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格
《诗格》,旧题魏文帝撰。此书最早见收于《吟窗杂录》卷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云:“《诗格》一卷,题魏文帝。而所述诗或(卢文弨校作‘式’)在沈约后,其为假托明矣。”皇甫汸《解颐新语》云:“魏文帝《诗格》‘六志’、‘八对’、‘三例’、‘八病’,其说拘泥,恐出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七《吟窗杂录》提要谓:“开卷魏文帝《诗格》一卷,乃盛论律诗,所引皆六朝以后之句,尤不足排斥,可谓心劳日拙者矣。”据浩然子于绍熙(《四库提要》误作“兴”)五年(一一九四年)所作之《吟窗杂录序》云:“余于暇日,编集魏文帝以来,至于渡江以前,凡诗人作为格式纲领以淑诸人者,上下数千载间所类者,亲手校正,聚为五十卷。”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五曾引及《吟窗杂录序》,并标明作者为“陈永康”。于此可知,浩然子或即陈永康之号。《吟窗杂录》初编者旧题蔡传,陈永康乃旧题重编者。据《直斋书录解题》所述,蔡编本中已收有“魏文帝《诗格》”,可知此书之伪托当在北宋末年以前,未必晚至绍熙年间。今本魏文帝《诗格》,计有“句例”、“对例”、“六志”、“八对”、“八病”、“杂例”、“头尾不对例”、“俱不对例”等八目,除“杂例”以外,均见于《笔札华梁》和《文笔式》中(《文镜秘府论》保存了这些遗文)。《笔札华梁》约亡佚于北宋中叶,其后伪托者杂取散佚文字,拼凑成帙,并诡题“魏文帝”之名。惟此书题名虽伪,内容则皆有所本,实可以初唐人诗论视之。
句 例
此题原本无。依《诗格》体例,此处当有小标题。兹据《文镜秘府论》东卷《笔札七种言句例》补。“笔札”指上官仪《笔札华梁》,本节即出于《笔札华梁》。
一言句
天,地,江,河,日,月。
二言句
天高,地下,露结,云收。
三言句
斟清酒,抚素琴。
四言句
朝燃兽炭,夜秉鱼灯。
五言句
雪开山有媚,云蔽日无光。
六言句
仰桃花之类锦,笑柳叶之齐眉。
七言句
素琴奏兮三五弄,绿酒倾兮一两卮。
对 例
一二三四,数之对。
东西南北,方之对。
韩魏燕赵,国之对。
王侯公卿,势之对。
陈张卫霍,姓之对。
信布良平,名之对。
长卿孟德,字之对。
金木水火,物之对。
六 志
一曰直言,二曰比附,三曰寄怀,四曰赋起,五曰贬毁,六曰赞誉。
直言一
谓的中物体,指事而直。《画屏风诗》:“去马不移足,来车岂动尘。”
比附二
谓论体写状,寄物方形。《赠别诗》:“离情弦上怨,别曲雁边嘶。”
寄怀三
谓含情郁抑,语带几微。《幽兰诗》:“有怨生幽地,无情逐远风。”
赋起四
谓就迹题篇,因事遣笔。《赞鲁司寇诗》:“避席谈曾子,趋庭诲伯鱼。”
贬毁五
谓指物实佳,兴文要毁其美。《田家诗》:“且悦丘园死,未甘冠盖荣。”
赞誉六
谓小中出大,短内生长。《古诗》:“妆罢花更丑,眉成月对惭。”
八 对
一曰正名。二曰隔句。三曰双声。四曰叠韵。五曰连绵。六曰异类。七曰回文。八曰双拟。
正名一
古诗:“东囿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隔句二
古诗:“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双声三
古诗:“留连千里宾,独待一年春。”此头双声句也。又古诗:“我出崎岖岭,君行峣崅山。”此腹双声句也。又古诗:“野外风萧索,云里日胧朦。”此尾双声句也。
叠韵四
古诗:“徘徊四顾望,怅怏独心愁。”此头叠韵也。又古诗:“君赴燕然戍,妾守逍遥楼。”此腹叠韵也。又古诗:“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此尾叠韵也。
连绵五
古诗:“望山山似峻,看水水仍清。”
异类六
古诗:“鸟飞随去影,花落逐摇风。”
回文七
古诗:“亲情由得意,得意逐情亲。”
双拟八
古诗:“夏暑夏复衰,秋阴秋未归。”
八 病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
平头一
谓句首二字并是平声是犯。古诗:“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披聚还散,吹扬凝且灭。”
上尾二
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荡子到*家,秋庭夜月华。”“桂华侵云长,轻光逐汉斜。”内“家”字与“华”字同声,是韵即不妨。若侧声字,同上去入,即是犯也。
蜂腰三
谓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是犯。古诗:“徐步金门旦,言寻上苑春。”
鹤膝四
谓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是犯。古诗:“陟野看阳春,登楼望初柳。绿池始沾裳,弱叶未映绶。”言“春”与“裳”字同是平声,故曰犯。上去入亦然。
大韵五
谓二句中字与第十字同声是犯。古诗:“端坐苦愁思,览衣起四游。”又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愁”与“游”、“胡”与“垆”是犯也。
小韵六
谓九字中有“明”字,又用“清”字是犯,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正纽七
谓十字中有“元”字,又用“阮”、“愿”、“月”字是犯。古诗:“我本良家子,来嫁单子庭。”“家”与“嫁”字,乃是犯也。
旁纽八
谓十字中有“田”字,又用“寅”、“延”字是犯。古诗:“田夫亦知礼,寅宾延上坐。”
杂 例
一曰根。二曰身。三曰花。根者古事。身者物理。花者当时风花。《咏竹诗》:“梁王园路侧,皆共竹相逢。”根也。“匿实私招凤,生枝密养龙。”身也。“直将摇落节,羞对岁寒松。”花也。
头尾不对例
古诗:“使客倦艰辛,夜出小平津。马色迷关吏,鸡鸣越戍人。露鲜花敛影,月照宝刀新。问我将何去?北海问孙宾。”
俱不对例
古诗:“平生年少日,分首易前期。及尔同衰暮,无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有三思
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诗有三不
一曰不深则不精。二曰不奇则不新。三曰不正则不雅。
起首入兴体十四
