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是典型的败业之君,拱手送他人土地,带领赵国走向灭亡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时候才算是彻底亡国?我想大概是彻底丧失领土的时候吧!在战国后期,仅就军事力量而言,也只有赵国能够和秦国掰掰手腕。赵国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军事实力急剧增加,让秦国也有所忌惮。长平之战更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对话,最终以赵国的失败而告终,国土面积也大幅缩水。对于赵国而言,除了秦国不断用兵蚕食其土地之外,赵孝成王不断“送地”也成为赵国土地锐减的主要原因。那么赵孝成王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国土拱手送予他人?是迫不得已、出于无奈?还是另有他因?
赵孝成王
秦国占领赵国大片土地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不但损失了45万兵力,武安、太原等地方也被秦国占领,这使得赵国西南国土尽数丧失。秦国虽然获胜,兵力也损失30万余人,可是说是惨胜。公元前256年,秦国又发兵进攻赵国,进一步蚕食赵国的土地,攻占赵国二十多个县。赵国应付秦国就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不料后院起火,燕国趁着秦赵交战之际,从后方偷袭赵国,占领了赵国的昌城,赵国忙于应付秦国,也只能忍气吞声。
公元前251年,燕国丞相栗腹出使赵国,并且签订盟约。栗腹回国以后,力劝燕王攻打赵国,认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以后,青壮年基本死绝,正是出兵讨伐的大好时机,燕王听从栗腹的建议,出兵攻打赵国,却被赵国的廉颇和乐乘击退。
此后四年时间,赵孝成王错误地将燕国作为主要的敌人,对燕国穷追猛打,反而忽略了西边的秦国。秦国自然也不闲着,看着燕赵鹬蚌相争,自己当然要坐收渔人之利。趁燕赵大战之机,秦国出兵占领了赵国的晋阳和榆次,一共37座城邑,这使得赵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大大缩水。四年以后,赵孝成王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由燕国派将渠出使赵国,说明停战来意,两国才罢兵握手言和。
这仅仅是赵孝成王在位期间,由于秦国攻打赵国而损失的领土。如果说因为秦军势大赵国不敌,导致国土丢失尚且情有可原,那么赵孝成王白送他人土地又是为什么?
秦昭襄王
赵孝成王送给信陵君军事重镇鄗做汤沐邑
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白起本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却不想被范雎搅局。白起坑杀赵国45万军队,这可是天大的功劳,范雎害怕白起的功劳超过自己,就向秦昭襄王建议,秦国此时应该休养生息,等缓过劲来再来灭赵,秦昭襄王听取了这个建议,于是白起的灭赵之战没有打成。
几个月后,秦昭襄王想要继续灭赵,白起却说已经错过了最佳战机,不应该出兵,秦昭襄王不听,强行对赵国发起了邯郸之战。这是赵国亡国的真正危机。此时赵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同抵抗秦军。平原君也出使楚国,请求楚国的支援,以及信陵君“窃符救赵”,最终打赢了邯郸之战,赵国成功化解了亡国之危。
信陵君是打赢邯郸之战的重要功臣,但是因为“窃符”得罪了魏王不能回国,赵孝成王为了感激信陵君,将军事重镇鄗送给信陵君作为汤沐邑。信陵君作为挽救自己国家命运的人,赵孝成王送给信陵君栖息之地也在情理之中。
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白送吕不韦土地
公元前250年,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继位。在秦庄襄王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对大商人吕不韦有“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承诺。这还是秦庄襄王没有成为秦国法定继承人的时候,曾经对对吕不韦承诺,如果将来他有一天当上了秦国的国君,愿意和吕不韦“共享天下”。
果不其然,在秦庄襄王成为秦国国君以后,立刻封吕不韦为秦国的丞相,总揽秦国朝政,一时之间,吕不韦权势熏天,除了秦国人之外,山东六国的很多国君和大臣都向吕不韦频频示好,赵孝成王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249年,吕不韦被秦庄襄王封为文信侯,赵国为了讨好吕不韦,居然主动把赵国的河间送给吕不韦,希望和吕不韦搞好关系。
