴图》原有十二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九段。现存的第一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应为第四段,描绘冯媛以身阻熊,护卫汉元帝的故事,一念之间的心意,往往最令人感怀。现存第二段画汉成帝、班婕好辞辇的故事,插题箴文“班婕有辞:…防微虑远”,后妃之德也令人动容。第三段画岗峦重叠,人物射猎于山间。插题箴文“道罔隆而不杀……替若骇机”,意思是日月有常、天下万物莫不盛极而衰,维持中庸平和是明哲保身之举,也是一种美德。第四段画两女相对妆容。插题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千载之下,仍掷地有声。第五段画床帏间夫妇相背,男子揭帏作仓猝而起状。插题箴文“出其言善;……同衾以疑”,咫尺千里,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此?第六段画夫妇并坐,侍妾围坐,群儿绕膝。插题箴文是“夫言如微”至“则繁尔类”,意指后妃不妒忌则子孙繁多。第七段画男女二人相向对立,男子对女子举手做相拒之势。插题箴文“欢不可以读,宠不可以专……实此之由”,规劝女子不能刻意争宠,专宠必生傲慢。第八段画一妃端坐,有贞静之态。插题箴文是“静恭自思,荣显所期”,意思是女子若想尊贵,必须谨言慎行,尤其要“慎独”。第九段画一女史端立,执笔而书,前有两姬相伴而行,相顾而语。插题箴文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两句。宫廷女官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
    顾重人物画神韵,前人记载里有他为邻居少女画像,以针刺画像之胸,少女即有疼痛之感的传说。此虽不稽之谈,可以推知他十分注重对人物神情的把握。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引张怀瓘关于顾恺之的品评:“像人之美:…顾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顾为最。”此卷可略窥二一。如画卷中几个趋行的妇女形象,隐然有楚帛画《人物龙凤图》的影子,只是此画更强调人物面容和神态。“冯媛当(挡)熊”  一段,元帝正紧张地拔剑,侍卫有的疑惧不前,有的且战且退,宫女惊慌奔逃,冯媛则面无惧色、挺身而出,与四周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再如“修容饰性”一段,端坐对镜的梳妆仕女脸型丰满,神态端椒,有汉画遗风,而立者面相清秀、身材修长,有南北朝“秀骨清相”的意味。人物目光专注、神情恭谨,皆十分符合其淑女的身份。在“同衾以疑”的一段,那位妇人愕然望着其夫,而那男子正因惊愕于此竟连右脚的鞋子都没有穿好,神情刻画可谓惟妙惟肖。
    动态神情的呼之欲出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顾氏的用笔,其如春蚕吐丝般的游丝描法,无论是用来表现男性的宽袍大袖还是女性的裙带飘舞,都十分得体,而勾画人物的面容时,尤能于细处求工,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云,皆出自然。西方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评价此画曾说:“它表明中国艺术家已经掌握了表现运动的复杂艺术。在这幅中国早期作品中丝毫没有生硬之处,因为画中特别喜欢用起伏的线条,这就赋予了整个一画面一种运动感。”另外,在设色上,此画“薄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的特色,充分体现了顾恺之所提倡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观念,令人物的神气之间平添古雅的意味。它并不是开卷便光彩照人,而细视之,则六法兼备,“笔彩生动,髭发秀润”  (米芾),可与南京南朝墓出土之七贤图砖画、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等相印证,鲜明地体现出当时江南绘画的卓越成就。

此画在构图上每一段都能独立成章,而且又前后照顾,有整体感。空间处理已注意到人物的前后远近之别,有的地方还强调了近大远小。但是人物身材的处理基本上是取决于人物的身份,即身份尊贵者大,地位卑微者小的原则,显得稚拙而饶有古意,可与古代埃及壁画的艺术处理形式相参看,体现了早期人物画的风貌。在背景与人物关系的处理上,作者将山水作为人物的背景,人大于山,山石只勾以轮廓而无皴擦,树小而作夹叶,反映了早期山水画稚拙的面貌。
 我国传世最早的绢本画,除战国与汉代的帛画外,当推《女史箴图》。如今欲睹其真容,却要远涉重洋。望美人兮天一方,思之不免令人神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