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捡哑炮

爆竹声中辞旧岁,到了腊月,新春的气息渐渐浓郁,儿时捡哑炮的场景渐渐从我心中涌来。

“杀猪不如放炮”,这是流传于乡间的一句俗语。物质匮乏的年代,吃穿显然是首要问题。但在庄户人家的意识里,哪怕除夕之夜餐桌上没一块肉,也不能缺零点钟声之际的一串炮。而小孩子对鞭炮更是爱之又爱,新衣仍未添置,他们先闹嚷着大人给买上一两盒鞭炮。大人一再交代要等到腊月廿三送灶王时才可燃炮,无奈一帮鬼仔早手痒心痒,村巷内不时传来鞭炮声,或成串噼里啪啦作响,或一粒一粒的点放。小盒子里的炮串约2到3厘米长,燃放过几串,便不敢再奢侈。把炮串拆下来,一个一个地消灭。原先小伙伴们各放各的,眼见鞭炮变少,只好合计着轮流放。如此能燃放久一点,可共同享受其中的乐趣。家境稍宽裕的孩子,手上的鞭炮自然多些,被同龄人前呼后拥着穿村过巷,俨然一副土豪的模样。偶尔,他会转让给张三李四王五一两个点炮的待遇。接受者欣喜若狂,心潮剧烈起伏,小手抖个不停,折腾一阵子才把鞭炮点着。

日思夜盼,终于,除夕到了。炖肉香味让孩子们垂涎欲滴,而炮仗的硫磺气似乎更具诱惑力。傍晚,各家各户开始吃年夜饭,鞭炮声断断续续响起。一听到炮声,还在村巷里的、已围拢餐桌吃饭的孩子,如遵号令,立马飞奔出去,或多或少的哑炮在等着与他们相遇。由于跑得匆忙,常常判错方向,东边的炮响却往西边跑,难免相互碰撞摔倒。此时的孩子们,已顾不上疼痛,就连鞋子被甩掉,都无暇顾及。

那年头村道没有硬化,村民又习惯往门前倾倒生活污水,水洼处不免腥臭,弄脏了新衣服亦不觉难过。村庄共有六个小队,近二百户人家,约定俗成的仅在本小队内捡拾哑炮。其实本就僧多粥少,大老远地跑到别队无疑只剩捡纸屑的份了。捡哑炮须眼疾手快,伙伴间往往起争执。某粒哑炮确实是甲先看到的,乙跟着甲眼睛的朝向竟先下了手。有的农户很晚才吃饭、放炮,我们就责怪人家做菜太慢;有的农户门前哑炮极少,我们就埋怨人家怎么买那么好的鞭炮,叫大人们啼笑皆非。

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二,小孩子们的每顿饭总被炮声打断。上蹿下跳中,收获颇丰的无比愉悦,战果不佳者一脸落寞。但那些哑炮后来都成了“集体盛宴”,炮捻还好的,重新点炸。没了炮捻的,折断炮粒,引燃令它射出火花。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当今年节村庄内的鞭炮声已稀稀落落,捡哑炮更是远逝的风景,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了。


审阅:谢强

简评:文章细写了小时候放炮竹和捡哑炮的过程,情趣、感受,很有年代感。

终审:严景新


作者:潘仕栋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0)

相关推荐

  • 尚敬斋 | ​年味

    年 味  文|尚敬斋 年味是从带着硫磺味的炮竹声中传出来的. 说也奇怪,每年进入腊月,村庄里和原野上就出奇的平静,有时候静的能够听到邻村传来的鸡鸣狗叫声.在没有落雪的日子里,老年人裹着厚厚的棉衣棉裤, ...

  • 席延飞:有了鞭炮好过年

    放学路上,有几个孩子在路边放鞭炮,许久没有放过鞭炮了,忽然感觉快过年了. 小时候,常盼着过年.一入腊月,就天天掰着指头算日子. 因为,过年不仅可以吃好吃的东西,最关键是可以放鞭炮.过了二十三儿,村子里 ...

  • 难忘家乡的春节(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不定期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童谚云:"大寒小寒,明天过年".当西伯利亚 ...

  • 童年趣事 放鞭炮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2021 SPRING FESTIVAL 童年趣事  放鞭炮 作者:康庆和 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知道年关近了,不由得让我想起我小时候过年,燃放鞭炮的趣事.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小 ...

  • 老关城人的年味~~~鞭炮情结

    [前言]春节之前,"关城生活热点"将推出"老关城人的年味系列"专题,讲述我们关城村几十年以前过年时的生活状态.也许有年轻人会说:现在又不是旧时候了,老说以前的话 ...

  • 饶阳早些年过年放多少回鞭炮,你知道吗?

    而今生活条件好,过年却无滋寡味的,除了两三顿饺子,两三顿肉菜,连个炮也不叫放,烟花也不让燃,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我小时候过年,除了一个正月要吃七八顿饺子,三四顿肉菜,说起鞭炮来,可是无尽无休啊. 你看 ...

  • 葛国桢 || 拾炮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葛国桢,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作品散见于<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炎黄春秋><中国散文家> ...

  • 轻抚尘封:春节之时忆鞭炮

                      春节之时忆鞭炮                                                 鲁人         鞭炮,是我们古已有之的东西,有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

  • 乡土散文:推磨人

    推磨 我家院子的角落里有盘老石磨,像一个隐退的孤独老者默默地蹲在墙角.抬眼看去满目灰尘,没有当年的丰润和活力.看着眼前的些许凄凉,我突然想起老石磨从前热闹繁忙的红火时光. 在我幼小的时候,适逢使碾推磨 ...

  • 乡土散文:回忆农村脱坯

    文:乔玉璞 脱坯(鲁西阳谷一带说pēi,普通话说pī),就是制作土坯."脱坯"的事儿,恐怕40岁以下的人没有记忆了. 以前,很多地方,盖屋垒墙用不起砖而以土坯代之,而我的老家阳谷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