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健:基干民兵想立功(外一篇)

作者插队时在知青农场留影(作者提供)

基干民兵想立功

作者:杨耀健

插队那年我19岁,在同龄人中算是长得高大的,首批被编入基干民兵。时值十年浩劫后期,阶级斗争之弦绷得极紧,白天搞“农业学大寨”,晚上还要参加护桥护路,弟兄们都喊遭不住,遇上值班总要找借口赖在土屋里睡觉。我当时正努力争取入团,表现积极,上面有任务从不推辞。

有次农场传达中央红头文件,说是有个反动分子从军队跑出来,随身携带着手枪,非常危险。考虑到西昌地处大小凉山腹地,这个坏蛋有可能溜到这里来打游击,领导上要求民兵提高警惕加强巡逻,发现此人立即逮捕。他的职务是个军长,叫做余某某。

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了许多天,知青的最大奢望就是能有一个工作,若是苍天有眼,让我遇到那个坏蛋并把他抓起来,我不仅可以立功受奖,还能端上铁饭碗,找女朋友不成问题。至于危险不危险,我连想都没有想,在电影中,英雄人物是无往而不胜的,抓一两个坏蛋手到擒来。

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轮到我光荣执行任务。那天吃过晚饭,我和小王早早去到农场场部,各领到一支“中正”式步枪,内有五发子弹。我们在衣服外面扎紧皮带,胸前挎着塞进树枝的空子弹带,又把步枪扛在肩头,顿时觉得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故意到女生宿舍附近去走一趟,表现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女生不理我们,装着没看见。有什么了不起的?好吧,现在该你们傲慢,等我们凯旋归来,你们就知道好歹了。

是夜月隐星沉山风呼啸,手电筒的微弱光柱顶多能照几米远,我和小王深一脚浅一脚,在初冬光秃秃的田坎上巡逻。说实在话,累了一天真想找个地方蒙头大睡,但万一错过了立功机会,我们将抱憾终生,所以都强打精神,眼光决不放过任何移动的目标。走着走着,一个庞然大物映入眼帘,那就是有名的麻栗铁桥,成昆铁路横贯而过,是民兵巡逻的重要目标。就在这时,小王急促地对我说:“桥下有人!”

我顺着小王手指的方向看去,主桥墩下果然有个人影,睡意顿消,赶紧持枪飞奔过去,喝令他站起来接受检查。那个人全身裹着黑披风蹲在地下,连头也不抬,这就更加可疑。我仗着年轻气盛,猛然掀开他的披风刚看了一眼,马上吓得魂飞魄散,扔掉手电筒大叫一声拔脚就跑。慌乱中,小王竟然摔了跤,跌得鼻青脸肿。跑出一里地开外,我们才停下来,坐在路旁喘粗气。

你猜我们看见了什么?那是一张不成形的脸,鼻子只剩三角形的窟窿,嘴唇全无,两排白牙露在外面,苍白的额头上覆盖稀稀拉拉的乱发。原来附近有一个麻疯病院,他是从那里偷跑出来的病人。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愿去巡逻。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据《四川日报》报道,巴山蜀水间已铲除了这种怪病,彻底埋葬了瘟神。

(本文图片除作者提供外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梦回最忆放牛巷

最近重回放牛巷,只见高楼处处,大道平整,难觅老宅踪迹。岁月的河流已将往日的一切卷走,汇入了历史的海洋,可我依旧记得就在拐角处,曾有一个普通的院落收藏过我的童年。

放牛巷:作者尚在襁褓中

放牛巷在渝中区火药局巷附近。我的父母都是辛勤的医生,成年忙于工作,因此将不谙人事的我寄放在祖父祖母家,也就是放牛巷13号。住惯了拥挤的单位宿舍,突然置身于宽广的院坝,站在前廊俯视院墙下一片碧绿的梧桐树叶子,趴在后廊远眺长江,我的心内充满喜悦,竟连饭也忘了吃,祖母叫了几次才上桌。

老宅有围墙,墙外是一条曲折的石板道,卖麻糖、炒米糖开水、盐茶鸡蛋的小贩们的兜售声,补锑锅织篾席修桶打箍的手艺人的吆喝声,常常就在狭窄的巷头巷尾高一声低一声地远去。附近还有一家铁匠铺,夜来火光耀目红焰灼灼,叮叮当当的锤声常伴我入梦。若是哪天手里拿着个铁夹子刮得嚓嚓响的剃头匠来了,我就要设法躲起来,因为那厮将耽搁我玩耍的大事。

