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出上联“洗青菜,去黄叶,不要先生”,下联更是妙不可言!
中国文学当中,不但有诗词歌赋的瑰丽佳句,更有奇思妙想的对联文化。对联,也叫做楹联,最开始的起源是桃符,后来历经千百年的发展,逐渐被纸张所取代。到了宋元一代,对联文化极为盛行,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老百姓,都以对对联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
对联的种类繁多,有寿联、春联、挽联等等,对联讲究的是平仄押韵,意境要相同,对仗工整,这需要很深的文学造诣和机敏的思维。诗词当中就有很多对联,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面就有对联的影子。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经典的对联绝句数不胜数,其中也有很多奇闻趣事。
清朝的乾隆年间,在福州府的泉州就有一个书生,名字叫做罗元。罗元自幼家境贫寒,但是十分的聪明,而且勤奋刻苦,期待自己能考取功名,可以出人头地。那一年科举考试,罗元考中了一个秀才,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罗元却高兴不起来。
罗元进京赶考,基本上花光了家中的积蓄,本来就一贫如洗的他,现在更是家徒四壁,虽然得中了秀才,但是也要生活,而且家中的父母省吃俭用,罗元心中不忍,于是就想找一份工作来替家里分忧。但是做什么工作是个问题,想来想去,罗元准备当教书的先生,一是在教书的过程中可以赚些银两,二是通过教书,自己也能边工作边学习,两不耽误。
罗元走街串巷,毛遂自荐,但是很多大户人家都不缺教书先生,自己的计划就要落空了,很是失望。罗元经过一条小溪,远远看到一个女子在洗菜,那女子衣着得体,举止优雅,一看便知道是大户人家。罗元上前拱手,问女子家中是否要请教书先生。
那少女转过身来看着罗元,其实他的弟弟到了学习的年龄,但是要找教书先生并非儿戏,要有真才实学才能担此大任,所以就有意考验罗元,出了一个上联“洗青菜,去黄叶,不要先生”。这幅对联难度还是很高的,属于借物叙事,最后一句的“先生”更是一语双关,表面看上去好像故意回绝罗元,其实是一道绝妙的考题,只有机敏之人才能看出此间真意。
罗元听到这个上联,也是一时语塞,左右为难之际看到远处有人在叫卖西瓜,瞬间就有了灵感,于是张口对道“破西瓜,吃红瓤,应留老子”。这句对联的意思是说,西瓜切开之后,吃的是里面的红瓤才爽口,后面的“老子”暗指“老籽”,可以来年继续播种,也暗指自己的才华。
此联一出,堪称经典,妙不可言,那女子听后感觉十分满意,于是就把罗元请到家中,罗元因为自己的机敏,也得到了教书先生这份工作,也是心想事成了。 那么作为看官您有什么更好的下联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