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办法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是我们一生乐此不疲的事

Mar.

03.2021

一个人如果长期宅在家里,不跟外人接触,会生一种怎样的病呢?

我曾经幻想着自己能在内心构建起一座坚固的城墙,保护自己在任何人都无法入侵的小城中,独自逍遥。然而最终却觉得真正的壁垒在外面,在天空之下的真实世界里,那里才是牢笼。

对于群居的我们来说,有时候需要一种思想维系我们每天走出家门,去和其他的生命接壤。像鸟儿觅食那样,也寻求阳光与泥土的芬芳。这种感受不是必然要面对的,却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慰藉,正因为我们和这世界微妙的联系,生命才从“活着”变成了“经历”。

最近才注意到的一个人,因为年纪大了刚刚退休,可精力还很充沛,于是又找到了一份可以上任的工作——打更。他喜欢抽自制的烟卷,于是经常在大门口的窗台上铺散着散碎的烟叶,然后阳光好的时候一个人坐在窗边卷烟。

和他闲聊过几次,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工作,得到的答复是:“不工作在家干什么呢?怪无聊的,还不如出来见见人。”

于是,这也让我想到了很多上了年纪,便痴迷于楼下墙根晒太阳的老人。因为每次经过他们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些温热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如今想来,他们也是在“见见人”吧。

打更人的脾气很好,有时候在自己的门房前踢踢毽子,一副很健朗的模样。有一次我问他,等年纪再大一些是不是就准备回家享福了,可他却说:“回家算什么福呀,能上班才证明自己还健康,健康才是福呢!”

我想也是,健康是福,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年纪轻轻的人都在工作的压榨中试图逃避,而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却还痴迷于工作带来的快乐呢?

身边的同龄人,如今都到了接受社会责任的年纪。他们也都陆续找到了自己存在于世界的位置,尽量将自己与匆忙的工作日捆绑在一起,时而晒一晒励志的工作照,时而抱怨几句资本家的阴谋。然而我们这群人立足于社会的初衷却很私利,不比革命前辈对未来社会的殷切期待,我们的期许都是从外向内的,是掠夺式的,以索取为主。

或许是因为这一点初心的不同吧,行路途中我们才演绎了两种人生的色彩。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最富创造力的壮年之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这个时代太过在意结果,以至于我们游走其中,总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努力的回报。但是有些事是一定要走在黄昏后面的,越纠结于成果,越容易失信于自我。

当一个人不被社会所需要的时候,其实他的价值才真正从被埋没中觉醒。那些被迫效力的光阴,其实不免太过冗长,以至于改变了很多我们独行的模样。

当我们有一天像打更人那样从群体里走出来时,会感到失望还是庆幸呢?

或许这个世界留给我们的空间远不止庸碌中的一席之地,只是最初的我们为了安居或其他的目的,放弃了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挖掘,以至多年以后,心中的花束已不再拥有坚挺的水分,干涸的岁月里也只剩下游离的目光在他人身上。

也许我们真正乐此不疲的,并不是一份被需要的情感,而是对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的接纳,对自我热爱的一切有所实现。相比之下,与这个世界发生的联系,其实不过是一种说法,我们真正在意的,是自我价值和永世长存之间的转化。

雨萌小站

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