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综合症—颈肩病的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中医之声
公众号

颈肩综合症

颈肩综合征是以颈、胸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肩背部疼痛不适甚至颈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候群的疾患。颈肩病的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常和身体素质、职业、生活习惯、寒冷有明显关系。

病理

1.颈椎间孔缩小,神经根受挤压。椎体侧后缘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后关节增生及上关节突前移,是常见的原因。

2.前斜角肌痉挛,使臂丛神经受到损伤,故高位颈椎病变(C4以上)亦可造成颈臂手疼痛麻木不适。

3.颈椎急性损伤后,血肿压迫臂丛神经根或神经根撕裂。

4.脊髓型颈椎病造成肩臂疼痛或麻木,但不剧烈。

5.颈部肌肉继发性痉挛,造成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可是急性损伤或慢性期急性发作,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也是绝大多数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为根性疼痛,多发生在颈椎病急性期或慢性期,以夜间为甚。常见颈项肩臂部僵硬疼痛,多为间歇性痛,多从锁骨上窝较快扩散至整个肩臂部,咳嗽、打喷嚏,甚至深呼吸,均可诱发难忍的放射痛,上肢外展,上举和颈项健侧转动时疼痛加重,上肢内收屈肘时疼痛减轻,故患者喜欢拧肩曲肘,头转向患侧的特殊姿势,以减轻臂丛神经紧张和活动,从而减轻疼痛。伴见头痛,上肢无力,握力下降,或有持物落地现象。

二、体征

颈部活动受限,以后伸及向患侧弯曲明显,颈背部僵硬,生理曲度变小。压痛点多为于风池穴、棘突、脊旁、肩胛骨内上角等处,且常向远端部位放射。病变神经根分布区可有痛、温、触觉改变,早期痛觉过敏,后期或压迫较重见感觉减退。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患肢肌力下降,甚至肌肉萎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挤压头试验均阳性。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失稳、椎间孔变小,钩椎关节增生等;肌电图、脑血流图检查有助于确诊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颈项肩臂部僵硬疼痛。呈放射性、间歇性发作,夜间尤甚,压痛点多位于风池穴、脊突、脊旁、肩胛内上角等处。

3.病程在三个月以上者多形成肩关节粘连,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4.椎间孔压缩试验及臂丛神经根牵拉试验均阳性。

5.x线片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失稳、椎间孔变小、钩椎关节增生等。

6.注意与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症、锁骨上肿物、进行性肌萎缩等疾患相鉴别。

治疗

颈肩综合症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神经激惹期,神经挤压期,神经压迫期。

早期明显长时间紧张工作后,头晕、颈肩部劳累,此时只要注意适当的体育活动和放松,情绪乐观,也可做短暂的外部治疗,便可恢复原有的轻松。若前述症状没被注意,使病变进入中期,就会出现颈肩部肌肉群痉挛、颈部发僵、两上肢酸麻胀痛等症状。此时颈椎发生已发生退行性改变,但仍在可逆阶段,认真的治疗可避免退行性病变的进展,甚至组织病变也可康复。疗效可靠的中药外贴治疗会使症状迅速缓解,再配合适当体育锻炼,纠正行坐姿势,可预防复发。若放弃中期治疗,使颈椎病进入后期,骨质增生密度增高、椎间盘突出被挤出的髓核机化、椎管变狭窄,将使治疗难度增加。因此一旦出现颈肩不适,应早期治疗。

中药内服:依据病因病机不同,采取不同治疗原则。如,补肝肾、壮筋骨、养血、通络、祛风、除湿等药物。

颈肩综合征的针推疗法

方法一:颈项酸痛,手指麻木,上肢无力,颈椎X线摄片或CT扫描可见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管狭窄等。

取穴:压痛明显的颈部夹脊穴、风池、大椎、百劳、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十宣、阳陵泉、天鼎、腕踝(腕踝针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易方法)。

治法:先推拿患侧上肢,找出压痛明显的颈部夹脊穴,继而针之。再酌取后穴针而留之,间歇运针。手指麻木严重者,取棱针刺十宣出血。酌针腕踝针上4、5、6穴,针尖向下并留针30min。每天针1次, 10d为一疗程,风池、曲池等穴可酌加用丹参注射液小量穴注,阳陵泉穴可酌施直接灸。

方法二:颈项疼痛,视物不清,肢体发凉,头晕恶心,行走困难。

取穴:压痛明显的颈部夹脊穴、风池、风府、上星、百会、四神聪、养老、臂臑、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

治法:先推拿患侧上肢及颈项,至柔软发热并找出压痛点,先针压痛点使之得气,然后再根据症状之轻重缓急,酌取后穴针灸之。其中足三里、阳陵泉穴可施以火针或直接灸法。

方法三:颈肩疼痛,入夜尤甚,举臂困难,肘窝静脉瘀血,青紫着色,甚者曲张郁滞。

取穴:尺泽、曲泽、曲池、肩髃、阿是穴。

治法:先取肘关节内侧曲张郁滞处,在上方用带子扎紧,常规消毒后,用棱针缓刺出血,至流出瘀血10~20ml以上,去掉带子,拔火罐再令出净瘀血,取罐后严格消毒。实施此项治疗需视患者体质强弱,间隔一周或两周时间一次。尺泽、曲泽穴亦可用此法施治。余穴可酌情用毫针、艾条灸、火针、电针治疗,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方法四:肩臂疼痛不能前上举者。

取穴:条口透承山、肩髃、曲池、外关、外劳宫。

治法:先推拿患部令其柔软发热,然后针肩臂部及肘、腕、手部穴,得气后留针20~30min取针(期间间歇运针催气)。取针后针对侧条口透承山穴,在运针柔和催气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要特别注意做原来不能做的动作,留针15分钟,期间再间歇活动。取针时再运针催气,患肩可结合艾条灸。

方法五:肩臂疼痛,软组织粘连,患肢不能后伸。

取穴:昆仑透太溪、肩髃、曲池、外关、后溪。

治法:推拿患处后,先针昆仑透太溪穴(对侧),得气后嘱患者向后活动肩臂,然后再针后穴留针,留针20分钟取针后,再针对侧后溪穴,得气后再嘱患者向后活动患肢若干分钟。此法可结合火针和艾灸疗法。

(0)

相关推荐