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良药之甜蜜杀手——白糖
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字!
爱它,是因为它带给了我们很多童年的美好!曾经,一块水果糖,就可以承包我们大半天的快乐。更不用说,那经典的大白兔、麦芽糖、高粱饴……童年,就是各种各样的甜美陪伴我们度过的。哪怕不能时时享用,那漫长等待的憧憬、获得一刻的喜悦,都是美好的!
恨它,是因为它居然盘踞在人们的身体内不愿离去!那些曾经的甜美,逐渐甜得发腻,腻得让人起了恨意,恨得让人刻骨铭心!
对于糖印象的改变,源于实习时的一个病例:
那时我在济南市市立五院外科实习,遇到一例腹部刀刺伤的患者。右侧腹部有一个直径约3cm,深达5cm的窦道,已经半个月左右,就是不能封口。这时,我的带教薛小萌老师给出了这样的治疗方案:把绵白糖填满窦道使之稍高于皮肤,用敷贴封贴好,3-5天后,待绵白糖溶化,再行换药,继续用绵白糖如前法敷贴之,直至窦道封口愈合。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刀刺伤形成的久不愈合的窦道,经过三次换药,神奇般地封口了!
原来,糖就是糖,只要用得合适,始终还是甜蜜的!
其实,白砂糖当做药用,据我所知起码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生活于公元1786~1831年的清代名医王清任,他的名著《医林改错》中就有用砂糖作药的方剂,方名 “木耳散”, “治溃烂诸疮,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木耳一两 (焙干研末),白砂糖一两 (和匀),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当然,我们现在为了方便使用,如果一味砂糖有效,也可以不加木耳。(木耳的药用价值,老韩会在另外的文章当中详细为大家说明。 )
1989年22期《科技动态》中曾经刊登《国外用砂糖治疗术后感染》的信息:“手术后的伤口常常发生肿脓和感染,通常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往往产生副作用,例如菌群失调。法国巴黎比夏医院试用普通砂糖填塞患者创口,已取得明显疗效。……下肢慢性溃疡,长期难以愈合,这是由于下肢血液供给较差所致。有人试用砂糖来覆盖溃疡面,同样也取得很好疗效。”法国研究人员认为:“砂糖之所以能治好溃疡,是因为糖所造成的高渗压能把创口中细菌的水分吸出,从而使细菌处于脱水状态;糖还可以阻碍细菌接近毗邻的营养物。不过砂糖疗效的这种解释还在争论中。”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书中曾经这样说过,对于白砂糖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缺少临床经验的医生往往半信半疑,他们在使用砂糖外敷溃疡面时,会同时加入抗生素类药,但往往适得其反,愈合过程反而减慢了。慢性溃疡,局部辨证应为虚损之证,主要矛盾在于正气衰败,气血亏虚,复生不能。抗生素治疗,毕竟是攻伐之法,正气受伐,生机不旺,肌肤怎能复生?砂糖之作用,重点不在于抑菌,而在于给溃疡面有一个营养的环境,这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法则,故能生效。
大家看到这个理论,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国内之所以迅速控制了病毒的蔓延,与中医药的全面介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分不开的。而中医中药对抗病毒,并不是直接与病毒短兵相接,而是改变了病毒赖以生存的环境,让病毒难以存活下去,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糖,在甜甜蜜蜜当中,却暗含了对病毒、细菌的凛冽杀机!
其实,除了可以治疗溃疡和感染外,白糖外敷治疗创伤、小面积烧烫伤、褥疮(溃疡期)、疔疮及坏疽等确有独到之处,为常用消毒抗菌外用药所不及,具有疗效显著,创口愈合快,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创面与敷料不易粘连,换药时病人无痛苦,不易形成伤痕以及药源易得,经济价廉,使用简便等特点。
老韩在临床当中,常用来治疗口腔溃疡:将患者的溃疡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涂以适量绵白糖,嘱其尽量不要用舌头舔舐创面,待绵白糖自行融化,每日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