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纪念馆,拜谒一代国学大师——杭州3日(5)

★旅游地点:杭州章太炎纪念馆

章太炎纪念馆位于西湖南屏山下,坐南朝北,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颇有江南园林的风格,白墙黑瓦,风格融敦厚、凝重与灵秀、精致于一体,馆名是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周谷城题写的。

章太炎,名炳麟,浙江余杭人氏,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家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一生著作颇丰。周恩来总理对他有着高度的评价:“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是浙江人民的骄傲”。我们熟悉他的大名,是因为他国学大师的身份。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是章太炎先生的半身像,庄严肃穆的神情,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哲学命题。

纪念馆共有三个展厅,序厅光复堂展示的是章先生的生平,包括他的家族,以及他的相关成就。

革命厅名也是庐,展示了章先生革命的一生。

国学厅名膏兰室,展示的是章先生一生国学上的成就和收藏的文物,以及他与鲁迅等大师的交情。

同治七年,也就是1869年,章太炎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外祖父朱有虔可称得上是他的启蒙老师,章太炎后来说,他的革命思想就是伏根在跟随外祖父学习期间。

1890年,章太炎到杭州诂经精舍学习,当时精舍的主持人是清代朴学大师俞樾。章太炎受其影响,八年时间埋头研究学问。可以说,这个阶段,是章太炎先生为自己的学术打基础的时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章太炎走出书斋,辞别俞樾来到上海,担任《时务报》编务,主张“驰骋百家”、“引古鉴今”。他认为西方长技都可以被中国借鉴,并可以作为改变成法的参考。他于1898年上书李鸿章,企求他把握世界的潮流实行改革,还跑到武昌,帮助张之洞办《正学报》。可惜百日维新夭折,章太炎避往台湾。

1899年夏天东渡日本,在京都、东京等地为反清做准备,与梁启超等人交好,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在苏州出版《訄书》第一版,这本著作被看作是章太炎先生的奠基之作,由梁启超题签。

后来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发生,章太炎撰《解辫发》明志,并在《国民报》发表《正仇满论》。1902年,章太炎流亡日本,初往横滨,后入东京,和孙中山结识。

1903年赴上海爱国社任教,批驳康有为“满汉不分”,指出一旦复辟,必将中国引向灭亡。不知道是不是言论太过激烈,章太炎被捕入狱。

1906年出狱后,中国同盟会派员到上海迎章太炎赴日本,他加入同盟会,主编《民报》。其后,他在《民报》上发表了不少政论,基本上是宣扬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也有一些文章文字锐利,简直所向披靡。

后来因为被诬蔑叛变事件,又与孙中山、汪精卫、黄兴等因为《民报》不合,转为专心论学,写了很多著作,其中就有《国故论衡》,该著作被誉为近代学术史上的巨制,开辟了汉语言文字学、经学、文学、哲学、心理学的现代化研究之先河。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聘任章太炎为总统府枢密顾问,他不愿常驻南京,返回上海。袁世凯上台后,给了章太炎一个总统府高等顾问的空衔,后委任东三省筹边使。

不久后宋教仁遇刺,章太炎沉痛撰写《挽宋教仁》,实业计划落空后,决计辞差。袁世凯对章先生很忌惮,把他软禁起来。1914年章太炎欲乘车离京,被军警所阻,直到1916年才被释放,在监禁期间,著有《章氏丛书》初编。

孙中山认为章太炎“硕学卓识,不畏强御,古之良史,无以过之,为事择人,窃谓最当”,推举其为国史馆长。孙中山在广东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时,章太炎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

《大元帅就职宣言》就是章太炎起草的。不过后来他对改组后的国民党表示不满,发出《护党救国宣言》,组织了辛亥革命同志俱乐部。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虽然晚年的时候章先生的行为不免令人失望,但还是保持了爱国主义的晚节。

章太炎一生除了撰写大量著述外,还以讲授国学为己任,著名的有东京讲学、北京讲学、苏州讲学等,培养了一批章门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鲁迅先生。

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的弟子鲁迅先生写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以纪念老师。后面成文两天后,鲁迅先生逝世。

纪念馆里除了图文资料,还收藏了一千余件文物,其中《流血革命》、《狱中联句》、《十九路军死难将士公墓表》等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走过一条甬道,章太炎墓坐落在纪念馆后面的苍松翠柏之中。墓是青石圆形,上堆封土,以水泥封顶呈券形。

墓址在抗清民族英雄张苍水的墓侧,这是章先生生前所选的,他曾表示“生不同辰,死当邻穴”。

自驾游:杭州章太炎纪念馆

10月初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