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丹青筑梦行
一幅好的中国画往往只要几笔,就能看出画者的修养和水平。而画者的修养和能力是通过多年的历练而成的,这不仅仅需要汗水、毅力与耐心,更需要一份浑然天成的天赋。
在我市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当代画家郭朝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大展中获奖。今年2月,其创作的中国画《万紫千红》荣获镇江市第九届文学艺术奖提名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笔神韵更是要一朝一夕的积累与学习。郭朝明从小就喜欢画画,一直梦想能进入专业院校就读。虽未能如愿,但他没有放弃,中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外贸工艺美术厂当了一名美工,在鸭蛋壳和蚌壳上继续自己的爱好。随后又进入文化馆、电影公司当了一名美工,干了近八年,并在这段期间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作品数次参加市、省级展览。在那个年代,这些成绩的取得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殊荣。
原以为,他会一直这样干下去,谁曾想,他又“神使鬼差”地走进了机关,干起了行政工作。虽然他的这份工作令人羡慕,但他却不满足,因为他的心中还有企盼,还有梦想。以至后来,岗位换了好几个,却始终不肯与笔墨分手,一直依恋而不辍,苦行僧般执着地从事国画创作。
谈起自己的绘画历程,郭朝明总是很感恩林广俊老师和徐培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林广俊老师当年是县文化馆的一名美术工作者,那个年代,句容有志学习绘画的年轻人几乎都跟着他学画。他不仅诲人不倦、悉心教导,而且严爱子弟、不计报酬。他还鼓励和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多去写生,师法自然。当年还是毛头小伙的郭朝明和几个同学一起鼓足勇气,走上街头巷尾,走进车站商店,走到工厂农村……去画速写,去绘自然,逐渐养成了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的好习惯,并一直伴随着他走到今天。徐培晨老师则是他特别感激的恩师,是徐老师把他领进了中国画的艺术殿堂。在多年的耳濡目染,特别是在徐老师的鼓励下,郭朝明找到了圆梦用之不竭的动力,使他一直不忘初心,不弃不舍地奋力向前。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说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郭朝明告诉记者,对于创作者来说,创作其实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能成功。一幅幅令人拍手赞绝的作品,无一不是苦索而生。技艺达到一定高度,往往就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永不满足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为了提升自己作品的意境,他不断研读艺术书刊,反复揣摹精品力作,悉心临习古今珍品,经常参观、参加各类画展。同时,又深入生活中去“采矿”,去“冶炼”,经过“采一炼十”的艰苦过程,逐渐掌握了一套剪裁经营、用笔运墨、设色烘染等表现手法。创作时,他十分注重笔墨精神,追求高雅格调,凝炼大气之风。他的作品水墨淋漓、画面清晰、气韵生动。2015年,他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和书画创作高研班的学习,专修李志向导师主题性花鸟画创作和研究。在知名专家的亲授下,郭朝明开阔了眼界,笔墨技巧有了很大提升。他认为要想画好画,在向大师学习的同时也要与年轻人、有想法的人学习和交流,更重要是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融入外面的大世界。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多年来,郭朝明非常注重写生训练,一有时间,他就到各地去写生,拜大自然为师。写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创作素材,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灵感和热情,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入选获奖的作品大多来自写生稿。“生活中好多东西都可以转换为艺术作品,这就需要画者对物象有较深刻的认知,通过提炼再创作升华为艺术作品。”
多年的苦习研修,让郭朝明的绘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得到了行家和同道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来,他创作的作品在全国省市大赛中屡屡获奖,并有作品发表在省市报刊、杂志上。2018年7月,郭朝明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除了画画,郭朝明还爱好文学。他告诉记者,画画必须要多读书,要有象外之象的能力,没有画外功,画画的水平就无法提高。1982年,他考入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随后又在工作的同时,自考南师大中文专业本科,其毕业论文《论王维诗歌中的绘画艺术》获得优秀成绩,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也为日后他的勃发积攒了能量和动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曾评价他“在继承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退休后,他不仅倾注了大量精力在创作上,还在市篆刻艺术推广协会教授书画公益课,不为名利,只为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书画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凡事能坚持多年不变,总有它坚持下去的动力。郭朝明告诉记者,他的动力就是两个字:喜欢。因为热爱,不忍放弃,一步一步坚持走了下来,他的艺术之路由此越走越宽广。
“虽辛苦,但苦中有乐,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非常幸福的。”郭朝明如是说。
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