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篇 辽国汉族及其分布
X
图1 北京顺义县天竺出土的辽代定窑白瓷印花洗。
图2 北京房山区天开塔地宫出土辽代木桌、木椅。
辽代的汉族人数众多,分布很广,也是辽的主体民族之一。辽境内的汉族人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辽建国前即已往此地生息繁衍的“土著”和中原流民;二是建国前后从中原俘掠的汉俘及“并地”所得之汉民。
先说辽地土著汉民及流民的由来。包括整个辽的东京道及上京道的东部、中京道的东北部在内的东北地区,应被视为辽的腹地。这一地区早在先秦时期即已有汉族先人(华夏族)活动的痕迹。战国时期,辽东之地属燕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就有大量中原人来此开发建设。秦灭燕后,燕王亡命辽东,亦有大批燕民随之涌入。两汉时期,汉政府在东北设郡置县,以统辖汉人。东汉末年,中原战乱,大批汉民迁往辽东避乱。魏晋时期,鲜卑、高句丽等少数民族乘中原政权衰败、更迭颠繁之机,便也俘掠了不少汉人进入辽东。如《后汉书·东夷高句丽传》即载:“鲜卑、秽貊连年寇抄,驱略小民,动以千数。”唐末五代,中原再遭战乱,迫使大量中原汉民再次为避兵燹(xiǎn 野火),背井离乡,北越长城,流落契丹辽地。《旧五代史·契丹传》云:“刘守光末年苛惨,军士亡叛,皆入契丹。”总而言之,在辽立国之前,在契丹统治区域内,已经有大量汉族人在那里居住生活。
再说俘掠的汉俘和“并地”所得的汉民。据史料反映,契丹军队经常南越长城,对中原五代政权及后来的北宋统治区进行攻掠,并且,每次都不是空手而归,俘掠人口和财物,是他们南下的主要目的之一。
契丹大军南下俘掠中原汉民,始自辽建国之前后。《辽史·太祖纪》载:唐天复二年(902)秋,耶律阿保机“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继之在唐天复三年(903)、天祐二年(905)和辽神册元年(916),又接连对河东、云州、朔州、蔚州等地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击,每次都有大批中原汉民被俘掠北归。此后,这种南下掠民行动又多次发生。如神册六年(921),契丹大军攻掠檀、顺等十余城,“俘其民徙内陆”;天赞三年(924),“遣兵略地”燕南,亦“徙蓟州民实辽州地”。据统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