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为真》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刘建
【个人简介】
刘建,安徽芜湖人。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先后荣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铜奖,“纪念建军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佳作奖,鲁迅版画奖。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中央文史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馆、印度国家美术院及美国、法国、日本等国收藏。出版《大家典藏·刘建》等画集,作品收录于《中国美术60年》、《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当代中国》(美术卷)、《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中国当代美术名著欣赏·1979-1999》、《改革开放·中国美术30年》等。
【作品鉴赏】
专家点评摘要:
周韶华:
我对于刘建把建筑艺术的精华转换为水墨艺术有“凝固音乐”之感而钦佩。还因为这些作品的形式不仅含有神韵美的意味,而且能唤起人们尊重古代建筑,实质也是尊重古代文明的文化精神。
刘建把中国画从一个新的题材领域拓宽了山水画的样式。这不仅使山水画由内容到形式的转变,而且是从题材到主题的转换,拓宽了山水画艺术的视觉灵感源泉,使中国水墨画走进了多元共生的新天地。
刘建的艺术探索是以全新的艺术视角和全新的艺术表达,呈现出中国山水画的全新境界。
邵大箴:
刘建的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自己的特色,有鲜明的艺术基调,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
尼玛泽仁:
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何把建筑本身的艺术精髓以及它蕴含的历史气息、文化底蕴抽出来,同时又以中国绘画精神和艺术表达方式展现给观众,至今仍然是一个新课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刘建先生是这一行列的先行者,他凭借自身的学养、灵气,苦旅、求索、攀登,行万里路写生,解读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雄伟建筑,将版画的提炼、西画的精准、中国画的洒脱融入一炉,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把立体的建筑艺术转换在平面的宣纸上。这些作品使观众心灵为之悸动,把人带进神韵美的意境,唤起人们对历代文明精神的仰视。
他在多样的图式和表现手法上积极探索,寻求创新,以开放的眼光在多元化的复合结构中,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中国画的视觉源泉,为今天中国画的发展变革建立起新的审美价值体系,使中国画表现世界并与之对话、沟通多元文化的共识找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刘健:
艺术美学是有取向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刘建是一个有才情同时又非常理智的,他对于经典、庄严、人文方面的尊崇,透射着他对自己艺术价值取向的坚守,包含着他个人很有力的、睿智的思考,大家在看他画的时候让我们感受到他画面的庄严、肃穆同时还有一种沉郁厚重,欣赏他的所思所想、他的精湛所在。刘建对中国画传统形成的一种解读和他自己践行的一种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于美学和艺术价值取向的一种选择和坚持。另外用中国的笔墨的叙述方式能够让我们看到中国画创新的未来的许许多多的可能性,这在刘建的绘画当中是很重要的。
杨晓阳:
刘建选择了一个非常难画的题材,他把建筑画到这种程度,之前没有见过;当下进行横向的比较,他也非常出色。他以前有很好的版画基础,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他在以传统笔墨表现新的题材方面已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这个语言所达到的成果可以向中国、向世界展示。
张晓凌:
刘建将水墨的渲染结合到线条造型的基础之中,重新赋予水墨材料以新的表达能力,实践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命题。
刘建的作品带着现代人的空间审美,探索水墨材料全新的表达方式,对于今天中国画的发展与演进有着较为积极的启示作用。
刘建继承二十世纪以来“美术革命”给水墨传统带来的“中西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了水墨的语言空间。
回顾中国水墨画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类似刘建这样的“中西融合”实验,在新的世纪里,将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历史和时间的考验,成为传统中新的养份。我相信,刘建将会成为其中优秀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