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3颛孙师澹台灭明宫绍高柴之行

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3颛孙师澹台灭明宫绍高柴之行

题文诗:

颛孙师也,美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不佚,

不傲无告.孔子言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

不弊百姓,则其仁也.经有:岂悌君子,

民之父母.夫子,其仁为大.是卜商也,

学之深,送迎必敬,上交下接,著截焉也.

孔子说之,以诗:式夷式已,无小人殆.

若商也其,可谓不险.澹台灭明,之行也:

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廉于行己;

其事上也,以佑其下.孔子:独贵独富,

君子耻之,夫也中之.言偃之行:先成其虑,

及事而用,动则不妄.孔子:欲能则学,

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当是而行,

偃也得之.宫绍之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

其于诗也,一日三覆,白圭之玷.

信其能仁,以为异士.高柴之行:自见孔子,

出入于户,未尝越履.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

孔子:柴于亲丧,则难能也;启蛰不杀,

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成汤也者,

恭而以恕,是以日臍.仁恕真情,民心归附.

【原文】


"美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无告,是颛孙师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其不弊百姓,则仁也。’《诗》[8]云:'岂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为大。
"学之深,送迎必敬,上交下接著截焉,是卜商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曰:'式夷式已[9],无小人殆。’若商也,其可谓不险矣。’
"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行己;其事上也,以佑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孔子曰:'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夫也中之矣。’
"先成其虑,及事而用之,故动则不妄,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10]。当是而行,偃也得之矣。’
"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绍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为异士。
"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履。往来过之,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柴于亲丧,则难能也;启蛰不杀,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成汤[11]恭而以恕,是以日。’

【注释】
[8]《诗》:指《诗经·大雅·洞酌》。
[9]式夷式已:旧注:"式,用。夷,平也。言用平则已也。"意为用平和、公平的态度处人处事。
[10]给:丰足,充裕。豫:事先准备。旧注:"事欲给而不碍,则莫若于豫。"
[11]成汤:商朝开国之君,子姓,名履,又称天乙。讨伐夏桀,建立商朝,传十七代,至纣为周所灭。

【译文】

"有大功不夸耀,处高位不欣喜,不贪功不慕势,不在贫苦无告者面前炫耀,这是颛孙师的品行。孔子这样评价他:'他的不夸耀,别人还可能做到,他在贫苦无告者面前不炫耀,则是仁德的表现。’《诗经》说:'平易近人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先生认为他的仁德是很伟大的。
"学习能够深入理解其义,送迎宾客必定恭敬,和上下级交往界限分明,是卜商的品行。孔子用《诗经》的话评价他说:'能够用平和公正的态度处人处事,就不会受到小人的危害。’像卜商这样,可以说不至于有危险了。
"富贵了他也不欣喜,贫贱了他也不恼怒;假如对民众有利,他宁愿行为俭约;他侍奉君王,是为了帮助下面的百姓,这是澹台灭明的品行。孔子说:'独自一个人富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澹台灭明就是这样的人。’
    "先考虑好,事情来临就按计划而行,这样行动就不会有错,这是言偃的品行。孔子说:'想要有才能就要学习,想要知道就要问别人,想要把事情做好就要仔细审慎,想要富足就要先有储备。按照这个原则行事,言偃是做到了。’
"个人独居时想着仁义,做官时讲话讲的是仁义,对于《诗经》上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的话牢记在心,因此言行极其谨慎,如同一天三次磨去白玉上的斑点,这是宫绍的品行。孔子相信他能行仁义,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人。
"自从见到孔子,进门出门,从没有违反礼节。走路来往,脚不会踩到别人的影子。不杀蛰伏刚醒的虫子,不攀折正在生长的草木。为亲人守丧,没有言笑。这是高柴的品行。孔子说:'高柴为亲人守丧的诚心,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春天不杀生,是遵从做人的道理;不折断正在生长的树木,是推己及物的仁爱。成汤谦恭而又能推己及人,因此威望天天升高。’

(0)

相关推荐

  • 【孔门】子张:才高意广,务外失中(上)

    子张为孔门十哲之一,十哲一词本自<论语·先进>所载: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

  • “以貌取人”说澹台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我曾提到了宝带桥边上的澹(tan)台湖,围绕在澹台湖边还有以"澹台"命名的澹台湖大桥,澹台湖公园等等······这一切都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澹台灭明,天下复姓&q ...