一曰感时入兴。二曰引古入兴。三曰犯势入兴。四曰先衣带,后叙事入兴。五曰先叙事,后衣带入兴。六曰叙事入兴。七曰直入比兴。八曰直入兴。九曰托兴入兴。十曰把情入兴。十一曰把声入兴。十二曰景物入兴。十三曰景物兼意入兴。十四曰怨调入兴。
感时入兴一。古诗:“凛凛岁云暮,蝼蛄多鸣悲。凉风率以厉,游子寒无衣。”江文通诗:“西北秋风起,楚客心悠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此皆三句感时,一句叙事。
引古入兴二。张茂先诗(缺)。
犯势入兴三。古诗(缺)。
先衣带,后叙事入兴四。古诗:“清风动帷帘,晨月烛幽房。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此两句衣带,两句叙事。古诗:“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此一句衣带,一句叙事。
先叙事,后衣带入兴五。陆士衡诗:“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此一句叙事,一句衣带。古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期。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此六句叙事,两句衣带。
叙事入兴六。谢灵运诗:“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情,远峰隐半规。久昧昏垫苦,旅馆眺郊岐。”此五句叙事,一句入兴。古诗:“遥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中霄起长望,正见沧海流。”此三句叙事,一句入兴。
直入比兴七。左太冲诗:“郁郁涧下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此诗头两句比入兴也。潘安仁诗:“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此诗一句比入兴也。
直入兴八。陆士衡诗:“颜侯体明德,清风肃已迈。”此入头直叙题中之意。
托兴入兴九。古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此起于《毛诗·国风》之体。
把情入兴十。刘公幹诗:“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江文通诗:“远与君别者,乃在雁门关。”此寄人、怀人,皆自此起兴。
把声入兴十一。王少伯诗:“潨潈三峡水,别怨流《楚辞》。”此耳闻也。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此心闻也。
景物入兴十二。曹子建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此诗格高,不极辞于怨旷,而意自彰。
景物兼意入兴十三。王正长诗:“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古诗:“竹声先知秋”。
怨调入兴十四。阮籍诗:“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曹植诗:“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此体哀而不伤也。
已上凡十四体,皆本意极处。
常用体十四
一曰藏锋体。二曰曲存体。三曰立节体。四曰褒贬体。五曰赋体。六曰问益体。七曰象外语体。八曰象外比体。九曰理入景体。十曰景入理体。十一曰紧体。十二曰因小用大体。十三曰诗辨歌体。十四曰一四团句体。
藏锋体一。刘休玄诗:“堂上流尘生,庭中绿草滋。”此不言愁而愁自见也。
曲存体二。王仲宣诗:“朝入谯郡界,旷然销人忧。”此乃直叙其事而美之也。
立节体三。王仲宣《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刘公幹诗:“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褒贬体四。曹子建诗:“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此褒体也。刘越石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此贬体也。
赋体五。谢惠连诗:“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此呈其秋怀之物,是赋体也。
问益体六。陆士衡诗:“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
象外语体七。谢玄晖诗:“孤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
象外比体八。魏文帝诗:“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理入景体九。丘希范诗:“渔潭雾未开,赤亭风已飏。”江文通诗:“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颜延年诗:“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景入理体十。鲍明远诗:“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谢玄晖诗:“天际识孤舟,云中辨江树。”
紧体十一。范彦龙诗:“物情弃疵*,何独顾衡闱。”
因小用大体十二。左太冲诗:“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谢惠连诗:“裁用箧中刀,缝为万里衣。”
诗辨歌体十三。陶渊明诗:“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从“明明”以下便是所歌。
一四团句体十四。谢灵运诗:“游当罗浮行,息必庐霍期。”此上节一字,下节四字。
落句体七
一曰言志。二曰劝勉。三曰引古。四曰含思。五曰叹美。六曰抱比。七曰怨调。
言志一。陶渊明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此志在闲雅也。范彦龙诗:“岂知鹪鹩者,一粒有余赀。”此志在知足也。
劝勉二。古诗:“弃捐勿复道,勉力加餐饭。”此义取自保爱也。
