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屯堡,六百年风雨记忆(中)——贵州12日之安顺(17)

★旅游地点:贵州安顺云峰屯堡之屯堡文化博物馆

从本寨出来,有一条长廊,但人气实在低迷。看到一旁的指示牌,似乎旅游旺季还有景区交通车可以通往云山屯,不过现在看起来所谓的交通车并不运营。

好在我们都不是怕走路的人,据目测,从本寨到云山屯,应该也不算太遥远。一路上油菜花开得不错,黄绿相间的艳丽,白墙黑瓦的背景,颜色搭配得娇娇嫩嫩,十分抢眼。

一旁有座青龙寺,因为建于青龙山脚而得名。我们这才恍然,原来本寨背靠着的山名叫青龙山。

这座寺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原来是村民逢节庆的时候看花灯戏的场所,现在改作佛教场所。

大约贵州的寺庙并不尚黄,青龙寺的山门是白墙,两侧则是粉红色的墙面。门楣看着颇小,走进去一看,确实是真的小。

圆通殿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分上下两层。大雄宝殿当然是寺庙的主建筑,两侧是十八罗汉,中间是释迦牟尼,呈拈花微笑状,十分慈祥。罗汉们的形态各异,每尊罗汉上方还有各自的名牌。

寺内遗存记录本寨遭遇匪患的石碑,不过我们也没有细看。从大殿出来才发现,对面的圆通殿分明是戏楼的式样,可能就是在这里表演花灯戏的。

青龙寺里有一位女尼,十分和蔼,含笑看我们参观游览,并告诉我们山上的寺庙规模更大,如果我们感兴趣的话,她可以陪我们上去。

我们都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进寺庙也只是看参观游览,没有敬香,所以颇是不好意思地婉言拒绝了。

走出青龙寺,前面是一条小河,治理得很干净。河边垂柳初透,绿意盈盈,倒有着一种江南小城的风景,亲切感就扑面而来。

不过江南少有看到大片的草地,就算一块不那么广袤的草坪,也会被冠以“大草坪”的衔头。人家这块草坪大约没有很好地打理,或者还在规划中。

河边有一眼古井,因为形似弯月,而被人们称为月亮井。此井开凿于明朝天启年间,四百余年依然水质清澈。

不知道现在村民们是否还在饮用,我们看到有村民在井旁洗菜。看水量,还是很丰沛的。

再往前走,像是一个生态园,在青龙山脚下大片的田园栽种着油菜花,不过还有很大的面积空着,似乎正在整体规划。想必等到来年春天,这里的景色会更美。

从这里可以登山,有一座屯堡文化博物馆。不知道这是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屯堡文化博物馆,至少应该是第一家吧?

走进博物馆,大厅很气派,不管走到哪里都只有我们两个人,连脚步声都清晰可闻。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回顾贵州的屯堡历史。

博物馆分为四个展览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按照历史的顺序展示了屯堡的发展历程。六百年的风雨沧桑,在博物馆浓缩成了一个午后的剪影。

朱元璋建都南京,于洪武四年派大将汤和率兵南征,当时元朝的残余势力盘踞云南,元梁王巴匝刺瓦尔密斩杀朝廷使臣。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率军调北征南,大本营正是设在贵州。

当时的大明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很快平定普定,直扑云南。虽然已经收复云南全境,但毕竟山高皇帝远,云南的叛乱时不时就会发生一样,军事镇压没有太大的效果。

于是,明太祖适时调整策略,采取了征剿与安抚相结合的方法,在云南贵州置官设卫并推行屯田制度,于是形成了贵州安顺地区特有的屯堡文化。

他们虽然多数来自江淮地区,一方面固守着故土的文化,但又不可避免地与当地人相互交流,文化渗透避不可免,于是屯堡人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独有文化。

博物馆内实物展示并不多,六百多年前的服装首饰以及当时的用具,更多的还是图文的形式。虽然没有去天龙屯堡,不过看着图片介绍,我们也多少感受到了一点与云峰屯堡不同的文化。

第三部分是江南余韵、第四部分是大明遗风。这些屯堡人远离故土,在很多方面还保存着他们原来的生活习俗,可毕竟长期生活在安顺,与当地的百姓在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方面,都已经与当地文化融合,却又有自己的特色。

于是,屯堡文化也就形成了既不同于当地,也不同于故土的独树一帜的文化。这些文化,也引起了历史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博物馆里还珍藏着屯堡最早的一件文物,是石佛寺纪念碑,碑文回顾了明太祖当年征南的历史事实。

从博物馆出来,可以登山,大概山上就有青龙寺女尼所说的云鹫寺。不过,我们走着走着,竟然转道到了山下。打开高德地图,已经离云山屯不远,干脆就往云山屯去吧!

自由行:贵州安顺云峰屯堡之屯堡文化博物馆

3月仲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