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访西隐,梳理秘境两三事!

夏日清晨访西隐,梳理秘境两三事

作者:刘世昌

  近日一个炎夏的清晨,我们到溪潭镇南部去寻访秘境西隐。

  从岳秀村出发,顺古道,踏荒草,伴蝉鸣,穿东风亭,逢茶园,遇梯田,见水牛,一路汗流浃背,一步步走近海拔500多米的溪潭镇西隐村:

  蓝天碧透,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小学操场上空飘扬。环顾村落,群山拥抱,竹木层翠。田野里阿伯在喷农药,茶园间孩童也在帮忙,荒草地水牛在吃草。老宅与新居夹杂,乡亲与我们招呼而过:

  村落里最显眼的建筑物是外形独特的天主堂,初建于1783年。据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圣十字修院从溪填迁至西隐村,传教活动就在山村暗中开展。道光十七年(1837年)清政府禁教,偏僻的西隐村成了教士的避难所,后来西隐村就出了好几位神父,西隐村成为了闽东天主教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新修的郭氏宗祠也格外醒目,宗祠前树立着两对旗杆石,自然让人想起明朝进士郭文周:

  郭文周(1512—1578年),字景复,号东山,福安鹿斗(今莲池街)人。明世宗嘉靖癸卯(1543年)举人,嘉靖甲辰(1544年)进士,曾任中书舍人、云南道御史、顺天府丞、广东巡按等,人称“铁面青天”。

  族中代代相传:文周少年避县城之闹,寄居西隐灵察寺求学。一日,寺里一只公鸡不见,怀疑被他偷窃,住持和尚向菩萨问筶杯,竟然肯定此结论,文周有口难辨。翌日,寺里居然有公鸡啼鸣,原来公鸡在砻米房食米,被米箩罩住,文周才得以清白。此后福安民间就传“西隐佛无灵”:

  据郭氏族谱记载,郭文周门生陈海山(万言)为巡抚福建、都察院副都御史,接民众控告灵察寺,上报朝廷奉旨拆除灵察寺。寺庙山场田亩执照交郭文周收执管理。至明崇祯(1628—1644年)年间,郭文周孙庠生伯棘逐胞弟应牧管其业,由鹿斗迁西隐村。西隐村才有了郭氏,并繁衍至今:

  如今,郭氏是西隐村主姓,但不是肇基者。较郭氏早先就有张氏至此隐居一时,据赛岐廉江(今廉首)张氏族谱记载,廉江张氏一世祖为张颙。颙之子念一,孙建颢,曾孙释。张释迁福安溪尾下邳,继迁甘棠大留,生子起宗。张起宗于宋绍圣元年(1094年)迁溪潭西隐,生子育人。张育人于宋哲宗时(1085—1100年)由西隐迁廉首:

民间流传“一龟二凤三支提四灵察”,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版《福安县志·杂纪志·寺观》记载:“灵察庵,即五显庙。二十三都”。宋朝福安县永乐乡统辖东归化里、西归化里、平溪里、钦德里、西兴里和仁风里,西兴里统管二十都至二十三都,相当于现在的溪潭和赛岐西北部。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记载:“栖隐院,西兴里。(唐大中)十二年置。景福元年,号‘景福栖隐院’。旧产钱三贯四百七十文”。栖隐院始建于公元858年,至公元 892年号称“景福栖隐院”,足见其香火鼎盛。《淳熙三山志》记载长溪县有一百三十四所僧寺,栖隐院“旧产钱”只低于建善寺,位居第二,栖隐院是名副其实的古刹。栖隐院后来称做栖隐寺,就跟灵岩院后称灵岩寺,崇仁院后称崇仁寺和双岩院后称双岩寺一致。明弘治庚戌(1490年)《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九》就载:“栖隐寺,在二十三都,唐大中元年建,国朝天顺二年重建”:

李健民先生的福安地域文化著作《品读福安》叙:“根据史志的记载,福安有始建于唐朝的佛教寺庙共15座,除龟山寺外,还有栖善寺(大中三年)、崇仁寺、龟龄寺、灵岩寺、戴凝寺、石门寺、龙岩寺、上东庵、双岩寺(具咸通年间)、五峰寺(乾符年间)、崇福寺(光启三年)、慈云寺(大顺年间)、栖隐寺、狮峰寺(景福元年)……”又据《八闽通志》开列出唐宋时期福安西兴里管辖内的栖隐寺、灵岩寺、慈云寺、观音院、祥云院、兴庆院、宝幢院、资圣院等八所寺院。观音院、祥云院、兴庆院、宝幢院和资圣院都始建于宋代,灵岩寺位于溪潭镇城山村,慈云寺位于赛岐镇廉首村。栖隐寺之“栖隐”二字与西隐村“西隐”在福安方言中为同音,至今在溪潭镇和赛岐镇又未发现也被称做“西(栖)隐寺”的寺院或遗址,时下人们认为西(栖)隐寺是灵察寺的俗称,至于其名称衍化还有待史料的发现来佐证。栖隐寺遗址现在被称为“院坪”,居住着大约民国期间迁入的雷氏和林氏:

  灵察寺遗址之地“院坪”还散落着旧时的马槽、水槽和基石等,其中一个马槽被描摹出“唐(?)宣积玖元己亥(?)”等字,只是历史上没有“宣积”这一年号,可能是“宋宣和”。村落里还流传夜间院坪“鸡母带孵”游走、院坪下埋金杖等神秘之说。平时还有法师或学者来西隐村院坪探秘或考察,还传言有人发心要重建灵察寺:

  西隐村还以“石奇”著称,其中畚斗石、风动石尤为知名,吸引不少游客来游览:

《康熙字典》载:凡物止息皆曰栖。那些法师、教士和避世者有意无意间选择世外桃源般的西(栖)隐。一个“栖”字竟巧妙地诠释了一处秘境:

福安自古千百村,民情风貌当惠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