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在明月歌剧社
1930年聂耳初到上海时留影。
聂耳与明月歌剧社女演员王人美(左)、胡笳(中)、于知乐(右)合影。
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旧址:上海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1298号。
□ 崎松
自从云南人在上海开办的云丰申庄倒闭后,聂耳一直在四处寻找工作。一天他从街上走过,无意中在一个巷口贴着的《申报》上看到一则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招生启事。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被正式录取
于是他到报亭买了一份报纸,细读起来:“招收音乐组男生3名,年龄15至22岁,中学程度,并学习过器乐或声乐,能对谱奏唱,即日起至本月底止。请到爱文义路(小沙渡路西)129甲号填写报名单。”
看完这则启事,聂耳心里说不出的高兴,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的条件具备了招生要求,于是他放下报纸,当天就赶到那所学校报了名。
联华影业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影放映和影片摄制的公司,创办于1929年,公司总经理是当时上海较为有名的资本家罗明佑,先后拍摄过《故都春梦》《野草闲花》《义雁情怨》和《恋爱与义务》等片子。1931年罗明佑与上海明月歌剧社的黎锦晖联系,商量合作成立联华影业公司歌舞学校。要成立学校,就要扩充人员,于是便在《申报》上刊登了招考演员和乐队演奏员的启事。
黎锦晖是湖南湘潭人,受到了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曾经创作过一批进步的爱国歌曲。他创办明月歌剧社,创作过十几部儿童歌舞剧和二十多首儿童歌曲,且在全国巡演,被人们称为中国儿童歌舞的鼻祖。
聂耳想,要是能考入黎锦晖的明月歌剧社,不仅可以解决“饭碗”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很好地拜师学艺,从事自己心爱的音乐工作。
1931年4月1日下午两点钟是聂耳终生难忘的时刻。他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招生考点准备参加初试,一看竞争对手有数十人之多,而在这么多人当中仅选三名。黎锦晖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官。轮到聂耳上场,他先演奏了小提琴,又弹了钢琴,给黎锦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初试通过了,聂耳高兴极了。还有一周时间才复试,他反反复复地演奏音乐歌舞学校发给他的曲谱,每支曲子要练几十遍,直到练熟为止。为了复试顺利通过,他常常忘记吃饭、休息,更没有时间去看电影。功夫不负有心人,聚精会神练习之后,聂耳的乐器演奏水平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到了4月8日,聂耳轻松愉快地前往音乐歌舞学校参加复试。这次与初试不一样,是让复试者集体演奏事先发给他们的曲子。聂耳出色的成绩获得老师的好评,终于被正式录取了。
拜师王人艺
4月22日,聂耳从云丰申庄的小店迁入明月歌剧社的集体宿舍。大家都称明月歌剧社为“明月歌舞班”,这样更顺口些。第二天,黎锦晖社长把全体新老学员近50人招集起来讲话。他满面春风地介绍了明月歌剧社的历程,从到南洋闯出大名讲到北平、南京、武汉演出的盛况;从王人美、胡笳、白丽珠、薛玲仙,本社的“四大歌舞天王”讲到有“影帝”之称的金焰等。他的讲话,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散会后,黎锦晖把乐队拉小提琴的“一把手”王人艺和聂耳叫到一起说:“人艺,你是我们社的尖子人才,拉得一手好琴。从今天起,你就当聂紫艺的指导教师,拜托你了。”
王人艺与聂耳同岁,聂耳恭恭敬敬地向王人艺鞠躬,叫了一声“老师”。
王人艺是湖南浏阳人,与黎锦晖同乡。王人路、王人美都是王人艺的亲兄妹,两年前他们一起进了黎锦晖的文艺班,哥哥学拉小提琴,妹妹学习歌舞。现在,都是歌舞班的台柱子。
同时,王人艺也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他初见聂耳就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认为聂耳不仅很老实,而且很聪明,为人又很谦虚。所以他便高高兴兴地接受了黎锦晖交给他的任务。当时,王人艺一边工作,一边向一位意大利教师普杜什卡学习拉琴。他把自己学来的技巧,融会贯通后,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聂耳。自进入明月歌剧社之后,聂耳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原来他每天要做自己毫无兴趣的商业工作,不是打杂就是记账,现在和一大群男女青年们排练歌舞,心情也是两个样。他每天都坚持按计划学习,一有空就练琴,所以进步很快。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的四部彩色歌舞短片《民族之光》《娘子军》《蝴蝶姑娘》《小小的画眉鸟》,他都参加了演奏。歌舞班的同学,不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喜欢和聂耳交往。因为他平易近人,又热情开朗。
“聂耳”的由来
由于聂耳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学什么像什么。只要他耳朵里听进去的,就可以从嘴里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他喜欢学着别人的腔调去逗那些天真活泼的女孩子,于是这些同班的小姐姐就不喊他聂紫艺,而叫他“耳朵”。
进入明月歌剧社后可以有饭吃,但聂耳的经济仍然十分困难。夜深了,同宿舍的六七个同伴都进入了梦乡,他却常常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因为夏天的蚊子实在是太多了,向他不断轮番轰袭,用手打是打不完的,他没有蚊帐。第二天,聂耳把一件夹衫送到当铺去典当,得了4个银圆。他连跑了几个商店去看蚊帐,但是最简易的也要10多元一顶,实在无力购买,只好回到学校。当时,他在思想上是苦恼的;但想到恋人袁春晖的鼓励,想到家人的来信,他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是呀,连这些生活上的困难都克服不了,又怎样去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呢?