作者(后排抱着幼儿)与祖父、祖母、父母和幺叔留影

那时的老百姓不谈风花雪月,注重的是柴米油盐,贫困的街坊四邻收入微薄,为了避风寒,在竹片夹壁墙上糊满了旧报纸。煮饭烧柴灶,袅袅的炊烟像有根似的,不断从缝隙中长出来,然后弥漫了整条街。盛暑的傍晚,耐不住酷热的人们早早在地下洒了水,架起凉板凉床,摇着蒲扇纳凉闲话。婆娘嚷着叫着,把肮脏的孩子赶进大木盆去洗澡,累了一天的汉子,双手摩挲着撑满绿豆稀饭的肚皮,几分闲适几分满足。

孩提时的作者

围墙内有幢两楼一底的小洋房,据说从前是官僚的房产。后院是个小花园,海棠逢春绽蕾,向日葵入夏摇曳,桂树秋后飘香,万年青冬来常绿,是我和小伙伴自由驰骋的天地。院里住着八九户人,男主人都知书达理,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准则,平日互不串门,逢年过节来拱拱手,把些吉利话说与同道,也是秀才人情纸半张。几位女眷反而亲热得多,闲来要搓几圈麻将,但决不赌博。

祖父满肚旧货,国学底子极厚,早年育才树人名重士林,赋闲在家不忘根本,把我当成学童来调教,也不管我听得懂听不懂。秦汉风,唐宋雨,就那么一点一滴灌进我的脑海里。我必须学着去翻书报,老人家一高兴,就会带我去王爷石堡茶馆,途中要经过一个杂货铺,我对玻璃瓶里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油黄稣脆的饼子和货架上的鞭炮很感兴趣,祖父说不定会开恩奖励他好学的长孙。

作者与母亲留影

父亲是孝顺之人,家庭观念极强,喜欢热热闹闹团圆的那份天伦之乐。节假日他和母亲会买点可口的食物,到放牛巷来聚会,正读高中的幺叔也要赶回来打牙祭。这种日子老人们格外开心,祖母不断走到台阶前,看看儿子媳妇是否进门,以此决定炒菜下锅的时刻。善饮的祖父半杯曲酒下肚,便有掌故不断,宏论夺人。

那一切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屈指一算已过多年,先辈俱已作古,老宅也消失在城市的阴影中,岁月无凭,该是人生的一大苍凉了。但我相信有过的生活是真的,相信老人依然与我同行,引导我步出惆怅,迎接灿烂的山城春光。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作家近照

杨耀健 男,汉族,1953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重庆市作协会员,曾任《重庆文史资料》副主编、副编审,重庆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代表作有:《宋氏姊妹在重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没有公开的秘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虎!虎!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史迪威与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杨耀健自选集》(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西南局第一书记》(重庆出版社出版)、《解密飞虎队》(重庆出版社出版)、《商界集萃》(重庆出版社出版)、《春风又绿两江岸》(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与人合著《陪都人物纪事》、《名流写真》、《重庆——中国西部明珠》、《宋庆龄在重庆的故事》、《重庆与名人》、《巴渝轶闻掌故》。

主要获奖作品:《宋氏姊妹在重庆》1989年获建国40周年重庆文学奖,《热土纪事——评作品集〈点击重庆〉、〈走近重庆〉》获重庆市第二届文学奖评论奖,长篇小说《西南局第一书记》获重庆市第三届文学奖提名奖。

(0)

相关推荐

  • (启书原创)悲兮生别离——痛悼二婆

    痛悼二婆 那位在三十六年前,帮我母亲接生,迎接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二婆,去了. 上一次见到二婆,是在顺庆区医院的病床上,重病中的二婆已经不省人事.即便如此,她依然能神奇地能回复我的呼唤,睁开眼睛看看我,说 ...

  • 杨莹|祖母的旗袍

    旗袍端庄温婉却因为比较小众,离现代生活有点遥远. 我穿旗袍,最早是受祖母的影响.祖母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江南农村,长到十八岁,如同一朵开在乡野水田里的荷花,脱俗地招人怜爱.别看她长在农村,却天生小家 ...

