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札记】总有种子会发芽

总有种子会发芽

苏幸子

陕西省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

【案例背景】

小兵(化名),听力障碍、脑瘫,爱哭闹、频繁自伤(具体表现为砸头)。

【矛盾冲突】

初次见到小兵,尖脑袋,圆脸蛋。目光呆滞、双腿大腿内侧肌张力过高。右手自然下垂时外翻,嘴里嚼着不明物品。莫名其妙大哭,有自伤行为。我的脑袋“嗡”的一下发木,头好疼,脑海飘过一连串的问号:我该拿这个孩子怎么办?

之后的每天,我最怕听到的就是:老师,小兵砸头啦!

我最怕见到的就是他母亲追着我说:“苏老师,我们小兵啥都好着呢,我想让他去听障班。”

孩子高频率闹情绪,家长对孩子受障碍程度的认识不全面,以及对我这个班主任的不信任,这一个又一个问题,我该怎样解决?

【解决过程】

凡事都是有原因的,他有自伤行为,背后一定有着诱发这个行为的原因。为了找到原因,我便干脆不坐办公室,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去班上观察小兵的情绪变化,并且及时记录下来(制作情绪记录表)。

慢慢地我发现,小兵砸头并不是真的砸。他是左手半握保护脑袋,右手虎口砸左手手心。我自己试了试,不疼,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那他为什么会频繁自伤呢?通过我的情绪行为表记录结果来看:

1.别人都有的,他没有,他就会砸头;

2.别人参与的活动,他没有机会参与,他就会砸头;

3.自己的东西忘带,或者找不到了,他就会砸头;

4.旧的,脏的东西想换新的,他就会砸头;

5.累了、困了,不想参加活动,他就会砸头。

通过这些原因,归纳一下:

1.这个孩子渴望被接纳。

2.他想表达,却说不出来,自己比划的别人看不懂,着急了,便通过砸头,博取关注。

同时通过长期观察,我还发现小兵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他喜欢搭建积塑和绘画。积塑他是一时兴起玩一玩,最喜欢的是绘画,绘画主要擅长画高压电线、火车、和火车轨道。

结合情绪行为记录表,以及日常观察记录的资料,在和家长协商意见达成一致后,我为他专门制定了情绪行为矫正措施:

一、由小家融入大家。

了解到亭亭(化名)、浩浩(化名)、小兵住得非常近。以作业形式设计适合的活动,要求亭亭、浩浩、小兵互助完成。并且请亭亭家长和浩浩家长,每天下午邀请小兵外出活动,比如:逛街、广场锻炼、三个孩子一起游戏、共同用餐。在课间组织集体游戏,全班同学一个都不能落下,让形单影只的孩子不再孤单,不会笑的小兵脸上也有了笑容。

二、给予关注,但不过分关注。

小兵自伤,就是为了博取关注。过去家长过分宠溺,你要,我就给,只要你别砸头。这就助长了他用自伤获取个人利益的不良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在课堂活动上对他多给予关注,培养他用正确的方式参与集体活动。当遇到他的不合理索取,我会冷处理,让他明白,砸头并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你想要,可以通过正确的表达方式来获得。比如,你可以过来指给我看,让我知道,你想要这个东西。或者你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而不是通过自伤,等着大家发现你闹情绪了,这才去拉着你一起参与活动。

三、家校共育,共助成长。

首先,根据情绪行为记录表和日常观察记录的图片、影像、文字资料,客观的向家长分析李兵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征询家长意见,和家长共同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每天会向小兵家长询问孩子在家表现,建议家长,对于他的不合理请求不要妥协,并且适当的对他提出要求。

四、发扬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小兵喜欢绘画,专门为小兵准备画纸,让他回家画画。并且为他准备“小兵画册”,收集他的作品。当他画画的时候,全班同学一起围着看,并且送上小兵专属“连环赞",从这些小细节给予孩子温暖,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教育结果】

一学期下来,小兵自伤的行为,从一开始的每周三四次,变成了每月一两次。从一开始的不达目的不停止砸头,到了只要我一个眼神,摸摸脑袋,给他一句回应,他就会安静下来。

最让我感动的是,现在小兵每天笑嘻嘻的,只要在楼道看见我,就会主动向我问好、再见。说明这个孩子从心里信任我、接纳我、接纳这个班集体了。

不知不觉间,已经与这些孩子相处了快一年时间。从刚开始的束手无策、恼火抓狂,到最后的静下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教育无果的失望,到从细节入手,看着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改变,孩子们在成长,我亦在成长。

特殊教育是个育人育己的事业,虽然它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更不是花开便有果,桃李满天下,但这确是最能培养人耐性、耐心、耐力的事业。我在矫正这些孩子身上问题的同时,也在慢慢调整自己对人对事的心态。

借用一段朴素而又简单的话做总结:“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那么可以试试种豆子;假如豆子也长不好的话,那就种瓜果;如果最后瓜果也不行,那撒上一些荞麦种,也一样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土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

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