本来,聂耳弟兄四人的名字是按“守”字来排列的。大哥聂守拙(字古愚);二哥聂守诚(字子明);三哥聂守先(字子仁,后改为叙伦);他叫聂守信(字子义)。因“子义”和“紫艺”同音,故他在报考明月歌剧社时用的名字是聂紫艺。
聂耳对玉溪同乡郑易里说:“他们说我姓聂是'耳’字堆成山,现在又硬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也好,四只耳朵连成一串不就像个炮筒了吗?”
“真像,真像!以后你就用它轰上几炮吧!”郑易里笑着回答。从此之后,聂紫艺正式改名为“聂耳”。
老板的“奖励”
1931年8月24日,是联华影业公司总经理罗明佑的生日,公司在电影制片厂搭了台子,在台中央还挂上了用红色电光片剪贴的“寿”字,并通知歌舞班要去参加联欢。由于事前没有准备节目,女孩子都不愿去跳舞。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推荐聂耳,让他代表歌舞班出个节目,还帮他出了点子,节目就叫《聂耳博士演讲》。
因为是大老板过生日,所以来宾众多。那些电影文艺界的明星们,大多是广东人,许多艺术家都登台献艺,表演了精彩节目。观众有近300人。当天晚上,著名的粤剧演员兼电影演员紫罗兰的粤剧演得最好,很受欢迎。
《聂耳博士演讲》的节目到了,他身着西装从容上台,气度不凡,开始表演他的拿手好戏。先用英语、法语、日语演讲,接着分别用上海话、广东话、昆明话进行翻译。然后模仿多种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最后是学着紫罗兰小姐的风姿跳起了埃及舞。聂耳高超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笑声和欢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把整个游艺晚会的欢乐气氛推到高潮。演出结束后,朋友都跑来和他握手,表示祝贺。罗明佑总经理赠给“聂耳博士”一盒包装得十分精致的礼品,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盒饼干。
一盒饼干证明不了资本家有多仁慈,有多爱护员工。有一次,排演黎锦晖编导的歌舞剧《公园》,在酷热难熬的夏天,公司还要求学员们一天演出三场。聂耳在日记里记道:“那么长时间——8个多钟头。但是这报酬,多微的报酬,还要看观众人数多少来打折扣。整整四天,通通只拿了6元钱。资本家的剥削,着实是无微不至啊!”
收入分配很不合理,学员得不到起码的报酬,资本家剥削过重,这必然会引起学员不满。
四天的演出结束后,黎锦晖召开领导班子会,研究歌舞演员和乐队演奏员的工资级别问题。据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出来,聂耳和另一个乐师江涛、男演员严华等人的月工资,每人仅有20元,大家都感到不满意。特别是江涛,他说要给黎锦晖先生写信,说什么他都要走人不干了。聂耳是云南人,只能暂且继续在歌剧社工作。
除每天正常的工作外,聂耳继续忙着练琴、学英语、学日语、写日记,期盼着他的事业能得到发展。然而,明月歌剧社的各种矛盾却不断发展和激化,并不以聂耳个人意志为转移。他必须面对现实,去迎接新的挑战。
1931年7月10日,是聂耳离别故乡,离别亲人从昆明到上海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他感到生活事业上虽有所变化,但仍未达到计划中应有的进步。在未来的一年里,他决心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去开创新的人生。
(本文配图均为崎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