  • 张澜的《四勉一戒》原文

    (2014-10-25 19:53:29) 转载▼fen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   张老的"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 ...

  • 生活的最高境界 ——中庸之道

    两千多年前,据说孔子有一次去鲁桓公祖庙观礼,看到一个歪倾的瓦罐.孔子于是问守庙人,为什么不把瓦罐扶正?守庙人说:"这是'佑座之器',名叫欹,它无水时歪斜,装上一半水就会正过来,但如果装满了水 ...

  • 论语:柴也愚(11-18)

    孔子认为,自己的四个弟子品质.德行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必须加以纠正,以致折中调和.本章同样表达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注释] 柴:高柴(前521年-前393年),齐国人 ...

  • 《论语》新考题10——中庸之道相关语句及练习

    (十)中庸之道--深刻的哲学智慧 [内涵解读] (1)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种温和主义,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适用于社会改良和社会稳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①强调处事有&quo ...

  • 《文心雕龙》卷12诔碑诗解2写远追虚碑诔以立铭德慕行听辞如泣

    碑者埤也.上古帝王,纪号封禅,树石埤岳, 故曰碑也.周穆纪迹,于弇山石,亦古碑意. 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 庸器渐缺,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 自庙徂坟,犹封墓也.自后汉起,碑 ...

  • 《尉缭子》卷12战权诗解精诚能权从加适情

    <尉缭子>卷12战权诗解精诚能权从加适情 题文诗: 兵法有曰:千人成权,万人成武.权先加人, 敌不力交;武先加人,敌无威接.故兵贵先, 能胜于此,则胜彼矣;弗胜于此,则弗胜彼. 我往彼来, ...

  •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1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1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题文诗: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之间,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由人乎哉? 颜渊问曰:请问其目.孔子对曰:非礼 ...

  •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2视远惟明无信不立民足君足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2视远惟明无信不立民足君足 题文诗:子张问明:孔子答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 不得行焉,可谓明矣,远也已矣.至明自明, 尚书有曰:视远惟明.子贡问政,孔子是曰: 足 ...

  •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3正名政正君子德风成人之美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3正名政正君子德风成人之美 题文诗: 景公问政,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倘君不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 子不象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上下有分, ...

  •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4达而非闻仁者爱人举直措枉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4达而非闻仁者爱人举直措枉 题文诗: 子张问曰:士何如斯,可谓达矣?子曰何哉, 尔所谓达?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非谓达也;夫达也者,质直好义, ...

  • 《文心雕龙》卷12诔碑诗解1诔累德行荣始哀终

    周世盛德,有铭诔文.大夫之材,临丧能诔. 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夏商以前, 其词靡闻.周虽有诔,未被于士.贱不诔贵, 幼不诔长,其在万乘,称天诔之.读诔定谥, 节文大矣.自鲁庄公,之战乘丘,始 ...

  • 《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1孔子文德贤人无妄颜回冉雍之行

    <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1孔子文德贤人无妄颜回冉雍之行 题文诗: 卫将文子,问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 先以诗书,道以孝悌,说以仁义,观以礼乐, 然后成之,以文德也.入室升堂,七十 ...

  • 《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2仲由冉求公西赤曾参之行

    <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2仲由冉求公西赤曾参之行 题文诗:仲由之行: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 其都以富,材任治戎.孔子也者,和之以文, 说之以诗,受小大拱,下国骏庞,荷天子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