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曾提及车辆中ABS刹车防抱死系统的作用,其可以提高车辆紧急制动的安全性,并防止车轮抱死而让车辆失去控制。但往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更为复杂的情况,而ABS系统只能在单一情况下提供帮助,因此也需要更为全面的安全系统,使得车辆在更加复杂情况下也能得到控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在大多数车辆上都有配备的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则可以在提升车辆操控表现的同时,有效防止在达到动态极限时失控,并可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及操控性。
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通常指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其全称为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直译过来就是“电子稳定程序”。但由于专利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品牌对这一功能的命名略有不同,例如在本田品牌中其被称VSA、丰田则将其命名为VSC,此外ESC也是这一功能的一种通用表示方法。这套系统会通过各种传感器收集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并进行分析,然后给予车辆装备的ABS、EBD、TCS、VDC等系统发出指令,通过控制动力输出和对不同车轮进行制动,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并能够在车辆遇到轮胎打滑、车辆侧滑、转向过度或不足等情形时,帮助车辆回到正常状态。实际上在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出现之前,EBD制动力分配、ABS刹车防抱死、TCS牵引力控制,和VDC车辆动态稳定控制等系统都已出现,但这些并不是一个整合的系统,各自只能完成单独的工作。比如ABS只在制动时起作用,而TCS只在驱动时起作用,无法处理车辆驱动和制动转向、高速转向等极端工况下的侧向稳定性问题。因此宝马与博世合作,在1992年就开发了旨在解决车辆侧向稳定性间题的第一代稳定性控制系统,而早在1995年,ESP就实现批量生产并首次应用在奔驰S级上,随后在经过多年发展后,目前已开始大量被应用到民用入门级车型中。
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并非一个单独的系统,其实际上包括了很多其他系统,相当于安全功能大整合。比如电子刹车分配力系统(EBD, Electrical Brake Distribution)、防抱死刹车系统(ABS, Anti-lock Brake System)、循迹控制系统(TCS, Traction Control System)、车辆动态控制系统(VDC, Vehicle Dynamic Control)等,都被整合在其中,由ESP系统进行统一的调配和控制。其中,EBD用于调节制动力分配,防止车辆后轮先抱死;ABS通过控制轮胎滑移率保持在轮胎附着力在峰值附近,防止车轮抱死;TCS在通过低附路面时控制发动机降低动力输出,同时轻微施加制动保持轮胎不出现打滑;VDC则能通过对单个车轮制动,来纠正转向不足和过度。而ESP的整套系统同样也是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器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主要包括四轮轮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制动主缸压力传感器等部分,执行部分则包括传统制动系统和液压调节器等部件,电子控制单元则与ECU发动机管理系统联动,能直接干预和调整动力的输出。在工作状态下,ESP的电子控制单元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在车辆出现在临近失控或已失控的情况下,控制执行器进行相关动作,以保证车身行驶状态能够快速回到正常。其中执行器用于控制所有车轮的制动系统,并且能单独对每一个车轮进行制动,在蓄压功能的帮助下还可直接干预制动,并不需要人工对制动踏板进行干预,此外还会通过ECU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以配合调整车身状态。
当车辆在极限行驶状况下,沿车轮滚动方向受到的纵向力与垂直车轮滚动方向的侧向力相互影响,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通过分别控制各轮的制动力,从而对侧向力产生影响,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比如当纵向力达到极值时,受侧向力变化的影响会导致车辆横向运动不受控制,车辆因此会出现和行驶方向不同的轨迹,此时ESP可以检测并预防这种情况,并通过对不同车轮施加制动力以及控制发动机动力,让车辆回到正确的轨迹上。在车辆转弯时,ESP系统也可以帮助车辆解决转向不足或过度的问题。比如车辆有转向不足的倾向时,对内侧特定车轮施加制动力,产生可以帮助帮助转向的力矩;而当出现转向过度的倾向时,则可以对外侧特定车轮施加制动,将转向过度趋势减弱,从而保证稳定的路线。大多数时候,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都能帮助驾驶者稳定车辆的正常行驶状态,避免在突然遇到打滑或是转向时失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中我们仍然需要合理的使用,比如在低速通过一些泥泞或积雪路面时,就可手动关闭ESP系统再通过,否则系统侦测到车辆处于持续打滑状态下,将会限制动力并对车轮进行制动,反倒将影响车辆的脱困,因此对于经常玩越野的用户来说,这点也同样需要关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谷歌用新版系统适配老机型,也证明了旗舰机确实更能打。
共享会员被判违法,但其却有着一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