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中日月 书里乾坤
读帖是一种享受。天光尚慢着,窗外已是冰天雪地,太阳在天空遥遥观望大地,你能想象,一枚小小的种子,沉睡在土层深处。而大地上的人们,行进在自各自的道路上。一帖在手的人,已然忘了追不到的名利,斩不尽的烦忧,临窗而坐,在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俊逸出尘中,在偏旁与部首的顾盼照应间,意走龙蛇,酣畅快意。
柳体字,笔力雄健,力透纸背。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取颜欧之长,自出新意,成楷书四家中之"柳体",骨力劲健,雄奇端正,后世称"颜筋柳骨"。他刚正不阿,正谏直言,不为强势左右,皇上文宗也是拿他没办法。又舍不得他,最喜与之对谈,遂招来呼去。柳公权活了八十八岁,古今皆为高寿。政治旋涡中生存,人生终场还算不赖,说明所遇君主所处时代不错。当然才华盖世,舍我其谁才是王道。所谓怀才不遇,总令人觉得才还是不够。
在正书中意会人生哲理,在笔锋藏收中把玩风骨力道,得范仲淹所云“散落人间,宝为神物”之感,读帖时会自觉正襟危坐,背挺如松。
前辈老主任冰河的字,无论行草还是正楷,雄奇如万钧之弩发,遒劲如岩上之苍松。书法篆刻之外,尚擅刻匾、工笔、写意、诗文。才子二字,笔画不多,然一般人不能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日日以求精进。中年起步,不惮夕照,读帖收益良多。老主任当年作会议记录,有闻必录,笔笔如刻印,丝毫不乱,我惊为天人,佩服得无体投地。有赖于前辈悉心提携,耳濡目染,后来的会议记录作得还不错,曾受到上级检查组表扬。再后来读研,因为课堂笔记记得清楚明白,经常被借来借去,最后往往不知所终。
学生铭阳的字,端正谨严中有柳骨,圆润流畅中有颜筋,亦是每日所读之帖。学生也可以反而为师,出于蓝而青于蓝。我是蓝,笨拙的蓝。然这笨蓝之上的青,喷薄而出,格外耀目。弟子不必不如师,他比老师强太多。
现在,满街电脑刻匾和电脑印制的标语,冰冷生硬,缺少温度与力道,美感全无。从前读帖甚而可以是随时随地的,牌匾、标语都是手写,好字在眼前,人都驻足揣摩。无论标语内容如何,至少字是美的。原来手工慢生活还包括手写,具备美感的字有结体上力的均衡、笔画上出尘的飘逸、布局中从形到意的舒畅。怀念从前的慢时光,那份书法之美中,蕴含了太丰富的内在。敬惜字纸,曾是多么好的传统,失却了它就失却了读书人的本真。手书,如今竟成了稀缺之宝。废品收购站里那些胡乱堆放的粗劣布面的标语横幅,意在说明它出现在人们眼中愈多,它离人们的求真求美的现实就愈远。
我其实不会写字。处处败笔,对付不了它,每每绝望,简直生无可恋。但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一整个假期都在读帖写字,进步虽小,却令人安慰。某天下课时,六岁的澜芪同学鞠躬道别,在自己最心爱的橡皮章里精选了一枚绿心一枚粉橙花送给我,用甜到骨头里醉到脚后跟的声音道:“老师,一周以后才能见到您,我想您怎么办,我可不可以给您打电话?”听到话的人,幸福得无以言表,唯有拼命点头。孩子们后来都能背下《兰亭集序》,也愈加彬彬有礼。学书习字,不只有高雅的气质,文明的修养,更有细腻深厚的情感。
我把橡皮章小心翼翼放进笔盒。笔盒里,放着只听过我一节党课的学生小齐送我的书法笔。因为写出来的字孩子们都以为是毛笔写的,出锋效果极佳,被我视若珍宝。
其实,在健身、茶道、花艺、音乐种种修习之外,果真还可以加上读帖习字一艺。认真读帖,茅塞顿开。百岁学书不嫌晚,五岁开蒙不怕早。那些一个人独坐习字的时光,有如倾倒大片林海,最终成就小小煤块,发出意想不到的热。翰墨书香濡染的时光,最后静静酿成独特的气质与风骨。读帖的沉醉,临帖的酣畅,书写的自由,会使书法之美成为你在这世上拥有的美的最精华的一部分。
天气好时,我在车库拉开架势,对着一本小楷字帖涂涂写写,一颗心格外熨帖。字帖是母亲留给我的,她喜欢我写楷书,老嫌我写行书扔胳膊踢腿,不够娟秀。写得丑,但体会"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亦多少得点滴感悟。
书法之乐,非浸淫不足以道。愿它不要在电脑的驱逐下成为渐渐失传的技艺。没有了书法,汉字如何別具美感?要知道,帖中乾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面对一幅好字,可得心神俱净,陶然忘物,字里如有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