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墨韵| 喻建十作品欣赏

喻建十

1959年12月生于天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天津市教学名师。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兰州大学特聘萃英讲席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客座教授。

自幼从外祖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颂余学习书画,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公派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日本明海大学,2003年底回国任教。

作品欣赏

▲梦绕青冥绿水间

不 动 容 斋 絮 语

——喻建十

01

为山水画者,当以五代、北宋诸家为指归。其间佳构,多呈磅礴恢宏、静谧超然之境界。或曰此为“无我之境”。此无我,非真无我,乃舍个人即时性之小我,得具历时性之大我也。自汉儒董仲舒为“天人合一”立论,后人多趋从之,为画者尤喜此语。窃以为此有“以人合天”、“以天合人”之别,五代、北宋之山水画多属前者,文人画既出,后者日盛。元季以降,山水画尤多偏文人画一隅,所谓“化景物为情思”者、“使山川为余代言”者、“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者是也,虽作者之灵性、意绪、情感得以凸现,然终不免呈小我之势。山水画当为民族造像,此乃大我也,非作者小我之外化。若以此为切点,画作自当非同小可,余虽不敏,愿身体力行之。

▲层壁峭崖疑无路

02

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于是乎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手。此等胸襟此等蒙养岂可须臾得之,非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非累月经年朝绘夕览而不可得。然欲穷其源,须先净其心;欲尽其势,必先明其目。纵览古今各居山水画峰巅者无不打通此间关节。唐代张璪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亦可为一转语也。得此中三昧者定当大补于画技。

▲别有天地非人间

03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余尤爱东坡先生此诗。此虽为论诗,移而论画亦无不可。观中外经典画作可知,其境界大多透露些许宗教气息。亦即所谓清净、静寂、永恒之氛围。然此间之静寂者,非悄然无声了无生机也,于无声处听惊雷之静寂是也。东坡先生参禅日久,深了禅宗境界,故拈出此语。实则细观五代北宋山水佳制,有此境界者本已多多。然元季云林先生尤深谙此理,其画作至静至空,再开新境域,终达清如水碧,洁如霜露之文人画第一境界。余欲于拙作中力追此境界,然恨学养尚浅功力乏馈,欲得其一二而不能,奈何!奈何!

▲崇山横翠色

04

于继承传统之上创新,此为习画者成功之不二法门。虽各有灵苗各自探,然愚以为所谓于传统之中别开生面之途径无外乎如此。其一,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其二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其三,反其道而行之;其四,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其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六,远交近攻。

▲悬崖苍翠云水心    副本

05

世人所谓气势之说,尝以“笔所未到气已吞”、“高屋建瓴”、“悬河泄海”喻之。然清方东树之《昭昧詹言》则以为此没遮拦直白之法往往有一往无余之嫌。余亦以为的论。青藤书画纵横恣肆,可谓造极,终不免圭角太露,锋刃快利,致流易有余而厚重不足。反观半千之画,与“有往必收,无垂不缩”之顿挫法暗合,气势自有引而不发之感。宾虹老人可谓得此真髓。余近来虽力求此境,总觉太过分明,时显作意。当以荆浩然、范华原之法度构架,倪云林、董香光之韵致气息为指归,以求得“将军欲以巧服人,盘马弯弓惜不发”之感。高标既定,求索不止,信经年以往必有所得。

▲悬崖初着雨

06

明王履《华山图序》曰:“夫宪章乎既往之迹者谓之宗,宗也者从也,其一于从而止乎?可从,从,从也;可违,违,亦从也。违果为从乎?时当违,理可违,吾斯违矣。吾虽违,理其违哉!时当从,理可从,吾斯从矣。从其在我乎?亦理是从而已焉耳。谓吾有宗欤?不局局于专门之固守;谓吾无宗欤?又不远于前人之轨辙。”此语甚当,言尽继承之理。观古今画者,多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要在自出新意耳。

▲千山浓绿生云外

▲云深路绝有佳山

▲仙峰不间三春秀

▲石险天貌分

▲群峭碧摩天

▲举头楼阁虚空现

▲虹桥千丈飞天外

▲瀑布飞响落人间

▲平湖新雨过

文画乐读

whyd

邮箱

w006628@163.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