引古三。陆士衡诗:“感物多远念,慷慨怀古人。”
含思四。陆韩卿诗:“惜哉时不与,日暮无轻舟。”陈拾遗诗:“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叹美五。谢灵运诗:“自从食萍来,唯见今日美。”
抱比六。陆士衡诗:“仰观陵霄鸟,羡尔归飞翼。”
怨调七。陆士衡诗:“空房来悲风,中夜起叹息。”
诗有三宗旨
一曰立意。二曰有以。三曰兴寄。
立意一。立六义之意,风、雅、比、兴、赋、颂。
有以二。王仲宣《咏史诗》:“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此一以讥曹公杀戮,一以许曹公。
兴寄三。王仲宣诗:“猿猴临岸吟。”此一句以讥小人用事也。
诗有五趣向
一曰高格。二曰古雅。三曰闲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
高格一。曹子建诗:“从军度函谷,驰马过西京。”
古雅二。应德琏诗:“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
闲逸三。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幽深四。谢灵运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
神仙五。郭景纯诗:“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诗有语势三
一曰好势。二曰通势。三曰烂势。
好势一。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江文通诗:“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通势二。鲍照诗:“未曾违户庭,安能千里游。”沈休文诗:“愿以潺湲沫,沾君缨上尘。”
烂势三。张燕公诗:“不作边城将,安知恩遇深。”丘希范诗:“信是永幽栖,岂图暂清旷。”
势对例五
一曰势对。二曰疏对。三曰意对。四曰句对。五曰偏对。
势对一。陆士衡诗:“四座咸同志,羽觞不可算。”曹子建诗:“谁令君多念,遂使怀百忧。”以“多念”对“百忧”,以“咸同志”对“不可算”是也。
疏对二。陆士衡诗:“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此依稀对也。又诗:“人生无几何,为乐常苦晏。”此孤绝不对也。
意对三。陆士衡诗:“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古诗:“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句对四。曹子建诗:“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偏对五。重字与双声、叠韵是也。
诗有六式
一曰渊雅。二曰不难。三曰不辛苦。四曰饱腹。五曰用事。六曰一管抟意。
渊雅一。诗有一览意穷,谓之浮浅。阮嗣宗诗:“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不难二。王仲宣诗:“朝入谯郡界,旷然销人忧。”此谓绝斤斧之痕也。
不辛苦三。王仲宣诗:“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此谓宛而成章也。
饱腹四。调怨闲雅,意思纵横。谢灵运诗:“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此回停歇意容与。
用事五。谓如己意而与事合。谢灵运《庐陵王墓诗》:“洒泪眺连岗。”“连岗”是诸侯事也。古者诸侯葬连岗。
一管抟意六。谢玄晖诗:“繐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此一管论酒也。刘公幹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此一管说守官有限,不得相见也。
诗有六贵例
一曰贵杰起。二曰贵直意。三日贵穿穴。四曰贵挽打。五曰贵出意。六曰贵心意。
杰起一。鲍明远诗:“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直意二。刘公幹诗:“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又诗:“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此高手也。谢玄晖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绮手也。
穿穴三。古诗:“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挽打四。曹子建《赠友人》:“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出意五。刘公幹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心意六。颜延年诗:“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诗有五用例
一曰用字。二曰用形。三曰用气。四曰用势。五曰用神。
用字一。用事不如用字也。古诗:“秋草萋已绿”,郭景纯诗:“潜波涣鳞起”。“萋”、“涣”二字用字也。
用形二。用字不如用形也。古诗:“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谢灵运诗:“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用气三。用形不如用气也。刘公幹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用势四。用气不如用势也。王仲宣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用神五。用势不如用神也。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转摘自:山河岁月【http://www.foryears.com/bbs/music.htm】纤田千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