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作者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释
桓伊,东晋著名音乐家、将领。作为将领,他参加了淝水之战,立功封侯。作为音乐家,他创作笛曲《梅花三弄》非常有名,因之他被称为“笛圣”。后来《梅花三弄》变为琴曲,到现在还流传。苏东坡词提到桓伊三弄,暗含着《世说新语》上的一个小故事,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是个狂得要死的人)听说桓伊吹笛吹得好,却不认识桓伊。有一次王徽之坐船,桓伊坐车在岸上过,船上有人说,岸上那个人桓伊。王徽之就派人传话给桓伊,说:“听说你笛子吹得好,试吹一曲,让我听听。”桓伊是个大官,但听说王徽之的名气大(当官不好好当,到处游荡,书法写得好),就下了车,坐到小马扎上,吹了梅花三弄。吹完,就上车了。一个吹的,一个听的,都不交一言。苏东坡与柳子玉是亲戚,也是偶然相知逢,相伴走了一段路就要分手,分手时苏东坡就写了这首词相赠,暗含着他们相遇也像桓伊与王徽之相遇一样,偶然,但惺惺相惜。
试翻译如下
是谁吹桓伊的梅花三弄,惊破了我绿窗下的美梦。(醒来看)新月酒辉,烟云含愁,布满江天。
明日分别,咱们就像落花、飞絮,要离开了还不愿离开。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无情流水,滔滔向东流。
赏析
对这首词咱只赏析两点,上片的一个“惊”字,下片的一个比喻,飞絮。
这个“惊”字用得好,好就好在他是带着作者感情的。即将分别,心含愁绪,故而最动听的梅花三弄也让苏东坡“惊”,暗含着怅恨。“世事一场大梦”(苏东坡词)但人们还是愿意做这个梦,苏东坡的这个梦大概是指与柳子玉这个亲戚加朋友欢会的梦,惊破了这个梦故生恼恨。这个“惊”字为送别定下基调,又承接下面景语亦是情词,“新月与愁烟,满江天”。一个“惊”字为词作定调,又起到承接作用,可见苏东坡笔力之强。
用飞絮来比喻离别时的人,十分形象,又十分动人的。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也是写离别时“欲去还不去”,不过是用落日作比喻:夕阳落时,好像舍不得离去,久傍远山,遍飞红霞,与友人分别时的欲去不去十分相似。李白用的比喻很宏大,也很动情,写出了空空的怅惘。苏东坡用飞絮的比喻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将李白“浮云游子意”“孤蓬万里征”意境包涵其中,显得更为凝练、传神。想一下飞絮,慢慢飘浮、随物粘连的样子像不像将要分离朋友的情态?又说飞絮送行舟,飘浮的飞絮能撵上行舟吗?真个“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东坡词)。此外,飞絮随风飘浮,自个不能掌控自个的方向,也就像游子不能掌控自个命运一样,让人伤感,这里的飞絮也有喻分离之后行踪的意味。想想苏东坡那首杨花词:“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怎么不令人伤感?
苏东坡趟开的路
苏东坡认为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凭一己之力,让词达到最辉煌的境界,不再只是“娱宾遣兴”“析酲解愠”的“诗余”,而是像诗歌一样,什么内容都能表达,“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南宋末年刘辰翁赞苏轼词的评语),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词由他而被尊重。
在推送词攀上高峰的过程中,苏东坡大力开拓词的题材,就像鲁迅拓荒白话文的题材一样,其作品常常既是开山之作,又是经典之作。
苏东坡最大的开创是开创了豪放词。此前,范仲淹、王安石的词虽豪放,但让其成为独立的流派,则是从苏东坡开始。
自求离开“中央”后,他到密州,一日打猎,他写道: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偶尔乘兴,便开词宗。这是苏东坡第一首豪放风格显著的词,“酒酣胸胆尚开张”豪情,“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打开了词作的另一条通道,后世的辛弃疾、张孝祥等人就沿着这条道浩浩荡荡。
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两年后,游所谓赤壁(赤壁是不是在那儿,有争议),有朋友吹笛,苏东坡醉了,想曹操横槊赋诗如在眼前,步其豪情,作词一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历史的云烟簇拥着苏子的才气,带词进入另一境界。罗素说:“历史是每个人精神生活中值得向往的一部分。”以词来怀古咏史不是始于苏东坡,花间集中有不少咏史词,但其题材多限于古代女子,不过是借古之女子,发今之缠绵之情。到王安石的“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等词则更多地借历史讲政治见解,并且在当时影响并不太大,并没有真正将咏史这一题材纳入词作中,苏东坡这首词一出,将咏史与个人情怀相结合,开咏史词的另一番境界,咏史词的地位才开始奠定,从此之后,咏史词成为词中一大类。虽然有现在看来是赞颂当时实在是批评的所谓苏东坡这首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铁琵琶、铁绰板”演唱的评论,但词由此开始切入社会宏大题材,走向了新的道路,后世此类题材佳作滔滔如江河,奔涌不息。
在密州,一夜偶尔作梦,梦到亡妻,苏子伤感,拈笔和泪,写下又一词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最早的悼亡诗是潘岳写的,但悼亡词这是第一首,从此之后,悼亡也是词的一个题材,让后世的人跟着凄凄惨惨。
苏东坡当官,很亲民,在徐州求雨得雨还愿路上,看到农村生活,苏东坡兴之所至,随手挥洒了五首词:
浣溪沙(徐州五首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从此后,词的花园里有了乡村题材的词,让后世的范成大、陆游、辛弃疾等,都有了一片感情寄托的地方。
后人给苏东坡一个字评价叫“海”,称其为苏海,海有多大,有多深邃,苏东坡就有多大多深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