那么赵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吕不韦也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奉行着秦国统一天下的国策。吕不韦自从上位以后,就一直对六国用兵,继续蚕食六国的土地,因此赵孝成王送给吕不韦河间,希望吕不韦在对待赵国的态度上有所缓和,这也是赵孝成王自以为的“缓兵之计”。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赵孝成王目光短浅。秦国想要统一天下,这是秦国的既定国策,而且吕不韦也是坚定的主战派,怎么会因为你送给我一座城池,我就放弃攻打你呢?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即使吕不韦当下收了赵国送的大礼,暂时不会对赵国动手,但是根本不能保证日后秦国不攻打赵国,不但不能保证,而且秦国是一定会攻打赵国的,因此赵孝成王此举无疑是“饮鸩止渴”,不过这也说明了赵国此时的无奈。
吕不韦
赵孝成王以57城换齐国一将
如果说赵孝成王送给信陵君土地是为了报恩,送给吕不韦土地是出于无奈,那么以57座城换取齐国一将这个操作实在是让人看不懂。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去世,幼年的赵孝成王继位,秦昭襄王趁赵国国君交替、政局不稳之际,果断发兵攻打赵国,并且联合燕国对赵国南北夹击。刚刚继位的赵孝成王居然选择将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57座城送给齐国,目的是为了换取曾经助齐国复国的田单,让田单率领赵军对抗燕国。
以赵国将士用鲜血换来的57座城池换取齐国一将田单,这简直就是胡闹。别忘了,在战国期间,赵国和秦国的名将是最多的,赵国或许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名将,在这个时候,赵国还有廉颇、赵奢、乐乘等当世名将,因此当赵奢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对此事提出严厉的指责。
赵奢
赵奢找到平原君,质问他:“赵国拿出‘覆军杀将’夺得的57座城送给齐国,就只为了得到一个田单值得吗?难道赵国没有人了吗?为什么不让我赵奢领兵?我曾经因为犯罪在燕国待过,并且也担任燕国上谷的郡守。燕国的地形我非常熟悉,百日之内我就能打败燕国,如果用田单,只怕他是连部队都没有集合起来。
马服君谓平原君曰:“国奚无人甚哉!君致安平君而将之,乃割济东三令城市邑五十七以与齐,此夫子与敌国战,覆军杀将之所取、割地于敌国者也。今君以此与齐,而求安平君而将之,国莫无人甚也!且君奚不将奢也?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百日之内,天下之兵未聚,奢已举燕矣。然则君奚求安平君而为将乎?”
平原君理亏,面对赵奢的质疑,只能敷衍说:“将军不要计较,这事已经和赵王说好了,赵王也答应了,就不要再说什么了”。
平原君曰:“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仆主幸以听仆也。将军无言已。”
平原君赵胜
赵奢依旧不依不饶:“您太过分了。之所以换田单,就是因为齐燕两国有世仇。我却不这么认为,如果田单笨,就打不赢燕国。如果田单聪明,就不可能与燕国交战。肯定是两者之一。田单是齐国将军,怎么会帮助赵国做大做强?赵国强大,齐国还能称霸吗?田单率领赵军一定打消耗战,燕、赵两国作战,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马服君曰:“君过矣!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齐之于燕也,茹肝涉血之仇耶。其于奢不然。使安平君愚,固不能当荣蚠;使安平君知,又不肯与燕人战。此两言者,安平原必处一焉。虽然,两者有一也。使安平君知,则奚以赵之强为?赵强则齐不复霸矣。
平原君理亏无话可说,但是固执的不肯改变,最终事情还是按着赵孝成王和平原君的计划进行,将57座城拱手送给齐国,只为了换取齐将田单。
那么事情的最终结果如何?正如赵奢所说,当燕国和赵国打的两败俱伤的时候,田单才出面率军打败了燕国,但是这对于赵国来说实在是没有一点好处,白白折损了兵马,更为后来长平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赵孝成王
总结:
如果说赵武灵王是创业之君,那么赵惠文王就是守业之君,赵孝成王则是败业之君。赵惠文王在位时期,虽然不像他的父亲赵武灵王那样,不但使赵国军事实力大增,而且居然还有灭掉秦国的想法,赵惠文王好歹也维持住了赵国的现状,没有让赵国在军事实力和国土面积上受到较大的损失。要说赵国真正的衰败和陨落则是从赵孝成王开始。
赵孝成王在位期间,白白送给齐国57座城,送给信陵君和吕不韦土地,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败家行为,殊不知这些土地是流了多少赵人的鲜血才得来的。在用人上,也是重用王公贵族,比如送给齐国57座城就是平原君的建议,而且长平之战也是因为平原君主张接受了韩国送来的上党郡引发的。在长平之战期间,又错误地听信谣言,临阵易将,换下了廉颇,最终导致长平之战的失利。后期对燕国进行报复,和燕国打了四年,白白损耗国力。这就是典型的昏君。也正是因为赵孝成王在位期间一系列的决策失误,才让赵国国力急转直下,再也不可能与秦国一争高低,“自毁长城”帮了秦国的大忙。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