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至今,这个社会教给我一个道理
June.
09.2020
▽
▽
毕业至今,这个社会教给我一个道理:“你喜欢什么不重要,你正在做什么才重要。”
第一次实习时,HR经理的名字很拗口,以至于当我坐在他面前听他侃侃而谈时,言语也变得和他名字一样晦涩难懂了。他说这份实习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第一次实习就决定了日后的工作走向。我本来是一点儿也不相信的,甚至将这一理论和他的名字一起丢进了记忆的边缘。直到第二次面试时,当面试官问我有什么工作经验时,那些关于第一次实习的往事才一一脱口而出。后来,我又拾起了那句话,觉得那位忘记了姓名的HR经理说的真对,似乎为了积累某方面的经验成为事业发展上的资历,我们不得不秉承第一次实习的路线,不改方向地前进。
然而,对于那些你感兴趣的事,其实也不一定就真的适合当作职业,因为你的喜欢其实只是一种消耗而非创造。比如说你喜欢看电影,但不一定就能演好电影,或者真的从事跟电影相关的行业。因为你的喜欢是一种消耗性的享受,而非创造性的思考。所以当这种爱好试图涌进你的事业选择圈时,影视方向只是一个你光是看这几个字就感到兴奋的选项而已,回归现实,那根本算不上一个事业的选择。
后来我想,一个人的喜好真的那么重要吗?
某些教育专家发表言论时总这样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然而这种兴趣真的是发自内心或真实的喜好吗?我想并不是,因为当你梦想成为某个行业的人时,一定是那个行业有哪些利益是你所钟爱的。或许是威严、权力、物质、待遇,也或者是某些精神层面的满足,总之一定有某种充满吸引力的东西在令你神往,否则你也不会对本来枯燥的事物产生兴趣,使你离“梦想”一步步逼近。
但是,这种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形成的“喜好”,其实并不能称作真正的“喜好”。那只是一种“努力”与“选择”,是为了达到最终目的而不得不走的“弯路”。
之所以有很多人在成就某件事时半途而废,其实多半是因为这种违心的“喜好”被戳穿了,又或者是真正的喜好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我觉得,人类最真实的喜好其实大抵相似,都是某种享受或不劳而获产生的快感。
如今,在信息时代的潮流中,各种信息都会经过筛选再送至我们眼前,我们的选择仅仅是一方面因素,而主导意识其实才真正影响了我们群体的发展。
举个例子,刚买智能手机的时候,我下载了一个新闻软件,在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时,我郑重其事地选了:财经报道、政治新闻、企业板块、宏观经济等看上去就很高大上的资讯类型,而后又选了一个“搞笑集锦”,作为了解天下事的偶尔娱乐。而后真正使用的时候,由于根本对那些财政类信息不感兴趣,于是只挑好玩儿的东西点进去看全文,以至于后来那些高大上的新闻也不再推送给我了,打开网页就都是些好玩有趣的东西,什么财政大事,都与我无关了。
如今,大部分的媒体使用者都是在没有目的性的阅读时事,其本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少,不过大脑的时候多。我们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虚度光阴”的事,却感到很幸福,而且会经久不息地将这一行为带到日常生活里,以至于不思进取,荒唐度日。
所以,我们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无非是互相操控,这个时代的科技设计师诱导我们走向不经思索的氛围里,他们争名夺利,我们安然玩手机。很难说是谁统治了整个时代,如果非要说出个有影响力的名字,我想它叫“智能手机”。它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自己,那些慵懒、龌龊、贪婪的灵魂无一不在喧宾夺主地引颈高歌。
那么,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喜欢什么真的重要吗?
浩瀚星空,茫茫人海,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光阴故事,到底还剩多少是可以用来实现我们愿望的?
雨萌小站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