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市不是市,是一座被历史遗忘的古镇,初冬去练市享受闲暇时光
练市不是市,是浙江湖州的一个偏僻小镇。在江南众多古镇中名不经传,非常的朴实,一切都是按照小镇自身的规律在发展,清静、古朴、陈旧的古镇风韵犹存。老街祥和宁静,适合一个人花两个小时的时间,走走、拍拍、看看。
“先生家住练溪南、栽柳迎门映碧潭”、“水桥门径垂杨柳、老圃家风蔬菜香”,这是古代诗人对水乡练市的生动写照。
练市镇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作为城镇,练市成于秦、汉,兴在晋、唐,相传古时乡人购琏成市,故名琏市,因“琏”“练”同音,清同治9年以来始称“练市”。
练市还有一个名字,叫“巡幕镇”,如果用土话发音,听起来就像“荨麻疹”,很好记。据说三国东吴时期,诸葛瑾曾设巡幕于此,故而得名,如此说来,练市在三国时候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据点了。
练市最著名的家族,当属施家。明清两代,练市一共出了三十一个进士,施姓就有十二位,占了三分之一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施儒,他在广东做官的时候,设立了大埔县,这是练市人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的一大贡献!
仁寿桥位于练市镇南大街西端,又名“环桥”。系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始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清乾隆、咸丰十年﹙1880年﹚完工沿用至今。桥长19.00米,宽2.8米、通高4.5米,拱跨径7.70米,两边台阶各22级,素面栏板,有望柱6对,抱鼓石2对,砌桥用石为武康石,回肩墙为靴钉式砌置法,拱券为分节并列砌置,桥身南北各有楹联1对,该桥现存。2003年8月,被湖州市文物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仁寿桥桥面
练溪,东西向的河,也是整个练市镇的雅称。
小桥流水,古意浓浓。一条小巷、一条小河、一座石桥都是古镇历史的见证。
练市镇西端的老街区保存较好
陈旧的民居、古朴的老街让人恍如隔世,是古镇历史的见证。
84岁的阿婆在家门口生煤炉
黄泥制成的煤炉,很少见。
边走边拍摄,处处感受到古镇的深韵和宁静
老街的屋檐,离得很近,仰望,是一线天。
老年人在桥上晒太阳聊天
临河而建的民居
河边的老房子,瓦片上泛着阳光,特别舒服。
阳光正好,老人们坐在门口,晒着太阳。
从河边往东走,街边有不少弄堂。
东大街沿河的街面大多已经拆除,只剩一小段。
河埠头,梧桐叶落下来,忍不住坐一下,久违的清净。
连云桥在练市镇东栅,跨于练溪之上,南北走向,是一座3孔石梁桥。该桥始建于唐,相传长庆年间﹙821—824年﹚湖州刺吏崔元壳修筑连云塘﹙即练溪﹚引水东济时营造,该桥重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桥长16.50米,宽5.60米,高4.60米,两边各有台阶15级,素面栏板,有望柱4对,柱头雕有坐狮4只,现存2只,栏板末端有抱鼓石2对,两侧各有楹联1对,该桥现存。2003年8月,被湖州市文物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从连云桥上往东望,远处还有一桥,藤蔓包裹着,看气象,是一个古桥。
藤蔓包裹着的这座古桥叫安济桥,位于老镇区的东端。
安济桥在练市镇东栅,单孔石拱桥,跨于练溪之上。南北走向,始建于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原先桥上建有云臻亭,故旧名﹙亭桥﹚,桥长16.50米,宽3.10米,高4.40米,拱跨径为7.70米,两侧各有台阶16级,素面栏板,有望柱4对,柱头雕坐狮,现存5只,栏板末端有抱鼓石2对,砌桥用石为武康石,肩墙为靴钉式砌置法,拱券为分节并列砌置,有系梁3对,梁头雕有狮面,莲花等图案,两侧各有楹联1对,该桥现存。2003年8月,被湖州市文物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花两个小时的时间,从练市老街的头走到尾,走走、拍拍、看看。老街虽然已很破旧,但那里的居民还是一如既往地生活着,生活得还很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