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别韦参军
作者 高适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注释
书剑,这里指文韬武略。如陈子昂《送别出塞》:“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也延伸指文章与战功,如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有时就直接指书籍与宝剑,如韦庄《送范评事入关》:“正喜琴尊长作伴,忽携书剑远辞群。”
君门,犹宫门。亦指京城。三国魏曹植《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屈指,计算时日。比喻时间短或数量少。
冲融,这是应该是祥和的意思。这个词在唐诗中常见,意思差别很大,几乎成我小时候老家人表达各种情感所说的脏话,根据语调的不同表达不同的意思。试举唐诗中的几个例子。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 在这里这词的意思是水波荡漾,意思是池塘南边浸着山,山的影子在摇动在荡漾的水波间。 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这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弥漫不断绝的意思。 杜甫《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杨伦笺注:“言以年暮,故羡山人颜色冲和。” 这里的意思又变成了恬静安祥。白居易《我身》:“外貌虽寂寞,中怀颇冲融。”这里冲融变成了随遇而安、安于现实的意思。查不完全的唐诗中用这个词的有二十多处,意思大都不同。说明这个词在唐朝时用滥了,可以附加好多意思,就像现在的粗话“靠”一样,高兴时说,不高兴时也说;遇到不满意的人和事时说,遇到满意的人和事也说。
三五,指三皇五帝。
负郭,近城的田。《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这里暗用了这个典故,高适不是洛阳人,却说在洛阳无负郭。
梁宋,大致在今河南省开封和商丘一带。
兔苑,园囿名,也称梁园,就是旧小说中所常说的“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这个以前似乎注释过,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总想接他哥的班当皇帝,建了美丽的梁园,搜罗了一大帮文人武士到这里,吟诗作画,击剑论政。后世像李白等人都曾留恋此地,以寄不被重用的哀愁和被赏识的期望。
不登,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雁池,汉梁孝王刘武所筑兔园中的池沼名。
垂钓,暗用姜太公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这里含着高适希望被任用实现平生抱负的理想。
弹棋,下棋。
筑,状如筝的乐器,十三弦,以竹击。记得学习强国上说哪儿发掘到实物的筑。
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来成为送别的代称。
赏析
诗有点长,不翻译了,只作一下赏析,说两点。
第一点,为什么这样平铺直叙的诗,会成为高适代表作之一,并且到现在人们还喜欢读,喜欢背。这就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平铺直叙就没有好文章了吗?怎么能让平铺直叙的文章成为好文章呢?
这首诗其实都给答案了。这首诗就是平铺直叙,送人呢,说起自个人生经历,年少时怎样,后来又怎样,然后遇到韦参军后又怎样,最后是说分别时怎样,就是一本流水账。然而,这流水账中却含着真情,一是个人的真性情,像说到自己年轻时的自负与狂,只用二十字,重点是“解书剑”“望君门”“取公卿”,自认有本事,把见君王,当公卿不当一回事,这是写出个人的豪情。二是对友人的感情,互相帮助是“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离别是“泪沾衣巾”。无论是说自己还是与人相处,都是情感充沛,平常的叙事也就有了情味,让人读起来不觉得是流水账,反而有点“情书”的味道。这就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平铺直叙也有好文章,要让平铺直叙成为好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情真。有了情真才有可能将文章变成好文章。
第二点,诗的张力,就是文章要有互相矛盾对立,并且还要在对立矛盾之中将文章统一。这首诗,前面用了反讽,“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表面上夸世道好,实际上是对皇帝满足于眼前、亲小人、远百姓的批判,这是一个对立,这种矛盾,最终以个人之间交往来化解,即高适与韦参军交往来化解。高与韦交往是“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韦参军不因高适贫困而轻视他,有所求必有所应,这与皇帝只是“赐近臣”形成对立。在这样的矛盾中其实也就指出了方向,以情相交--君与民之情,友人之间互相帮助之情。
而我觉得张力把握得最好的是最后一句:“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不想让自己哭,却忍不住哭了,这就是矛盾对立--“不作儿女别”,与“泪沾巾”形成对立,反差越大,情感越显得充沛,这样不想哭与最终哭,融合统一于情感,让对立显得有理有情。
这一句让我想起京剧有一句唱词:“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也是将感情的力道往两方面拉,拉不动,再回过头来,证明这感情的深厚。
这一句也让我想起年轻时听到的一首歌,词记不全了,只记得这样的句子:“如果早知道是这样,我不会让你离开我身旁。虽然我知道在离别的时候不能儿女情长,到现在才知道说一声再见是多么坚强。我想忍住眼泪,却不能忍住悲伤,在不知不觉中泪已成行。”
我怀疑这首歌的作者就是从高适这句诗中得到的灵感,其歌词实际上就是对“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这句诗的扩写与深化。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