  • 小小少年《童年》

    童年 自我有记忆起我就住在祖父祖母家,童年虽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我是极其快乐的. 祖父家在一个普通的小村子里,每天早上我同他一起起床,这时祖母已准备好早饭,热气腾腾的泡馓子,不知你们有没有吃过,馓子用茶 ...

  • 城北旧事 ▏武昌百年老巷 四衙巷

    四衙巷记事 "梦回小巷,旧居儿时模样,双亲仿佛在场,梦醒热泪盈眶,久久惆怅--"这是数年前我的一首记梦小诗.小巷已经深入我的骨髓,于此可见.这个小巷,就是四衙巷. 1883年武昌地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艾平原创散文《父 亲 与 老 宅》

    艾平,笔名中尉,平顶山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01年开始发表文章,在<散文选刊><平顶山日报><作家报><小品文选刊><东方文学>< ...

  • 8处居所,几度搬家:在北京,梅兰芳经历了怎样的起伏人生?

    原标题丨北京与梅兰芳:八处故居与精神遗产 作者丨毛忠(梅兰芳纪念馆副研究员) 梅兰芳的人生与艺术活动主要集中于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直至其去世仅有十余年.那么,梅兰芳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与影响力,使 ...

  • 杨耀健:望龙门码头曾经辉煌

    1940年望龙门码头 望龙门码头曾经辉煌 作者:杨耀健 望龙门不是老重庆的一道城门,本是一条街巷,在此可以看到长江南岸江中的龙门浩,因此得名.所谓望龙门就是望见对岸的龙门浩.这个龙门历来很有名气,&q ...

  • 杨耀健:悠悠白鹤梁

    重庆市"文化遗产 赋彩生活" 征文大赛优秀奖: 悠 悠 白 鹤 梁 文/杨耀健 涪陵白鹤梁石刻 心仪白鹤梁已有多年,乘江轮经过涪陵亦有多次,均因时机不凑巧,那号称"天下一 ...

  • 杨耀健:老重庆春节掌故

    老重庆春节掌故 文/杨耀健 一 老重庆的春节,自立冬开始筹备.此时气温逐渐降低,各家各户纷纷腌制腊肉.香肠,磨汤圆面,一年再穷,过年也不愿马虎. 从腊月廿三日祭拜灶王爷起,就算是"过小年&q ...

  • 杨耀健:朝天门的昨天

    晚清时期的朝天门 三教九流大集市 旧时重庆朝天门码头下,枯水季节两江之间退出的一大片沙滩,被称作沙嘴.由于这里过往的旅客多,船工.挑夫之类的下力人也在这里出入,小商小贩看到商机,便在这里搭棚为市,以木 ...

  • 杨耀健:生逢写作

    生  逢  写  作 文/杨耀健     我自幼喜欢文学,小学住读,晚间熄灯后还躲在被子里用电筒读小说,四年级就成近视眼.读书多,我成了同学们的"故事大王",作文占上风,常被老师推 ...

  • 杨耀健:我做市政协委员

    我做市政协委员 图文/杨耀健     2008年1月,作为市管干部,我被遴选为政协重庆市委员会第三届委员,界别为特邀,联系民族宗教界.当我作为政协委员,走进雄伟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听到军乐队演奏国歌时, ...

  • 杨耀健:怀念莫怀戚同学

    怀念莫怀戚同学                  作者:杨耀健 一 我和莫怀戚是川大中文系82届同学,四载同窗,毕业后又常聚会,对他颇有了解.岁月如水,淘去了无数旧事,但关于他的一些龙门阵,我却没有忘 ...

  • 杨耀健:失恋无悔

    失   恋   无   悔 作者:杨耀健 那年我23岁,火红的攀枝花刚含苞,我已在盼望一年一度的探亲假早日到来.我常常遥望东方,让自己的思绪越过崇山峻岭,一直飞到长江.嘉陵江畔,那里有我日夜思念的故乡 ...

  • 杨耀健往事两篇

    杨耀健往事两篇 作者:杨耀健 ( 一)我是宣传队员 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是宣传队员.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陈美云见我活泼好动,提名叫我参加宣传队,在一个名叫<亚非拉人民要解放>的节目中担任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